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97 期 國際交流

“Monitoring in Civil Infrastructure: from Research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 by Prof. Billie F Spencer Jr.

陳威霖

土木所結構組

 


本週專題討論安排了來自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教授,Prof. Billie F Spencer Jr. 前來分享他本人目前在結構健康監測上的相關研究報告。Spencer教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擔任結構工程紐馬克傑出教授 (Nathan M. & Anne M. Newmark Endowed Chair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時兼任紐馬克結構實驗室主任 (Director, Newmark Structur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pencer教授所帶來的演講主題為“Monitoring in Civil Infrastructure: from Research to Engineering Practice”。Spencer教授在開講時就用了一口流利的中文與同學們交流,並且簡單的把伊利諾伊大學介紹給學生們認識,這親切的舉動,想必除了一開始提起學生們的專注能力,更點燃了不少學生對於出國到美國升學的慾望。 Spencer教授的簡報涵蓋內容非常豐富,教授對於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的介紹,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個領域往往會被誤解為資訊或是電腦輔助工程的專長,無可否認電子產品類相關的知識確實無法相比,但是結構物的健康監測除了使用新式的監測器,更需要的是了解結構的人才。就好比醫生看診一樣,若沒有專業醫生的判斷能力,就算聽到心跳仍無法判斷一個人的健康與否;相同的,透過現今監測器所得到的大筆數據,對於不了解結構的需求,就無法判斷該結構的健康狀況。關於Spencer教授的研究成果,教授先介紹了過去傳統結構健康監測相關研究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包含昂貴的檢測器,大量數據的處理方式等。過去經驗得知若要在一般大型結構,例如橋樑,體育場等進行健康監測,除了昂貴的監測器,電線的需求也是一筆相當大的費用,往往每一顆監測器都得配上好幾十公尺的電線做續接。教授提出了無線智慧監測器的研究,除了能夠省下昂貴的電線費用以及繁雜的施工作業,對於『智慧』的名稱則是為選擇性的傳輸監測者所需要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會在現地的電腦進行處理,透過使用者的設定選擇想要看到的資料,因此減少了大量數據在運輸過程中所耗的時間與佔據電腦的處理器工作速度。總結而言,無論在硬體或軟體上,Spencer教授的研究成果對於結構健康監測領域有著非常大的突破。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