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助理教授 李洢杰
李洢杰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
專長/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攝影測量、電腦視覺、LiDAR、遙感探測
2016年創業之後,我的人生走上了一條與傳統博士完全不同的道路。原本亦曾有打算走教職之路的我,在因緣際會下,雖然走上了創業之路,但對教育依然抱有使命感,而此刻臺大土木給了我機會。
「學以致用」是我的座右銘。大部分的博士生,在大學或碩士階段便決定繼續攻讀博士。但我在碩士畢業後,在不確定博士是不是值得追求的狀況下,在業界歷練了資訊的軟/硬體產業。在認清了所謂高科技勞力密集業的真相後,決定繼續升學。「能在臺灣做的事,就不要到國外去做」,這是一位成大老師經常勉勵我們的話,因此我選擇到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就讀,以追隨航測大師Schenk的步伐並參與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專案。
很多人認為唸書是一種害怕進入社會的逃避。由於之前曾經在業界待過,我可以很公允的說:「絕對不是這麼回事」。博士求學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上班不爽可以辭職,讀博士是沒有這個選項的,我甚至覺得:如果沒有經歷過這種煎熬,進而克服的人,博士是白唸了。此外美國的教育是非常重視實用價值的,火星探測任務、海岸線變遷監控⋯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產生的科學研究,這更加深了我「學以致用」的認知。其中博士過程中所學習的「電腦視覺」課程,對我來說更是眼界大開。攝影測量與電腦視覺本是壁壘分明的兩個領域,各自的本位主義使得真正得以通盤了解、融會貫通這兩種技術的人鳳毛麟角。要是沒有在OSU的學習,我也不會同時具備此二種在教學及應用上的技術利基。
在美國念博士的另一項經歷,是很早便接觸到期刊reviewer的角色,博一時在指導教授的教導下開始協助審閱文章,老師藉此教導我們好文章應該具備的條件。機緣之下,博三後陸續開始以自己的名義審查文章,直到創業離開學界,都還持續幫國內外期刊擔任審查委員(其實很糾結)。這項歷練對我來說,有正面丶也有負面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是培養出快速掌握文章重點與吸收知識的能力,負面的影響則是造成自己寫作時的障礙。由於之前審查的文章都是測量領域一級的國際期刊,要求標準很高,我用如此的高標準審核別人,自己寫的文章卻達不到自己的評審標準,於是文章遲遲無法完稿。
回到臺灣後曾在中央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兩年半,由於指導教授的充分授權,舉凡研究方向、組織研究、帶領學生、執行專案,均可自由發揮,是一段成就感很高的時光。然與此同時,面對現今學界百態,使我反覆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我想要的?看著剛出世的女兒,她從害怕洗澡到勇敢克服恐懼的歷程給了我啓示,於是我亦抱著赤子之心毅然踏出舒適圈,向無法預知的未來挑戰。
在博士後執行內政部專案期間,發展了許多貼近民生應用的技術,包括近年來很夯的Virtual Reality (VR)虛擬實境與Augmented Reality(AR)擴增實境,都在我們的應用範圍。靈光一閃,這些技術其實都有他商業應用的價值。於是便以此技術為基礎,搭配攝影測量/電腦視覺的3D建模技術,做為我們創業的基石。在這弱肉強食的商業叢林,抄襲與cost-down是大公司壟斷市場的不二法門。為了不被「劣幣驅逐良幣」,我們以堅持品質、深掘技術、跨領域技術整合做為我們的核心價值,讓別人無從抄襲,只能選擇與我們合作。但要持續的維持技術領先,是一件辛苦且亟需資源的抗戰。篳路藍縷的走了兩年,未來會是如何,完全是未定之天。由於是破釜沈舟,只能勇猛向前。
我的經歷,除了可以給同學專業的知識外,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信也能有不同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