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85 期 學生點滴 |
出國留學專題座談—歐日場
許添本、李明聰、葉昭甫、邱建國
|
許添本 │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副教授---德國
李明聰 │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助理教授---德國
葉昭甫 │ 逢甲大學 助理教授---法國
邱建國 │ 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副教授---日本
日本,邱建國教授
為什麼選擇日本?
經歷:台大土木畢(結構組)、國家地震研究中心、2005年到日本 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專攻博士。
Why選擇日本:有老婆小孩、選擇一個比較近的、風俗習慣相當、金錢
日本東京大學:(距離近、有土木&建築(方便選擇看要往哪個方向發展、位於市區、交通方便
工學1號館(社會基盤專攻(交通、水利…、建築學專政(including建築結構、材料
研究所:博士前期課程2年(碩士)、
博士後期課程3年(博士)
入學方式:碩士(筆試&面試)修完全部課程、博士(筆試、面試、碩論發表
外國人適用:研究生制度(為期半年;無學位、但須付學費語言課程免費、課程費用較便宜
入學金:
(台灣人若為交流學會獎學金生可面除入學金28.2萬日圓&授業金:53.5萬日圓
社會基盤學專攻:英文為主、日文為輔
建築學專攻:相反
碩士生面試:全部系上教授都會出現面試
生活費用:住宿費用高(4 ~ 8萬)生活費(平均1日2000日圓、一個月約6萬元
交流協會獎學金:一個月16萬日圓;提供兩年可再申請一年
其他財團:一個月20萬日圓(本庄獎學金指導教授不提供任何獎學金
研究室生活:
組成:正教授、準教授、助教/講師、秘書、技官、研究員、博士生、碩士生、專題生
分工細密-指定工作分擔
團體活動:研究室合宿(非常累、有專門的工作要做)、學會合宿、懇親會、忘年會
外國學生多,日本學生反而少(中國、韓國、歐洲、印度(最大)、東南亞
成大建築系有一半以上的教授皆是留日
留日回台;
回台就職(台科大建築&成大建築)、創業
日本就職:大手公司(大成、鹿島、大林組成)
小結:日語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語言環境十分的友善。經濟上也有許多獎學金和工讀的機會可以申請;只是要去適應日本的研究所的團體活動生活習性。
德國,李明璁教授:
經歷: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當公務員時決定想去念博士工作十分的無腦@@),補一年的德文轉職到中興工程顧問:工作繁忙,德文荒廢一年(金錢存很快) 兩個人帶70萬去德國念德文(為了上大學的語言班密集8個月上到第六個月進德國大學念(申請德國政府的獎學金單身一個月1000歐,多一個老婆約1200歐) 生活算過得去)
當初進德國的想法:好玩
進德國時獎學金和教授要先找到一個,另一個比較容易找的到
進德國找教授的狀況:看教授是否希望來帶外國人(有些教授不希望),要挑研究生名單中有外國人的
德國的大學並不多,搜尋自己想要念的系再從這些大學中聯絡教授,取得信任
德國學制的改變:
還是要看老師的狀況,名目上的學制:(問相關學校畢業的學長姐)
在德國從博士開始念(有些學校不承認非德語系國家的學歷,花九個月去考認證考試)
德國的碩士要上課,要做碩士論文(但是比較沒有獨立研究)
沒有人在為博士念書,都是在做自己有興趣的研究
拿獎學金的外國人:跟教授談妥獎學金直接開始研究計畫(3 ~ 4年畢業)
德國並不排外,但是他非常歧視土耳其人@@-->不太歧視亞洲人,大學內歧視不嚴重,念高中或專業技職學校比較嚴重
在德國生活一定要講德文,要學會融入
留在德國或回到自己國內的比例一半一半
博士生的工時不長,一到五只有工作八小時六日休息,其他時間用於思考。
許教授補充:
碩士生要得到教授的核可後才可以變為博士(有強烈的不確定性),除了要完成研究外還要多花點努力。
