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52 期 學術活動成果報導 |
土木系課程的開胃菜—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Cornerstone)
口述/康仕仲 副教授
撰文/陳淑英 |
|
康仕仲副教授形容「土木工程概念設計」這門課是培養學習胃口的一門課。 |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課是土木系大一上的新課程,同學們整學期共同學習後,於期末展現了豐碩、創意的成果。他們甫自高中畢業初入土木專業門檻之際,在課堂中即向他們展示上屆同學修習這門課的作品,讓他們對於期末的成果展示有所參考。當同學們得知期末作業也要如此呈現時,他們瞪大眼,心裡直呼:我們也要做這個,怎麼可能?但經過整學期的教導與鼓勵、並與團員們切磋意見、腦力激盪,他們真的做到了!
該如何定義這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它啟動了同學們創意思考的開關、發揮團隊力的才幹,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麼說吧,「土木工程概念設計是培養學習胃口的一門課」。
從工程專案的學習,了解土木工程領域面貌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這門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們了解土木工程的領域。在臺大,土木系分成七個領域〈大地、結構、水利、交通、營管、電輔和測量〉。早期為了讓大一的學生對這些專業領域的分科有所了解,我會邀請每組的老師來演講,每次只讓學生了解一項專業領域,但整學期上下來,僅有單向的授課,學生還是無法了解土木工程的全貌。因此,在呂主任和卡副主任的領導下,我們改變教學策略,改以工程專案為授課單元,因一個專案本來就已包含多項專業。我們選擇了四個著名的工程專案:雪梨歌劇院、圓山子分洪道、舊金山金門大橋、以及台灣高鐵。這四個案例,自然地連結到土木系七個組的次領域。例如「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跟結構學、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有關,當中也包含很複雜的營建管理問題,怎麼蓋最安全、可行,這都是土木工程的領域,每個不同的工程計畫都能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專業領域。
|
T.Y. Lin工程顧問公司彭康瑜副理,分享業界經驗與知識。 |
栽培工程師的內在素質優先於外在技術
工程專案背後的故事也是授課的重點,因為獨特性是土木工程最有趣的地方;不同的故事、時間、時空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工程計畫。以20世紀代表性建築之一的澳洲雪梨歌劇院為例,當時澳洲的礦業與農業勃興,經濟正起飛,但文化發展蟄伏不前,因此當地政府很期待蓋一座高藝術涵養的建築,以滿足文化發展的需要。當時世界各國許多頂尖的建築師都來角逐這個工程計畫,每位建築師當然都有他們各自的故事,即使建築師得到這個計畫案,其建造過程也非常曲折,但真正的建築師到最後還是無法看到它完工,因為被業主氣跑了。最後雪梨歌劇院完工後耗費的金額高出預估的14倍,這到底要怪工程問題、還是制度的問題、還是科技還未成熟的無奈?
|
土木工程概念設計,搭配各項多媒體教材,以多元的課程設計,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
我發現學生聽過這些故事後較能感同身受,不知不覺地打破社會對工程專案的迷思,以及非黑及白的二元價值。我會引導學生去思考,設想如果當年就是那位建築師或工程師,會做什麼樣的決定?也讓學生知道像這樣一個世界級、甚至世紀級的工程,工程師或多或少要面對這樣的挑戰和壓力。
我希望同學剛進土木系,對土木工程概念還不甚了解時,先讓他們認識一位偉大工程師的態度和氣質內涵,而不僅是技術。當他們知道這些故事以後,就會去思考,要實現在土木工程領域裡的理想需要何種能力。我期待學生上完這門課以後,能夠預備好自己,有目標地修習爾後的課程,以實踐他大一所看到的這些故事。
先找自己的想法,不是先找標準答案
這門課很強調動手做。我每講完一個工程計畫的背景故事之後,都會導引出一個活動,讓學生扮演規劃者或設計者的角色,揣摩身為一個工程師要如何來執行這個案子、提出想法。比如,一個水利工程案子講完以後,我們設計一個虛擬但看起來很像真實的情境,讓同學3人分成一組來討論各種治理水患的方法,並將討論結果畫在紙上,大約三十分鐘的討論後,再做一分鐘的口頭報告。當同學透過彼此討論、觀摩學習的過程,也看到別組同學面對一樣的問題時,他們的想法是什麼。
現場我們也會邀請該領域的專家到課堂上,評論學生的報告,也跟同學分享,目前真實的情況會怎麼做?同學們想像的處理方式,有些是可行、有些目前還無法做到,所以讓他們知道目前現實狀況下的正確做法,讓他們在開放式的想像裡,也可以有所依循。
