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臺灣大學化學工程與財務金融雙學士
專長:運輸能源、能源經濟、環境政策、永續轉型管理
懷著一顆對永續城市憧憬的心,我來到了臺大土木
2015年的夏天,我前往波士頓展開了我的博士生涯。從台灣到美國,對我來說,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離開舒適圈,被迫學會獨立生活與獨立面對所有挑戰;現在回想起來,這海外求學雖然艱辛,但收穫卻是豐富的且一生難忘的。
在出國進修前,我花了五年的時間在大學時期多元學習:除了校園裡的跨系修課,我也把握寒暑假時期到業界實習、累積實務經驗,並且與一些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朋友們創立了臺大管理顧問社團。2014年6月的大學畢業典禮,我佩戴著兩種顏色的披肩(工學院與管理學院),彷彿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也在那時,我開始期許自己能在未來成為當天畢典嘉賓—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口中的T型人才,不只能當專才,還能當通才!
2014年的大學畢業典禮,開心的與爸媽、雙胞胎姐姐(上圖)以及老公(右下圖)合照。
麻省理工學院(MIT)因擁有開放自由的學術環境以及多元化思維的學習風氣,成了我出國留學的第一志願。還記得接到來自MIT致電錄取通知的那一刻,我興奮地在心中大聲尖叫,感謝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入學之後,我很幸運的能夠全程參與到一項交叉學科、跨領域的大型整合研究項目—Mobility of the Future;這是MIT對抗氣候變遷的重點研究計畫。運輸部門具備為永續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可能性;透過此計畫,我們能更加了解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消費者喜好、出行服務模式、互聯性、車輛技術、替代燃料和政府政策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來進一步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轉型和車輛排放控制。
在修讀博士學位期間,很榮幸曾獲邀至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國家能源安全研討會擔任演講及小組討論的嘉賓;也曾代表Mobility研究團隊將自己的研究發現向美國數位決策者進行報告(包含國會、能源局、國家環境保護局及白宮的相關人員),幫助政府全盤性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的帶領美國達到能源轉型。正是這些難得的經驗,讓我確信了自己的熱誠所在以及畢業後想要投入的事務—即是藉由科學研究和政府(或企業)溝通,引領台灣的城市邁向永續智慧之路,並幫助國家推動能源轉型。因此,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成了我博士後期努力的目標,最後也很幸運地獲得了回臺任教的機會。
2019年11月Mobility of the Future研究報告發表會:一次在華盛頓(左上圖與右下圖),一次在MIT校園(左下圖),我皆擔任演講者與討論嘉賓。右上圖是我與指導教授William Green的合照。
2020年5月因為COVID-19,我的畢業答辯改成線上舉辦(左上下圖),畢業典禮也因此暫時取消。右圖是我穿著博士袍在學校圓頂前拍照留作紀念,從照片可以看的出來當天天氣非常好,但整個廣場卻空無一人,這個景象在過去是不可能所見的。
我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在美國求學的這五年,也趁著空閒時間,前往許多個國家與城市。在每次的旅途中,我嘗試了不一樣的美食、體驗了不同的風土人情,皆發現了這世界上不一樣的美好。然而,對於我來說,每趟旅行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有家可歸;再遠的旅行,最終的目的還是家。為什麼要回臺灣?這是我畢業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臺灣是家,永遠的家,一座有溫度的寶島。
博士求學期間,除了研究,就是旅遊。每次旅行皆是一次心態上的調整,讓我更有動力去追求夢想。左上圖至右下圖分別為美國芝加哥、舊金山、夏威夷、大峽谷、克羅埃西亞十六湖、墨西哥奇琴伊察、冰島黃金瀑布。
土木工程又稱為民生工程,是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基石。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高漲,新世紀的土木工程師肩負著帶領社會走向低碳、永續的社會責任。希望未來能和土木系的大家一起學習成長,讓我們一起去實現『永續發展新土木』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