李教授補充:
在德國規範規定在同意機構工作五年後要成為終身職,因此無論是哪個機構和企業都只會提供不到五年的獎學金機會。
德國工程榮譽博士:有法律上的定義(沒有刑事犯罪紀錄&經過嚴格的審查),代表一種社會地位,終身職。
葉昭甫教授:(法國)
經歷:台科大畢(結構)、法國念交通研究所畢
外交替代役(結構技師執照) 前往非洲(法語區)兩年(省略法語檢定)
法國相當重視實習(大一實習一個月,大二實習兩個月透過實習來尋找她未來就業的方向,不輕易錄取員工透過實習讓雇主篩選
法國的學生周休二日前往博物館是免費的
法國的教育制度:(兩套)見ppt
Grandes ecoles(school):一年500多位學生、1/1000的錄取率,菁英學校(培養軍事工程家,科系分門別類不會重複畢業後得到工程師認證(等同於博士文憑
法國政府請學校去培育相關的專業人才
留法的語言需求:
DELF/DALF(托福)各階段聽說讀寫都考,終身有效
A1C2(看各科系不同,工程學院大約介於B1&B2之間
TCF(多益)有效期限兩年
法國大學只有雜費要負擔約300歐,其餘的便是生活費
在法國念碩士一開始並沒有獎學金,只有到後半實習階段才有薪水可領
找實習並不容易(interview很多次)
到法國讀博士先找經費再找老師,(到法國企業的研發部門or其他找教授,甚至去所有法語區的地方(洛桑、加拿大…))
小結:
同一個教授有很多研究生,要把握每一個機會和勇氣!
思考現階段的你缺乏什麼?想盡各種方法去補足
許教授:
當年實在沒打算要念博士,當年剛好教育部在推廣國外留學考教育部的公費留學的機會
法國、德國、日本的研究所時時刻刻和業界做結合,提醒自己去思考到底未來想要做什麼?
Q&A:
Q:留學歐洲和日本、美國在未來就業或從事教職時有何種優勢?
A:許教授:應該要講特色,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優勢(?
邱教授:教職主要取決於學校的態度,台大&北科都要求要有發表SCI paper(對歐日的留學生很傷),只有台科大願意口試(願意看我們研究的程果),機會雖然比較少,但是競爭力一樣很高;只有土木系這一塊絕大比例都是留美?就業的話機會比留美的多,有兩三種以上的國際語言可以互換;碰上國際化比較有利
李教授:很多事情是我到德國後才開始思考(社會制度(社會福利國家)…),除了在台灣求教職不太順利外,德國的那段時間生活經驗(分析事情的角度…)、都影響我非常的大;就業上機會也比別人大,只有在求教職上被SCI規範給限制住。
葉教授:反思:為什麼會想去那些國家留學?那些國家有什麼強項是你希望去學習的?去留學的目的是什麼?像我當年是覺得軌道;希望去學習到法國的交通的規劃;(德國、法國、日本的交通相當具特色),當年的博士論文也是在做大眾運輸規劃(歐洲的大眾運輸比起美國有其優勢),因此選擇去前往法國。現今的教職缺額也不太多,雖然政府希望能更多留學的教授回國授課;但是又推動SCI的制度(對留歐、日的學生很傷) 台灣的教育制度有矛盾。只要在自己的專業科目努力達到一定的高度後,就業上一定有非常高的優勢。(就業不會有SCI的規範)
許教授補充:就業到哪裡都會有優勢,最後就是道德價值觀(思考邏輯、想法、價值觀上)的比較。留美的學生一旦教職缺爭取不上(現今每個教職缺都有20幾個人在應徵),就沒有其他的優勢了。要自己去計算未來哪些項目領域會缺人才。要努力去多學習一種語言,拓展自己的價值觀和視野。講白點;外面的流浪博士很少會有留歐留日的,雖然不一定最後會找到教職(只有教職沒有優勢);但是都會到其他不同的領域(在其他領域可以提供不同的視野)。
Warming:台灣現在的教育制度和就業並沒有做銜接,大學畢業後要有點自己的專業方向(F層)
Q:在歐洲有哪些在交通領域比較頂尖的學校?
A:許教授:每間學校都很頂尖=w=,他們學校並沒有排名,唯有依照專業領域&對國家進步貢獻的程度來比較。關鍵在於自己想要找哪一方面的專業研究方向。
邱教授:日本的大學也有在排名內,但是他們都有重點培育的大學(早期的7所帝大);還是focus在自己所研究的方面來努力。
以下為當時活動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