|
design studio,每三週一次的模型實作課,
讓學生體驗一個工程從零到完工的建構過程。 |
激發創意思維,不以現實可行與否限制想像力
在概念設計課程裡,我們看重思維訓練,盡量不去限制同學們的想像力,鼓勵他們盡量提出各種想法、而不以現實角度來澆息他們的想像力。但課堂上也必須讓學生知道目前的作法,所以我會邀請當代建築師、結構技師、水利技師……等各領域的專家來分享現在如何觀察、處理這個問題、全世界又是怎麼看待這問題,目前的技術能做到什麼程度。但我們不直接跟學生說:你這樣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不可能。所邀請來的專家也都能肯定學生的想像力,鼓勵他們提出想法,因為很多目前正在實際運用的工程技術,在專家們當年唸書時都還沒有出現,他們現在做的事情,也是當初自己想像的東西。以前做不到的工程今天能夠完成,都是從想像力開始,所以我們不會一開始就限制同學說,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傳統教育教的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我要在傳統教育之前,就先給同學們想像力的訓練。
|
期末成果發表,邀請張盈智技師等專家評圖,
總計41組作品於系館展出一個月。 |
學生想像力豐富,積極投入課堂使學習效果更完整
我發覺有小部分學生對這門課不怎麼適應,約有五分之一學生對這種學習有點茫然,因從小到大都是讀書考試,關心的是這個科目怎麼考?成績怎麼計算。對於一群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要訓練他們在團體裡以討論方式不斷貢獻自己的智慧,確實不太容易。但我不願以利益為誘因,因太大的誘因會影響學習真正的興趣,他們可能只為了拿高分而不是為了真正的興趣,所以這門課不會讓同學斤斤計較成績,相對的,學生可能比較沒興趣、參與度就低,學習效果自然差些。但只要同學們積極參與,更多在模擬情境裡動腦一定會有進步。
我觀察到臺大土木系的學生的想像力並不差,他真的放手去做,最後呈現的效果其實滿好的,學生實做的能力是不錯的。同學們目前學習的優點是想像力和創意是有的,但缺點是參與度不夠。如果這點能加強,他們的學習成果會更完整。
靈活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習更有效果
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參與度,我把案例說明從50分鐘縮短為25分鐘,因發現學生在25分鐘以後專注力很容易分散,但如何把50分鐘內容變成25分鐘,內容也不能少講,於是我改變做法,事先編纂一份完整的手冊,希望學生進課堂之前就先讀完,一份5000字的內容只要在捷運上花15分鐘就可讀完,到課堂上會進行小考,10題問題裡同學只要能答對7~8題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一上課就可以直接討論每個工程計畫案背後深沉的內涵。把冗長的內容講述變成閱讀,讓課堂時間有更多的互動,跟同學以問問題方式來思考互動,效果反而更好。除此之外,我們也嘗試各種讓課堂活動變得更活潑的方式、播放引導的影片、設計精緻教具、還舉辦facebook競賽,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堂課有很多實做部分,課後同學們得花滿多時間投入為他們設計好的學期研究計畫裡,這個計畫分4個階段逐一進行,最後一個階段是展覽。今年我們課程的計畫案是請同學們設計在校園內搭建一座舞臺。所以第一週的重點是先找基地拍張照,證明有到該基地實際觀察過,並寫報告說明為何選那基地,在交通、人氣匯集的考量下,計畫要辦什麼樣的活動,這是很實際的問題,因學生經常在學校辦活動,以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一週週地做,找基地、做結構、設計音響,用物理原理算出音量,這門課我不強調學生要多閱讀資料,但更多鼓勵、引導他們多探索跟創作。
|
期末成果發表,邀請黃淑珠建築師等專家來評圖。 |
這是培養學習胃口的一門課
我希望這門課是培養學生學習胃口的一門課,讓學生想像一下未來的工程師要有的能力,這些專業在大一時不可能都能教完,但會讓同學知道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工程師需要有的預備,上完課後,學生應該可以知道他需要哪些觀念、得學習哪些知識才可以成為優秀的工程師。
這門課不是一門銜接課程,而是預備課程。每個土木工程領域都會讓學生淺嘗一下,引導他們憑著本能去做,等將來學到專業科目,比如交通工程,就會想起當初設計不出來,原來是沒考慮到這部份。這門課好像讓每個領域都長出一些小觸角,經過將來專門課程的訓練會再發展出新東西,這課程就像觸媒,能觸發很多不同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