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73 期 焦點人物 |
堅持到底 勇於承擔
劉楨業
台大土木系客座教授及永續基礎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客座資深研究員及國際合作計畫主任 |
首先感謝台大土木系呂良正主任以及廖文正教授的邀請,讓我在杜風電子報的〔焦點人物〕中聊聊我的生涯記事。一開始接到邀請,十分驚訝,其實台大土木系有很多傑出的系友,他們的學思歷程都非常地值得給後進們的勉勵。怎麼好意思先讓一個52年前無緣台大土木系的人當焦點人物,實不敢當。但恭敬不如從命,這邊跟大家聊聊以及分享我在美國40年的經歷與軌跡。
求學時期
1949年(6歲),那一年跟隨父母從福州渡海來台灣,定居在台北。從小開始我的興趣就非常廣泛,中學時喜歡打棒球、玩橋牌及其他棋藝,功課成績不算頂尖。1961年,師大附中畢業後未能如願考上台大土木系,成績分發至中興大學土木系。1965年,中興大學土木系第一屆畢業後,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南達科他州工礦學院(South Dakota School of Mines and Technology )攻讀碩士學位。
南科大時期,有幸受教於恩師李書田教授(1926年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前北洋工學院院長,他的外孫朱隸文(Steven Chu)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部長)。李老師對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要求非常嚴格,他規定我們拿獎學金的學生都必須(食宿)住校,不得在外打工以免浪費時間。每個禮拜七天,每天至少12小時必須留在研究室念書及研究。另外,李老師也要求我們除了土木的專業課程外,必須選修一年的Technical Writing課,並且每門課都必須拿A,否則將停發獎學金。
南達科他州是美國中西部平原上地勢較高的一州,冬天常常見攝氏零下20幾度的冰天雪地,跟台灣的氣候差異非常地大。寒假時的學校宿舍及圖書館均關閉,不變的是我們每天仍舊得到圖書館找資料作研究(李老師幫我們借到圖書館的鑰匙),研究群幾個同學只好選擇住在附近的motel。同年跟我一起從台灣來的四位留學生都受不了這種嚴格的訓練,有三位在一個學期之後就放棄學位相繼離去,只有我一個人堅持到底,不過也因此得到很多難得的學習以及研究的訓練。兩年後1968年順利拿到碩士學位並且申請進入康乃爾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這兩年恩師李書田的指導與訓練絕對是我人生的轉捩點,除了專業的學識外,學習到一個人不要怕困難,要堅持到底才有收穫。南科大兩年的學習及作研究扎實的訓練,幫助我能在康乃爾兩年半就拿到博士學位。
在康乃爾大學有幸師承於Prof. Arthur H. Nilson,他的鋼筋混凝土及預力混凝土專書多年來都是台大土木系及其他大學結構類科的教學聖經。Prof. Nilson的教學及研究也非常嚴謹,在他的指導下我的一篇論文在美國混凝土學會ACI上發表並獲得1974年混凝土材料研究最高榮譽之ACI Wason Medal for Materials Research,這是我的第一次獲得這個獎。
工作時期
康乃爾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1972年 ~ 1976年)在加州聖地亞哥(San Diego)的General Atomic company擔任Senier Group Leader,在那裏領導六位結構工程師,主要負責預力混凝土核子反應爐的結構分析及混凝土材料研究(包括、混凝土高溫(150°F)的潛變試驗)。
1976年,開啟了工作的另一個里程碑,也是我後來退休的地方。美國陸軍工程兵團(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簡稱COE)結構研究院院長的邀請加入密西西比州的結構研究院工作,在這裡曾擔任資深結構研究工程師、混凝土科技部主任等,帶領總共62人的研究團隊。在結構研究院期間主要從事混凝土科技相關的研發工作,水工混凝土抗磨耗的研究乃其中一個重點研究。我設計出一個水下混凝土磨耗試驗的方法及設備,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ACI Materials Journal(1983),這個成果讓我獲得人生中的第二個ACI Wason Medal for Materials Research。另外,我所設計的水下混凝土磨耗試驗方法也受到重視,被ASTM採用訂為ASTM C1138(混凝土耐磨蝕性的標準試驗方法(水下法))。
1980年,升調到位於華盛頓的美國陸軍工兵團總部任職,在總部這裡總共25年,期間曾擔任過Chief of the Material Engineering Branch、Chief of the Engineering Technical Science Branch、Special Assistant for Dam Safely, and Deputy Director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rectorate。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是隸屬於美國陸軍部的機構,一共有3萬多文職人員和6百多軍人,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工程、設計和建築管理機構。在COE總部期間因為發覺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負責的水工結構中有許多非常老舊的結構,每年的維修費用十分驚人,我創始、規劃以及推動了一個長達15年(1984 ~ 1998),總經費6仟6百萬美元的研究計畫(Repair, Evaluation, Maintenance & Rehabilitation,REMR Research Program)。這個REMR的研究計畫的成效相當卓越,在5年內已經替COE省下了4億美元的維修費用。
