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35 期 學生點滴 |
夢想起飛-美國交換學生心得
邵竹安
大學部應屆畢業生
|
又出發了一趟來到美國,每次出門總是帶著不一樣的心情。而這次出國,比起過去的輕鬆歡樂,似乎多了一點壓力。還記得幾個月前,興沖沖的整理行囊回家的心情,計畫著回到久違的台灣要如何如何,怎麼一晃眼,人又在美國了。
在交換學生結束的那一刻,我便有想要分享這一年像是奇幻旅程般的經歷給杜家人。我一直都想出國,也一直往留學深造的道路邁進,然而我所預期的是正常管道,拿到台大學士,碩士出國,交換學生完全是我預料之外的驚喜。
這一切要從2008年的秋天說起,當時的會長黃士芳─我想說他是我的貴人都還不足以形容他在這趟旅程中對我的幫助─跟我講了一則消息:工學院要舉辦交換學生說明會,我沒有多想便去參加了。會場上人滿為患,我雖然憂心競爭者多,卻也發現工學院的要求似乎不是遙不可及,回去跟家人討論之後,便毅然決然的開始準備申請。十月知道這些消息,十二月就得遞送文件,時間相當的緊,大三的課程又不輕鬆,然而憑藉著勢在必得的決心,我還是咬緊牙根,撐過去了。隔年一二月放榜,確定是去UIUC,第一次出遠門,心情總是有些忐忑,但是也非常期待,像是要去一場長長的旅行一樣。媽媽幫我打包了生活用品,諸如枕頭、棉被、電鍋…等,為的是能讓我在美國生活的輕鬆點。在機場分別的時候,媽媽不捨的紅了眼眶,我卻像隻振翅而飛的雛鳥,興奮的流不出一滴眼淚。
到了美國,異國風情沒有讓我失望,我彷彿走在電影的場景中。涼風徐徐,即使在盛夏依然不會有滿身大汗的黏膩感,乾燥的天氣也讓我的過敏改善了許多,一切是這麼的宜人。學校有舉辦許多的新生歡迎會,地點在學校裡面的保齡球館。第一次去覺得好驚人,學校裡面怎麼會有這類的遊樂設施!除此之外,酒吧、舞廳林立,這真的是一個學校所應該擁有的景觀嗎?整個社區似乎是為了學校而存在,市區都沒有學校裡面來的繁華,學校大到需要巴士聯繫,餐廳更是目不暇給,各國菜色應有盡有。我因為是交換學生,甫一到校便過了二十一歲,自然免不了一系列的Bar Crawl,美國人似乎認為這是認識新朋友的最好方法,黃湯下肚,所有矜持自然消失,友誼也就自然的建立起來了。
許多的情節就像電影般的上演,美式足球、兄弟會的入會儀式、House party…,然而這只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我在交換學生這一年徹底理解為什麼美國學生在高中之前都走放任的教育方式,卻能在大學反敗為勝,世界上出名的各界菁英,多出於美國教育。美國人很愛玩,玩得很瘋,而我想這正是他們的處事態度,因此當他們在上課做報告的時候,也是費盡心思的作,除非沒有辦法,否則絕不苟且。也有可能是因為美國的學費是台灣的十倍,翹一堂課所浪費的錢,絕對是讓人很心疼的,與其浪費錢,不如累一點撐完這堂課。更何況,有許多的學生都還是靠自己打工貸款來上大學,怎麼可能捨得浪費呢?並且,念大學,念什麼科系完全是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所下的決定當然是更願意履行了。
比起考試,美國更注重報告。因為報告會花上整學期的時間撰寫,而考試可能只會花一兩個禮拜的臨時抱佛腳。除了考試所憑藉的運氣比起報告占了較大部分外,日後出社會,所需的技能也是報告不是考試,我會覺得美國的作業評分方式比較務實。然而報告的評分沒有絕對,只能投其所好,而如果有peer evaluation的話,更是講究人緣了。評分表上當然都是說以作品為評分對象,但是畢竟是人,多多少少會給自己的朋友寬鬆一點的標準,雖然不公平,但是這也是日後就業得面對的淘汰制度,與其在大學的時候蒙蔽自己,不如早點認清規則並加入這個遊戲。
冬天很快的來臨,對下雪的期盼,被凜冽寒風凍的一絲不剩,好在下不到一個月的雪,聖誕節我便又風塵僕僕的回到了台灣。一百多天的日子,在見到家人後,所有思鄉的情緒一股腦的湧現,我才發現我有多想念我的家人,台灣的朋友。聖誕節的假期其實不長,我在台灣只待了三個禮拜,又因為想要繼續攻讀碩士,所以在台灣的時間幾乎都在處理申請的文件,加上聖誕節正逢台灣學生期末的準備,所以草草的見了些重要的朋友,便又回去了。
來到美國的天氣真是惡劣到不行,台灣濕冷的冬天在此時相較起來有如天堂。唯一能說服自己留下了應該只有滑雪了。第二個學期由於比較適應了,便聽從教授的建議,選了些比較重的課程,包括研究所的。比起大學部,研究所的課程在研究的時間果然佔了更多,老師上課只啟發一些想法,而整篇的報告或作業,就靠自己的延伸了。在此時,我更加感受到美國人毫不謙遜的表達自己。我覺得美國人對自己的能力是七分可以講到十分,而台灣人是十分只願表露七分。因此剛開始,我老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比較差,後來漸漸發現,其實不然,只是我們沒有自信的表現自己的習慣。這些個人特色其實沒有必要完全革除,然而在某些時候卻得入境隨俗,像是各式的申請表、履歷表,表現出台灣所謂的謙虛,可能會被當成沒有能力。
第二學期開學不久後,可能因為交換學生認識教授的關係,很快的碩士的申請便有了著落,也因此在心情上比較放鬆,對於課業也比較沒有全力以赴。雖然成績沒有第一學期亮眼(美國的等第制比起台灣的百分制要得到高GPA難很多),但是也算是可以接受。這學期認識了很多朋友,也更加深入了美國的大學生活。
我覺得去國外交換或者念書、工作,各種真的跟當地人生活在一起的方式,都是十分的難能可貴,能夠增廣見聞讓自己的視野沒有那麼狹隘。準備的過程自然會有點累,但是所獲得的經驗絕對是千百萬倍的值得,短短的心得實在沒有辦法鉅細靡遺的形容出我在這邊生活的細節,只能勾勒出一個簡單的框架。但是真得很謝謝台大工學院提供了這樣的方式,給予我這樣的生活。雖然選擇了和我所熟悉的分離,卻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雖然每次離開的心情都比前一次沉重,但也因此激發了我更多的精力在這裡成長。
在此,我要感謝這一路上支持幫助我的許多人,沒有你們,我今天沒有辦法打出這篇文章。謝謝我最重要的朋友黃士芳,總是給我支持幫我打氣;我在美國最要好的朋友Cory,總是帶領我給予我方向;UIUC的劉教授,台大的賴勇成老師,謝尚賢老師,張陸滿老師,周家蓓老師,張國鎮老師,呂良正老師;我的爸爸和總是在我身邊的媽媽;以及所有愛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