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馬里蘭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專長:智慧運輸系統(ITS)、交通安全、交通控制、多運具交通流模型
人生選擇:土木交通或電機
大學時就讀熱門的電機系,但是進入大二必修課程後,心想以後真要與電子電路為伍嗎?徘徊總圖,偶然閱讀到道路工程與加州公路設計標準,沒想到這領域有如此系統性的研究與實務規劃!幾天內,便立志要以運輸工程為志業。經仔細參考各方資料,選讀土木研究所碩士班,很榮幸進入土木系大家庭。事後想想,逛逛實體書店、圖書館,方能接觸吸收各方資訊,而非被演算法操弄的網路世界,較為狹隘。另外,當年身邊大多為土木系轉電機系的同學,而逆流轉換領域,必須要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如果真心喜歡土木運輸,應該好好思考,會不會在其他熱門領域與公司,賺到人生只剩存款數字而缺乏意義?是否應堅持自己的興趣?幸好,慶幸當年的決策是對的。
理論與實務並進
因有幸於多個公、私部門服務,因此心中不僅只有理論,更理解運輸研究不能只是書櫃上的論文,而是必須考量實務界的需求。當然,如果缺乏理論,那麼學校與顧問公司無異。另外,在博士期間,有幸每個月兩次,跟著資深實驗室同仁,開車沿公路維護10餘組偵測器,單趟來回200公里,理解到實務上架設設備非常耗工,車輛偵測器、太陽能板、電池供電…等非常複雜。因此,這些經驗形塑我的研究哲學觀: 所有的工程理論必須考慮實務上的可行性。只有理論配合實務「問題本質(problem nature)」,而不應假設實務屈就理論,否則淪為紙上談兵。
從運輸效率到安全
碩博前期,多思考如何增進運輸系統的效率,因此多鑽研號誌最佳化與車道配置。然而,因為參與實際佈署以安全為基礎的智慧號誌之計畫,而開始思考更廣泛的運輸安全議題。因為台灣大眾的自律,2020年、2021年可謂防疫優等生;但同樣的民眾,怎麼可能在道路危險駕駛,造成高死傷呢? 因此,身為一個研究人員,我們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找出肇因、提供更好的道路設計。期待未來除了持續思考提升運能與效率外,尚能增進安全,於台大能夠找出降低道路死傷的方法。
教職:知識的傳播
教職人員和純研究人員薪資、研究工作內容差異不大。但是,教職須兼顧教學與研究,並顧及學生的需求。純以薪水來看,純研究人員似乎為人生最佳選擇。然而,人生似乎非以金錢衡量,也非以輕鬆度衡量。金錢與輕鬆度,似乎能產生快樂(happiness)。但是,如果獲得的知識,能夠傳授給他人,那是更高層次的喜悅(joy)。試算每年讓5個人懂號誌最佳化,20年後就有100個民間高手。同理,也將會有100個人可以診斷交通、改善交通安全。因此,能於母校服務為我職涯首選,非常榮幸本學期能到任。
羽毛球
最後,與各位分享羽毛球的樂趣。高手曾經傳授:回球遠近,不在於力氣多大,而在於肌肉發力技巧。被殺球並不可怕,穩住陣腳必能反攻。與各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