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63 期 國際交流 |
千里馬計畫心得報告
翁凱威
博士生 |
1. 緣起
自從我進入博班開始,我便了解到國際合作的重要,一方面可以與國外學者接觸,了解相關領域之國外學術界發展狀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英語能力,以及體驗國外生活。就在國內研究專案執行到一個階段時,恰巧遇上千里馬專案的申請時間,再與指導老師洽談後,他決定推薦我至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進行學術交流,我的指導教授是平常就保持合作關係的Miroslaw J. Skibniewski教授以及Qingbin Cui教授,我的赴國外交流行程也就從2012年的春天正式展開。
2. 學術
2.1 馬里蘭大學
馬里蘭大學位於馬里蘭州的大學公園市,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北方,成立於1856年,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馬里蘭大學2010年排名全球第36位,全美第28位。
|
馬里蘭大學校門口的大M路標 |
校園建築屬於巴洛克式的古典美式風格,春夏日時綠意盎然,秋冬時橙黃橘綠,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大門口的大M,會隨著季節更換植栽,變換不同的顏色,剛到馬大的學生,一般會用這個M當作地標來認路,功能有點像台大的傅鐘一般。
|
馬里蘭大學工學院大樓 |
此外,馬里蘭大學有個特殊的吉祥物-金剛背泥龜(Testudo)也是馬大的一大特色,被擺設於校園的各個角落,而新生尋找每一隻烏龜雕像的藏身處以此認識校園。
|
設置於校內各處之吉祥物雕像 |
2.2 研究與任務
當我一到馬里蘭大學,系上老師正好開始執行馬里蘭高公局(State Highway Administration, SHA)的研究案,此研究案需要協助業主開發線上管控系統,我的專長剛好就可以立即派上用場。是故,協助執行Schedul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ubsurface Explorations Project就是我在馬里蘭大學的主要任務。
|
本研究團隊發展之鑽探管理流程圖 |
初次參加工作會議,對英文不是很好的我來說,聽得十分吃力,為了瞭解業主的需求,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幸好Qingbin Cui教授非常有耐心地與我持續的溝通,才讓我很快速地上了軌道,卯足全力的執行研究,協助SHA發展了一套完善的地質鑽探管控流程以及建構第一期的管控系統,最終也很榮幸的爭取到了第二期的研究經費,以使我們的構想可以持續發展。
期間經歷許多次的工作會議,讓我發現美國人的會議方式與台灣人有很大的不同,美國人開會十分準時,會議開始前所有與會者就會提早到達,表現出對對方的尊重,會議進行過程十分輕鬆,能讓研究團隊比較沒有壓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研究案的承辦人Mr. Rodney,只要有他出席,他一定準備餅乾,一邊聽我們報告,一面進行他的小型野餐活動,會議進行的十分的和諧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就我與SHA開了多次的經驗來看,與會人員幾乎涵蓋了基層與高層,讓部門的各個層級人員加入討論,節省了許多研究團隊在資訊整合方面的時間,也確保研究產出在未來可以發揮真實的效益,這點我覺得國內相關部門可以參考,就我參與國內研究的工作會議經驗來看,大多依照當天會議主題才邀請相關領域人員,每次與會人員不盡相同,使得研究團隊要花許多時間來整合每次會議的意見。
|
本研究團隊開發之鑽探管理系統畫面 |
除了參與Schedul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ubsurface Explorations Project外,將在國內進行研究的成果,整理成文章發表到國際期刊,也是我在美國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與好朋友Mark曾經日以繼夜地討論論文的內容,從早到晚不間斷,睡飽後再繼續討論,後期更是直接睡在客廳,使我也真正體會了異地奮鬥的辛苦,透過Miroslaw J. Skibniewski教授的細心指導以及好友Mark Hsu的鼎力協助,加上與在台灣的曾惠斌老師即時連線討論,讓我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過了兩篇SCI文章,使我能安全地跨越畢業門檻。
2.3 訓練與交流
對台灣學生而言,能夠到美國這麼長的時間,第一件事情當然是好好地把英文學好,因此,我選擇加入了UMD ESOL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Conversation Program,這是馬大為在學生開設的免費英語課程,由一群專業的志工帶領3~10位不等的學生,進行日常會話訓練的課程,課程分為Beginning Conversation Groups, Intermediate Conversation Groups, Advanced Conversation Groups三種等級,各等級有多個小組,由於我平時只要執行研究案以及整理文章,所以時間比較多,因此我選擇了Beginning Conversation Groups以及Advanced Conversation Groups的兩種等級,每週上課兩次。
