撰文:土木三 蔡佳穎
建築設計學程今年邁入第四屆,是正在茁壯中的新生學程,從發想、規劃到正式招生,一路上林家暉教授皆持續參與,以學程主任的身分見證其成長。而建築設計學分學程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建築設計又能帶來哪些收穫?對於學程的各種疑惑,相信都能從林教授的訪談中得到回答。
Q1:建築設計學分學程創立之緣由與目標?
系所的成立需要經歷許多挑戰,而建築設計學分學程最長遠的目標,便是轉型為臺大建築系。臺大雖為綜合型大學,但偏重學術研究、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課程相對少。然而每一年總有對設計、對建築懷抱興趣的學生進入校園,為了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建築設計學分學程於是誕生。
110年度建築設計(四) 期末評圖
Q2:建築設計學分學程最大的特點和優勢?
由於修課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以初次接觸者占多數,故學程會以此為出發點設計課程,讓艱澀的基礎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並提供學生實際操作和運用的機會。若是在從零開始、沒有經過建築訓練的情況下,直接前往開設建築系的學校修該領域的課,可能會因先前教育體制的差異造成挫折與壓力,課程進度的追趕以及同儕間的溝通將格外辛苦。因此對於校內大多數喜愛建築的同學來說,建築設計學程提供了相對直接且友善的環境,除了進行基礎知識方面的專業訓練,亦同時跳脫傳統的建築課程的模式,以平易近人的角度切入探討相關議題,營造出跨領域且多元的良好環境,回應每一位同學對建築的期待與熱情。希望這樣的規劃安排,能夠讓學程成為臺灣建築訓練制度中具特殊意義的基地。
Q3:修習建築學程後,除了對於從事建築師相關職業(*註)有幫助,還有哪些領域可能用上學程所帶來的知識?
(*註:根據臺灣法律,若要考取建築師執照需具備建築系學士或碩士的學歷、修過特定課程等條件,目前修畢學分學程尚無法符合建築師考照資格)
隨著時代演進,學習建築的出路愈漸廣泛,早年的建築領域較為狹窄,幾乎都是進業界當建築師,或者進學術界擔任教授、老師等,無論在事務所、營造廠等地,臺灣產業中建築師證照往往十分重要。
然而現況已大幅改變,建築師不是唯一的職涯發展。證照固然有其地位,但逐漸不再是最看重的先決條件。近年來空間設計相關產業的需求量提升,常根據專長背景進行工作細分,例如建模組、BIM組、法規組、設計組等,除了特定的專業技術,也需要具備空間規劃的能力,這樣的需求讓各企業對喜愛設計的年輕人才很感興趣,不見得需要建築執照。此外,近年來國內的建築相關研究所,也慢慢開始招收非建築本科出身的學生,本學程培養出的許多同學,於畢業後成功申請國內外知名的建築研究所,例如臺科大、東海、北科大、交大等,更有以建築設計聞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正式踏入建築體系。
儘管學程本身無法提供建築師考照的門票,但是作為建築設計領域的入門課程,絕對有其正向價值。
Q4:深入介紹一些學程開設的課程?
以林教授開設的建築人文領域課程為例:
一、當代建築
作為人文歷史理論的入門課程,主要講述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建築物的發展情況與轉變。除了純粹聽講,也有上手做的課程、習作、案例分析等,上述不會以嚴肅的書面報告、口頭簡報或考試進行,而是藉由手繪圖板,讓同學以文字或圖像將空間再現出來,體驗手繪之感,無論畫人物或空間。
不過近期隨著修課人數大幅增加,每個人能夠體驗的時間縮短,手作形式從手繪圖板變成模型,讓同學嘗試將實體空間抽象概念化,思考如何從大尺度的建築物中提取其精隨的重點概念,將之轉化成抽象的空間概念後以15cm×15cm×7cm的模型呈現。
二、當代亞洲的後殖民空間再現
此為下學期開設的課程,將從後殖民理論的視角切入,談論亞洲城市和建築的空間再現,了解亞洲建程環境的緣由並分析。此外,也將提及如何自跨領域角度解讀與操作建築,以及在西方權力互動之下亞洲的城鎮空間如何受影響而轉變。這門課不只是內容獨特有趣,甚至可說是全球建築課程中獨一無二的課程題材,推薦喜歡建築規劃和歷史人文的學生前來修習!
由於建築設計學分學程廣納各式系所的學生,教授們願意給每一位認真參與的同學良好的分數回饋,故不必擔心自己可能無法達成課程要求、分數很難看,既然同學們是基於興趣來修課,就希望這門課於各方面都對你帶來助益。
Q5:具備哪些能力或特質的學生才適合參與建築學程?
這是許多學生於申請學程前或面試時,最常提出的擔憂。然而這個學程的主要受眾其實就是沒有專業背景的學生群體,本就不要求具備任何基礎,最重要的是願意學習的心。例如建築設計課的授課方式,會先帶領學生逐步了解如何作圖、如何建造模型、建築的專業表達工具等,循序漸進地一一學習,故毋須過度擔憂。林教授也很樂意在課後與學生深聊未來方向、研究所甚至是職涯所需要考量的大小事,因此希望同學們不要被自己心理設下的距離感所限制,若對建築有所嚮往,就來課堂上嘗試看看吧!
Q6:建築設計學分學程和城鄉所涉及之領域的相異處?
學程的多數課程為城鄉所的教授所開設,而學程的宗旨「培養兼具環境感受力、空間思辨力、設計實踐力、社會介入力之建築設計人才」,轉譯自城鄉所的核心理念―汲取專業學問之餘,亦須謹記社會關懷。除了以技術性、理性的角度去談論空間,也要了解整個社會環境匱乏或多餘之處,分析弱勢群體、相異文化族群面對空間時遭遇到的不同條件,使所學活用於現實生活。
城鄉所的九位老師彼此對建築設計的切入點都不同,例如從人文歷史、經濟地理學、產業地理等大尺度探討空間,或是針對文化資產、城市與鄉村的空間政治理論結構研究,也會關心聚落、公共住宅的議題等等,以上都和學程內容有些許相關。因此城鄉所的研究方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學分學程的進階版本。
比例上來說,土木系裡對建築感興趣的同學畢業後留在臺大研究所的人較少,希望藉由下放城鄉所的課程到大學部,讓大家更了解城鄉所的課程規劃,將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做為日後升學考量。
Q7:學分學程未來可能推廣的活動?
於正課之外,到田野實地參訪、企業實習、舉辦實作工作坊、探討校園空間規畫相關發展的論壇等等,都是建築設計學分學程未來想嘗試的新活動。近期較具體的規畫是邀請修畢學程的學長姐回到臺大分享自身經歷,讓有著同樣目標的學弟妹了解該如何一步一腳印跨入建築領域。
與其他學程較為不同,修畢建築學程的同學並非都是先取得學程資格才開始修課,也有很多學員因為興趣先修了人文或技術類的選修課程,之後才補上必修課,像這樣後補學程認證的案例於建築學程十分常見。其實學程申請的錄取與否不該成為修習學程的障礙,只要懷有熱忱,都歡迎參與任何一門課。
建築設計學分學程期待每位想嘗試的同學加入,相信這將帶給你超越建築以外的珍貴收穫。
◎建築設計學分學程官網
https://webpageprodvm.ntu.edu.tw/ntuadp/Default.aspx
◎林家暉教授
https://bp.ntu.edu.tw/News_Content_n_100337_s_102857.html
◎建築學程報名時間通常在每學年第一學期前夕,不要錯過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