在COE連續工作了將近30年後,於2005年一月退休。
40年工作之餘
這邊要特別提一下在美國工作40年之外,我認為參與過很重要也很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活動。在美國我曾參加許多學會如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ACI),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ASCE)、U.S. Society and Dams、The society of American military engineers 等。至今我是ACI和 ASCE的會員達45年,並多年擔任ACI,ASCE及ASTM的技術委員會的主席及眾多技術委員會與行政委員會委員之職。參與這些學會的活動對我的工作提升及與相同領域的先進交流、聯繫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參加各種學術委員會也不斷訓練自己的領導能力,我建議土木系的同學們有機會也應多參加各種學會及社團,因為這會對你將來的事業及領導能力有相當大的助益。
|
2011年 ACI Spring Convention 接受榮譽會員證書
|
退休之後…
在美國COE退休之後本想過一個無憂無慮、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能有機會多和兒孫們(二個兒子及六個孫子)相聚,但是在2007年承蒙陳振川教授的邀請來台大土木系擔任客座教授,一轉眼現在已經邁入第7個年頭,在台大土木系這段時間我只能略盡棉力,把我在美國40年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基礎建設的維修補強)和同學們分享,另外也指導結構組材料實驗室研究生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參與指導過的研究生總計4個博士、73個碩士。
|
2013年9月研究群教師節聚餐
|
|
2012年SSMS國際研討會與馬總統贈書合影
|
2012年更蒙中央研究院劉兆漢前副院長的邀請,到中研院新成立的永續科學中心幫忙擔任客座資深研究員及國際合作計畫主任。
在這個中心我們主要任務為規劃整合推動自然科學、生技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等相關學門之「永續科學」研究計畫並且建立國內外災害相關研究領域之合作交流平台,期能成為政府在永續發展相關議題的智庫。
|
2009年 我的全家福
|
給同學們的話
總結我在美國40多年求學、就業打拼的經驗就是不論是在學業或研究有困難,遇到挫折時,只要我們能堅持到底,不要輕易放棄,繼續努力,這些困難終會解決的。
在你們將來畢業,出社會工作時,要勇於承擔,自告奮勇參與和挑戰比較艱難的工作。努力去完成它,你將會更有成就感。對你將來的發展是絕對有幫助的。最後我要以英國Winston Churchill的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Kites rise highest against the wind,not with it”
劉楨業小檔案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學士(1965 第一屆)
美國南達科他州工礦學院碩士(1968)
美國康乃爾大學結構工程博士(1971)
現職
* 台大土木系客座教授及永續基礎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客座資深研究員及國際合作計畫主任
經歷
*Senier Group Leader, General Atomic Company,San Diego,California (April 1972 ~ June 1976)
*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 July1976 ~ Jan 2005)
*美國混凝土學會理事及多個學術委員會主席
*美國ASTM國際活動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Committee)主席
*美國註冊工程師(加州及密西西比州)
榮譽
美國混凝土學會榮譽會員(2010)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2012)
南京水利科學院榮譽教授(2000~ )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1999)
美國陸軍部Meritorious Civilian Service Award(陸軍部第二重要之獎項)二次(2003、2004)
日本社會管理系統學會傑出論文獎(2009)
台灣混凝土學會榮譽顧問(2006~ )
美國混凝土學會傑出服務獎(2004)
美國混凝土學會傑出材料研究論文獎()二次(1974,1983)
發表混凝土科技及結構工程論文96篇,專書二本及編纂 4本ACI Special Public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