|
參與ESOL英文研習課程 |
1. Beginning Conversation Groups
Beginning Conversation Groups是由一位韓籍大學部在學志工Bao所帶領的,課程內容非常生活化,主要就是由Bao提出討論主題,各個學員開始用閒聊的方式分享經驗,例如當天主題為Ecology,我們就可能會需要用英文分享自己日常做了甚麼節能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韓籍在職學員,他說他盡量少講話,少吐二氧化碳,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他說完後全班笑翻了,大家馬上用英文表達這樣根本不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頓時間,我發現大家的英文突然變得非常流利,似乎是人們在談論到感興趣的議題時,語言所產生的隔閡就變得不這麼嚴重了,這是我在Beginning Conversation Groups的小小體驗。
2. Advanced Conversation Groups
Advanced Conversation Groups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在進行,只是討論的議題難度比較高,要用一些少用的字彙才能完整闡述自己的意見,帶領的志工為香港籍的Audrey,例如討論主題可能會是您所見過得特別廚具,您覺得21世紀最有趣的發明。我印象最深的主題是您最感動的一刻,當天我分享了一部名為Leaving Gracefully(帶一片風景走)的電影心得,讓在場的志工跟學員聽得淚如泉湧,也讓Audrey對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我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給了一些小小的肯定。
3. 生活
3.1 食
一到美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食物,第一天開心的跟朋友到餐廳吃飯,結帳的時候實在是被美國物價嚇壞了,一個簡單的便當竟要價兩百元台幣起跳,對一個受補助的學生來說,實在消受不起,在台灣從沒下廚的我,沒有任何廚藝可言,也不敢輕易嘗試,因為美國看病很貴,要是身體吃出甚麼病來,可就得不償失。在美國獨自生活是很辛苦的,考量這點,為了讓我們公寓更有家的感覺,我便與室友們建立起共餐機制,大家繳交公費,一起買菜、研發料理,每天晚上全家分工合作,洗菜、炒菜、擺盤、洗碗大家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溫馨的晚餐,也造就了我初等的廚藝。
|
自行料理的成果 |
除了正餐外,由於在美國生活太過於悠閒,我與室友也會嘗試著做一些甜點,例如烤地瓜、烤年糕、做蜜餞、蛋糕等,一方面可以解解饞,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進室友的感情,經過多次的嘗試,我們甚至可以將食譜上的做法自行加以改良,改成健康又美味的甜點。
|
自行製作的甜點 |
除了親手做之外,在美國的這段時間當然也品嘗了許多美國當地的特色料理,包括烤雞、雞翅、捲餅、螃蟹、龍蝦、漢堡等,但結論還是台灣的食物好吃。
|
美國當地食物 |
3.2 衣
由於我到美國的時間為冬季末期,天氣非常寒冷,我待在美國的時間又將跨越炎熱的夏天,再加上聽說美國日夜溫差很大。因此,各式衣物必須早點備齊,以備不時之需。美國食物價格雖然很高,但衣服、褲子與包包等相較於台灣實在是非常的親民,加上美國地方較大,賣場都蓋得十分氣派,到比較大的賣場可以逛一整天不出來。然而畢竟我是受補助的學生,無經濟能力,因此在購物上也是盡量節省,只能在大節日的促銷活動下些許放縱。
|
Tysons Coner百貨一隅 |
3.3 住
除了食物以外,住是另一大問題,當我還在台灣時,即在不知道室友是誰的情況下,就冒險租下Lakeside North公寓的一間房間,很幸運的我跟兩位優質室友共同承租一間公寓,彼此互相尊重,共同保持室內整潔,如前所述,我們每天一同開伙,這是一般公寓房客很難做到的,可見我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
Lakeside North公寓 |
3.4 行
常聽人家說在美國沒車等於沒腳,在我一到美國的第二天,我就深刻的體會到這件事,沒有車必須要搭45分鐘的校車到學校,或是需要與人共乘,時間上完全沒有彈性,因此,我在美國的第三天便馬上買了一輛二手車。
|
購買二手車 |
買賣二手車讓我了解到美國公務員的效率實在非常低落,光是領車牌就需要4個小時,加上驗車、保養,基本上要一天才能完成。但是在交通秩序上,美國駕駛十分守規矩,無論前方有無車輛,遇到STOP標誌就會停車再開,即便地廣人稀的地方也是如此,對於美國政府可以讓人民開車時這般守秩序,我感到非常佩服,想必違規應有很嚴重的懲罰,因此,在美國開車必須十分小心謹慎,該停就停,千萬不能超速,否則被警察攔下可不是花錢就可以了事的,還必須出庭解釋。
