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47 期 國際交流

思想之碰撞
~~ 臺灣之行一個月 ~~

曾維迪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剛得知我非常幸運地被選中去臺灣,心裡面其實是七上八下的,先是怕會花費很大,後是怕給他們---「最陌生的親人」帶去不好的映射,畢竟我們之間的膚色一樣,說的語言一樣,思想卻如此不一樣。日月潭是嵌在山際間的明珠,而西湖卻是落在城市的一片明鏡,如此這般不一樣的山水,養育的自然是不一樣的人。但我還是,漸漸地鼓起勇氣,鼓起一番要改變他們對我們看法的勇氣。而且,我總覺得,此行,不是一種人與人交流的碰撞,而是一種思想和另一種思想的碰撞。而最終是誰勝誰負,誰改變誰,心裡的忐忑不安為這一切都安上了懸念的標籤。

而其實,是我們都互相把對方想得太複雜。簡單的事情,往往開起頭來更難。

一、初到臺灣--------教育之被教育

懷著征服一切的雄心壯志,下飛機,一路從機場到台大住處,心裡的疑問越來越大:是來征服還是被征服。我拿什麼出來征服別人?這裡的人是如此地守秩序,這裡的服務人員是如此的熱情禮貌,這裡的路人並不惡狠狠地蔑視問路人,這裡的街道是那麼的乾淨,然而這裡鮮見環衛工人和垃圾桶,這裡機車很多但空氣並不渾濁,這裡學校的食堂打飯是要稱重付錢的,這裡的圖書館外人拿臨時證也是可以隨意進出的,這裡的人是如此的淳樸,思想是如此的簡單……原來,我是來被教育的。

顯然我所在的大陸內地,龍蛇混雜,秩序不是那麼的井然,街道也許沒有那麼乾淨,服務人員的態度不是那麼的美好,路人間的戒心深嚴,空氣也不是那麼的清澈,天空也許灰朦朦的,學校食堂菜的種類不是那麼的多,圖書館更是嚴禁外人進入……顯然我們的思想不是那麼的簡單,我們的生活環境從一開始就沒有那麼簡單。我們有什麼值得稱頌?至少有一點,我認為是值得稱頌的:我們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前奔跑著,無人能及。如果說,這速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詬病,但也正是這速度使世界最多的貧窮人口脫貧。而我有理由相信, 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也許是做客他鄉的原因吧,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的,基本上,國事不談,爭端不談。到臺灣,不是為了宣誓主權,而是交流。交流交流,不可避免的,飯桌上,課堂上,或是教研室內,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聽著不舒服的字眼:「你們國家」、「兩個國家的語言」……只好不理睬,轉移話題,這種情況很常見,他們不見得會尷尬,畢竟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而我的尷尬也只能憋在心裡。來臺灣前,外事辦的老師告誡我一定不要談論國事,會有情報局的人詢問之類的事。而其實,在臺灣,並不太需要如此注重言行,泛藍泛綠也沒有如此深入地滲透到每一街每一角,臺灣電視節目上的新聞如綜藝節目般,「議會」間甚至能爭吵打架。有的人反而會主動來和你聊兩岸關係,主動和你聊各種事態,這時候一定和他嚴肅地交流,但不爭論,也不要輕易發表自己過激的言論。

僅僅是臺灣的表面,便已經給予我頗大教育力,無以抵抗。我認同這個地方,為他的井然有序,為他良好的市民心態,為他賞心悅目的風景。

二、交流之被交流

「你們現在叫別人還是叫‘同志’麼?」
「你們為什麼去阿里山都要穿西裝?」
「你們為什麼不排隊?」
「你們的海關為什麼這麼凶?」
「你們怎麼這麼多的騙子?那麼多的假貨?」

大陸 = 騙子,假貨,雜亂,無秩序,落後,思想僵滯…….貼在大陸臉上的標籤是太多太多的負面詞語。我一遍遍地解釋:這些只是大陸極少數的情況。甚至,我還要嚴肅地解釋大陸的紅綠燈不是形同虛設的。大陸,對於臺灣是那麼的神秘,感情交雜豐富,思念,憎恨,厭惡,愛恨夾雜著遺憾,帶著期盼。在臺灣,隨便問一個人「你家是哪的?」都十有八九地回答一個不是臺灣的地名,「山東」,「浙江」…….如此之交流,不只是和臺灣人交流,還是在和大陸人交流,或者說,其實是在和臺灣的大陸人交流。

