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1 期 學生點滴 |
工程參觀:「大湖滯洪公園」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照片、文 江宜玲
助教 |
「工程參觀」需要跑多遠呢? 其實在我們住的附近就可以細細觀察:近幾年,李天浩教授在其所授的水利工程(大三必修課)和水資源工程(F層課)規劃讓學生們就近找和自己生活有關係之水利工程地點參觀:了解水工構造物、提出問題或設計方案。今年,李教授犠牲假期,邀請同學們來到內湖的「大湖滯洪公園」—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http://heoweb.gov.taipei/webses/。
本次活動流程如下:
4月5日星期二上午9點30分于捷運大湖公園站1號出口集合。
非搭捷運或遲到者,可沿大湖山莊街走到底的滯洪公園和大家會合。
10:00~11:40遊園參觀解說。
12:20錦州街429號「鼎記」午餐。
接著由以下照片介紹本次工程參觀之精華:
|
照片1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說明 |
|
照片2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地圖 |
|
照片3 9點45分李教授帶領十位學生從捷運站走到園區入口 |
|
照片4 等待遲到同學時再複習整體設計概念 |
|
照片5 過了堤防就是「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滯洪池了 |
|
照片6 排洪之豎井就在木棧下方 |
|
照片7 過了堤防進入滯洪池—「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
|
照片8 親水區排水箱涵 |
|
照片9 親水區利用「近自然工法」—石塊用混凝土固定,以免大水沖毁 |
|
照片10 右方擋土之石縫中滲出潺潺流水,不僅讓水壓力可以釋放,也增加景色之多樣性。
親水區水質為何可以如此的清澈?讓我們繼續往上游查看! |
|
照片11 「馬蹄型溢流堰」不僅可以在同樣出水高度下增加流量,亦可讓水流相撞消能,還能成為小小景點 |
|
照片12 親水區的上游特小閘門口—為了控制進入親水區的流量不為成「洪水」,以保障玩水民眾之安全 |
|
照片13 大水來時,只有少部分水流可以透過照片十二之小閘門進入親水區,其餘皆透過右方逆坡明渠流至豎井排出。
且在閘門上游設有多個堰、沉砂池,讓砂能儘量不進入親水區,以保持親水區水質的清澈。
洪水來時會順便把砂由明渠排出 |
|
照片14 繼續往上游走,可見山區水流進滯洪池前的近自然工法水渠、堰和沉砂池,
另也提供有利魚群和其它生物的環境。此處的水就明顯比親水區的水混濁 |
|
照片15 水底放置的中空塊以降低流速,以利水中生物生長、避洪 |
|
照片16 「土石流觀測系統設施」說明,感應裝備就在前方橋下。
過了橋再往山裏進去,可能就是「工程地質」課要參觀的內容了 |
|
照片17 整個園區的雨量計 |
|
照片18 橋下的「繩索」是「土石流觀測系統設施」感應設備之一,但有時會因為鳥類等生物拉扯而起動警報 |
|
照片19 水量小或無洪水時,疏洪明渠無水流。當水量過太無法由豎井排出,水會溢出明渠至左方整個園區:滯洪池 |
|
照片20 明渠箱涵,通至豎井 |
|
照片21 建造本工程之相關單位 |
|
照片22 俯瞰園區,洪水來時將淹没此一美景 |
|
照片23 園區在洪水來時將被淹没達到滯洪效果 |
|
照片24 11:40 結束參觀回到入口之合照:李教授、十三名同學和助教 |
|
照片25 回程往捷運站的路上繼續解說:若無此滯洪池,洪水將直接沖進這條路;
此路以前是溝渠,下方現為排水溝。在此人孔蓋下方設計沉砂,可由此進入清污 |
|
照片26 李教授不僅餵我們知識,還請吃好料,餐後更有飲料配國際觀! |
如此優質的課程內容、教學和郊遊兼具的工程參觀行程、知識豐富又認真負責的教授和助教哪裡有?當然就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