除了開車外,我住的地方位於華盛頓區,此處地鐵也是一項很方便的工具,想從郊區進入市區,搭乘地鐵是唯一的方式,因為開車十分壅塞,停車費也非常高昂,政府當局也知道這樣的情形,因此在當地有一項很有趣的政策,每逢周末停車於地鐵站將不收停車費,目的在於鼓勵民眾停車在較遠的停車場,搭乘地鐵前往市區,這樣的概念恰恰與台灣相反,台灣停車場大多在假日收取較高的停車費,因此也抑制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建議政府可以考量美國停車場收費機制,開放較偏遠的捷運站周邊停車場免費停車,誘導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一方便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另一方面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
D.C.地鐵站 |
3.5 育
我除了做研究外,尚在學校旁聽課程,由於是學者身分,非常容易申請旁聽,馬里蘭大學的課程十分豐富,想聽甚麼課都能在課表上找到,在馬大上課的學生,跟在台大有很明顯的差異,在馬大同學們非常踴躍的發言,只要一有問題馬上就問,經過我的觀察,可能跟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馬大的老師們非常喜歡與學生互動,隨機分組討論是很常見的,突然的丟問題給學生也是很常見的,學生們可能受久了這種訓練,只要一有問題,就會馬上提出,我覺得這樣是很好的教學方式,建議台灣的教學方式可以朝這方面努力。
除了旁聽外,因為我居住的地方鄰近D.C.,D.C.的博物館是全球知名的,包含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國立美國歷史博物、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間諜博物館、大屠殺博物館、雕刻博物館以及美術館等,每個館館藏豐富又可免費參觀,提供了吸收不同領域知識的另一種方式,因此我有空的時候就會到D.C.逛逛博物館,一整天下來認真逛也只能逛1~2個博物館,我花了約兩個月的時間,逛了大部分的博物館,這是我在學校以外的知識來源。
|
D.C.博物館 |
3.6 樂
當然,難得到了美國,搭乘國內線班機到各地旅遊是不可少的行程,由於我是以學者的身分進行訪問,因此時間上比較彈性,在做研究之餘,會利用3~4天的短假期走訪美國各地,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體驗不同州的風土民情,各個州所帶給我的感覺真的不太一樣,如波士頓給我的感覺就是交通混亂的城市,路上每輛車都在按喇叭,路小車快,有點回到台灣的感覺;邁阿密給我的感覺有如熱火隊的隊徽一般,非常炙熱,當地也因此販售防曬係數100的防曬乳,因為當地的太陽實在非常的炙熱,也因為這樣,邁阿密海灘就變成當地消暑的聖地;Key west給我童話般的感覺,他是美國最南方的一個小島,大概就信義計畫區的大小,每間房子都別具特色,呈現非常溫馨的童話風格,主要交通工具是當地的小火車,不時可以在路上看到街頭藝人表演,當然也有夜生活特區,我覺得相當有意思;拉斯維加斯真的如電影所呈現一般,讓人們如癡如醉,紐約是時尚之都,第五大道上的各大名品,與百老匯的演出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
部分觀光景點 |
除了觀光活動之外,包括當地年輕人喜歡的健行活動、美國的運動賽事以及美式婚禮,對我來說都是不同的體驗,我從健行活動中學習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相互不認識的人會在艱難的路段互相支援,互相扶持,一同征服高山;在NBA與MLB賽事中與球迷們一起吶喊,一起喊著球隊專屬的精神口號,真是非常非常的有臨場感;在美式婚禮的儀式中,大多在公園綠地舉辦,讓我大開眼界,儀式進行時,雖然與新人並不熟識,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新人們傳來的幸福喜悅,以及親朋好友的歡愉。
|
部分戶外活動 |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在美國的這種生活方式是我非常嚮往的,從不加班,生活較無壓力,到處都可以讓身心放鬆。很感謝Cui教授、Skibniewski教授教授以及國科會為我帶來的一切,若未來還有機會,我非常想到美國工作,再次回到我夢想中的工作環境。
|
Qingbin Cui教授所籌備之歡送會 |
|
Miroslaw J. Skibniewski教授的生日派對 |
4. 心得與建議
4.1 心得
學生於國外研究期間,與國外研究機構合作得十分和諧,不僅完成國外研究機構所交付之任務,尚替國外研究機構爭取到更多研究執行之機會,同時,透過與國外教授之合作,也讓學生發表之期刊論文能夠順利被接受,並且有更大的研究產能。
學生經由參與國外研究機構所舉辦之各項學術活動,使學生之眼界大開,了解國際上學術界於土木工程領域之研究主要發展方向外,也讓學生了解到國際間之土木相關業界從業狀況,讓學生對未來之生涯規劃有更多出路。
除此之外學生亦完全體驗了獨自生活之感受,大幅提升獨立生活之技能,亦提升與陌生人之協同合作能力,這一切必須感謝國科會所提供之赴國外研究補助,讓學生有幸能夠無虞的出國進行研究。
4.2 建議
國科會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計畫確實幫助學生許多,此計畫也辦理的非常成功,十分感謝國科會對於就學中之博士生實施出國研究之補助,對學生來說,只希望此計畫可以繼續執行,補助更多學生出國拓展眼界,就目前來說,學生對此計畫無任何可建議之處,唯一可能可以改善處,學生認為是役男緩徵部分,多數受補助學生在出國研究期間,需為了避免受到國軍徵集,必須繳付國內學校之全額學費,以保留學籍,此筆費用雖比補助費用低,但仍會造成學生些許之財務壓力,希望未來國科會能、教育部或軍方能在學生出國期間建立緩徵豁免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