研究所有位學長,爺爺是山東人,奶奶是廣東人。學長不會說粵語,不會說山東話,滿嘴的臺灣腔,閩南話,但他仍然會告訴別人他爺爺是山東的,奶奶是廣東的。呵呵,他的女朋友是大陸的。我知道,臺灣有許多這樣的「學長」。而交流著交流著,其實,我們是在被交流。他們很主動,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大陸的事,大陸的一切,大陸的前生後世。而我們是所有的紐帶中的一股繩,雖然細小,但仍能盡自己所能改變自己所連接的兩端。

和另一位學長聊了許多,關於大陸和臺灣的社會心態。「從小,我就覺得臺灣理所當然是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使然;而我們並沒有瞭解過臺灣人的心態,他們是否會覺得大陸是臺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是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大陸在一廂情願?」這是我一直都有的疑問,如果大陸是一廂情願,但我還是會相信另外一種叫做‘民族共同感’的東西。「其實臺灣有兩部分人是自詡為‘臺灣人’的,一部分是明初就遷徙過來的閩南人,另一部分就是老蔣帶過來的人,也自詡為‘臺灣人’。而臺灣人其實一直都是在怨恨清朝一下子就將其割出去五十年。”學長這麼回答,意指臺灣人民心情的複雜之處。

這位學長娶了一位北京的姑娘。

我很樂見隨著這樣的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民間的互信度增加,日後會開放更多的限制,兩岸之間的感情紐帶與日俱增。

我渴望下一次的「被交流」。

三、再識臺灣------日與夜的交替

臺灣有許多有名的電影,有許多有名的作家,有許多著名的作品。這裡的文化產業,繁華,而且保障力度很大。書籍,唱片,電影票,都非常貴,是大陸的一倍,書籍更甚。小說類的書籍,豎版繁體,大陸五十頁的小說在臺灣會被印成至少一百頁,成本也會貴一倍,賣的價錢就不止貴一倍了,至少是大陸書籍的三倍價錢,一般的小說都會賣到人民幣七十元一本。

臺灣的補習班也很瘋狂。補習班一條街,隨處可見補習班,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分數更是會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而補習班的費用也非常貴,普通的初中家教一個小時會收人民幣七十五元左右,有的好點的家教老師甚至會受到七百新臺幣就是近人民幣一百六左右一小時。只能說,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的教育很看重,而教育成本也因此非常高昂。我這種沒上過補習班的人,估計在這裡會被逼瘋的。

臺灣大學是一間很好的大學。我是在土木系結構組張國鎮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我的畢業論文,由一位博士直接指導。工作日每天到研究所報到,一個星期做兩次報告,報告課題進度,週一小組報告,週五整個研究團隊報告。如此的制度下,完全沒有偷閒的心,每天就被逼著看論文,做研究。而每次報告都是對我的一次歷練,每次報告完,我都會有一層新的收穫。台大的教學制度和我們的不一樣,一個教授之下並不局限於一個狹窄的研究領域,而張教授底下會有研究TMD阻尼器的,有研究橋樑的,有研究智慧型混凝土的,也有研究鋼結構的。這種制度很靈活,也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但僅兩年的碩士學制太短了,學生做研究的時間,和社會交接的過渡時間,都太短了。

臺灣的夜也是非常的有名。夜的降臨,並沒有為這座城市降溫,反而刺激了一些更為神秘的聲色迷離處。夜店,沒到臺灣前,最常留在耳際的詞語。夜店,是臺灣的另一特色。這裡聚集了寂寞的人、生意人、貪念新鮮的年輕人。各色人互相交集錯開,然後聚在霓虹燈閃爍的的場所,隨著歌舞,扭動身軀。嘈雜、耳鳴、酒精、歌聲、搖滾。落寞的人能在這找到暫時避風港,貪念新鮮的人能在這找到新鮮,生意人在這借著酒精發揮生意的才能。

臺灣,在日與夜的交替,兌換不同的面具,豐富感情交雜,紅綠燈簡單更換閃爍,人們依然形同陌路,行色匆匆,偶爾換上熱情的面孔。從這點上說,臺灣也是眾多都市中的一個,擁有著自己的落寞。

四、臺灣再見

很快,一個月的交流期過去了。

這裡的小吃、這裡的音樂、這裡的電影、這裡的書,這裡的人,這裡的街道,這裡的天氣……台大,再見。台大的朋友,再見。

我盡了一位交流者的責任,交流之被交流,教育之被教育,學習著,盡力著,用自己的生活影響別人的生活,用自己的認識影響別人的認識。而我在如此交流的同時,也被影響著。我學到的,認知到的,付出的,得到的,都已打包好埋在一個個行李箱裡,將跨越海峽,飛回大陸,在那裡,是一次小小的更新。而我相信,通過每一次小小的更新,大陸會漸漸地漸漸地走向陽光明媚處。

臺灣再見。

謝謝你,臺灣!

 

在地震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