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所 陳怡璋、王海威、吳亭諺
國際結構健康診斷競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CSHM)從2020年開始籌備舉辦。此競賽的初衷為促進結構健康診斷領域研究團隊之間的交流,及激發創新的想法來應對結構健康診斷領域中面臨的相關挑戰,至這次比賽為止,已成功舉辦了兩屆活動,成功促使許多研究團隊在競賽期間提出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並順利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上。今年競賽為第三屆,參與隊伍共45隊,分別來自10個不同國家,參與者為年輕學者、博士後研究員以及博士班學生,其中這次競賽共包含三個主題:船舶軌跡識別、基於電腦視覺的動態位移識別,以及結構健康監測數據建構。各主題皆會選出前三名,並給予參賽團隊分別1000、500及300美元的獎金。團隊以吳日騰老師為首,包含當時碩二的陳怡璋及碩一的王海威及吳亭諺共同報名了這此競賽。
在參與這項競賽前我們只是一群專注於自己研究的土木系研究生,在實作方面除了自己的研究主題外較為欠缺,所以這次競賽的主題包括物件追蹤、座標轉換、影片及訊號處理等技能我們都沒有太多的相關經驗,這對團隊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且主要參賽者為來自世界各國專業學者,身為小小研究生的我們一開始秉持著輕鬆學習的態度,對於得名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期待。於2022年底報名後,團隊便固定安排了兩周一次與吳日騰老師的團體會議及進度報告,而進度方面大致上能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的測試及重現,中期的嘗試與突破.以及最後的成果收斂及撰寫報告。
在前期的測試及重現,不斷地查資料、看文獻、測試程式碼是每天的日常,雖然因為陌生的領域造成許多執行上的困難,甚至是繞了遠路,反正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過程中的錯誤都是為了引領到正確的路上,也是這樣不斷的嘗試後續才各自確立了想要做的方向。接著是中期的嘗試與突破,也是遇到最多瓶頸的時候,這階段要從先前文獻中確立出想要解決的研究問題,並從中提出創新的解法,時常想了一整天也沒什麼進展,有時候更是會發生出好不容易設計出來的新方法測試時卻一塌糊塗的悲劇,但也多虧了這些失敗的經驗以及每次團體會議中成員間的腦力激盪,才能產生更多有趣點子,並成功解決問題。最後便是成果收斂及撰寫報告,此階段也花費了成員們大量的精力,因報告有長度上的限制,在內容需精簡的陳述下又需要清楚地表達研究中的過程及結果,這對於沒什麼寫作經驗的我們無疑是個艱難的挑戰,再加上繳交前時逢大土盃,我們團隊中有兩位成員是土木所所籃球員,甚至帶著筆電出征台中,在球賽與球賽之間抓緊空檔再多打幾行字,也是團隊間有趣的共同回憶!
團隊的研究進度隨著時間一直有所進展,但由於題目難度較高且途中發生了大土盃等意外插曲,導致最後報告的撰寫進度有點落後,正當我們草草收尾報告時,主辦單位竟將繳交時間延長至2023年四月底,使我們多出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撰寫及修改之前的報告,但這也影響了我們碩二成員的行程規劃,被迫要帶著筆電去日本參加畢業旅行。而在他回國後剩下最後的衝刺時間,當我們緊鑼密鼓地討論、檢討著內容,卻又在最後一天發生土研大樓停電!於是我們便到國震中心大樓熬夜進行修改及錄製簡報影片,其間日騰老師也時時刻刻陪著我們協助修改報告及錄製影片,最終在當天凌晨四點時才各自解散。
隨著主辦單位緩慢的評選流程,經歷這麼多困難及插曲的我們,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在2024年初得知我們得獎的消息,由王海威負責的第一個主題獲得第一名及陳怡璋負責的第二個主題獲得第二名,共獲得了1500美元的獎金。在這次競賽團隊夥伴們互相支持及老師協助,也加深了團隊成員之間的感情,可以在眾多國際專業研究團隊中脫穎而出備感榮幸,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回憶及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