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79 期 學術活動成果報導

大學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研討會

王偉澔

研究助理



當你埋首書桌前準備考試、在電腦前通宵打報告時,是否希望能有一個不同的評分方式,使學習添加點樂趣?當你在課堂中聽課、抄筆記時,是否知道有些人可以在課堂上創立品牌、或用展覽取代論文作為展現學習成果的方式?那麼,你可能會對教育部的「課程分流」計劃感到興趣。「課程分流」期望能在傳統課堂之外,加入實作的元素,實踐「從做中學」的精神,並開啟多種途徑,讓同學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此一概念對照到系上,即是Cornerstone、Keystone及Capstone一系列課程。

「課程分流」的初衷,其實是源自對大學教育普及的反思。從前的大學畢業生為數稀少,各個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並不需要煩惱未來出路。然而現今大學林立、文憑氾濫,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無法順利就業,發揮所長。新鮮人的低薪、失業及其衍生的各種現象,一直是不斷遭到關注的議題。為協助大學打破人才培育的同一性,強化學生實務導向能力,教育部於本年度規劃大學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系所可在既有「學術型」課程之外,增加「實務型」課程作為選項,以突顯學術研究和專業應用兩種不同的教學型態。但特別要說明的是,實務型課程並非在系所既有的課程規劃內,新增或調整幾門課,改由業師授課或安排實作;更不是如同產碩專班或建教合作,僅是為個別企業量身訂做滿足人力缺口。實務型課程必須先確定所要培養的學生職場能力,這種能力是要讓學生能在與所學相關、甚至不同的領域間移動,比較像是軟實力的概念,而不是專指特定的職業技能。

台大土木於去年度獲得教育部課程分流計畫補助,並於103年5月27日大同大學舉辦的[大學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研討會]中,由本系廖文正教授向全國大專院校分享近年來台大土木課程分流改革成果。廖教授介紹了系上從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Cornerstone、Keystone及Capstone一系列課程的執行情形,並獲得在場觀眾極高的評價及回響。

 

 

 

 

Courses Targeted students Relation to disciplinary courses
Cornerstone First year Before
Keystone Second year During
Capstone Third/Fourth year After

台大土木Cornerstone、Keystone及Capstone課程安排概念


本系廖文正教授分享台大土木近年課程分流改革成果

 

 

因應課程分流的概念,除了台大土木外,某些學校很早就將「實作」的概念加入課程中。「實作」的好處,在於未來能與課本所學互相印證,學習起來更踏實;二來同學具備技巧,增加就業競爭力;三則參考職業學校產學合作模式,增加業界與學生互相的熟識度,工作自然找得更順利。例如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便與知名服裝設計師賈雯蘭合作「PRAXES」計劃。參與的同學從創立品牌、海外商展到接單找廠商生產,全都以自己的力量完成,不假師長之手。

 

大學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研討會與會實況


然而這個計劃也面臨幾個問題:參與計劃的老師除了熱情之外,也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然而這與師職的評鑑、升等卻沒有直接關係,難免會使老師的投入意願降低;此外實施此計劃的研究所,同學不僅要花費心力在實務操作上做出成果,又要撰寫論文以求畢業,猶如蠟燭兩頭燒。關於這兩點,都還需要校方的主導、修訂辦法,以保障參與計劃的師生權益。以逢甲大學為例,該校目前參與計劃的幾個系所,便有「藝術類」、「應用科技類」、「專業實務」等三種碩士論文替代方案,讓不同背景、興趣的同學,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展現成果。至於教師參與的方面,其實本系算是眾多參與計劃的學校中規劃得頗有成效的,當廖老師說出「幾乎所有老師都有參與到我們系上的實務課程」時,大家都很好奇如何能達到如此高的參與率。其實是實作課程中,通常需要融會許多門課的知識。配合課程內容分成各個段落,邀請各個專長的老師們前來為同學上課,藉此減輕老師們的負擔,不至於影響到其他事務,以提升參與意願。當然如同碩士論文替代方案,研議教授們評薦的「實作版」替代方案,亦是各校努力的方向之一。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