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新世界的勇者】 (EP04)專訪艾立運能 陳威宇專案總監

撰文者:土木二 范原綸

艾立運能:標準化物流與創新科技的運輸公司

艾立運能科技賦能的新創運輸公司,致力於讓運輸變簡單,伴隨著永聯物流開發的物流地產及自動化設備整合的地產加值能力,在物流價值鏈上進行垂直的整合。艾立運能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鼓勵追求自主思考和勇敢試誤的創新精神,讓各個成員的想法都可以很容易地被大家看到。

有鑑於貨運市場的破碎化,艾立運能以標準化的共享關鍵基礎設施輔以數位運能平台Orbit,有效率的利用剩餘運能。藉由分享標準化的關鍵基礎建設給五千多家中小型的貨運行(總共貢獻70%運輸業營業額),取得並善用其剩餘運能,除了放眼於規模效益之外,還能降低因尚未標準化所帶來的額外等待時間及勞動力付出。艾立運能所設計的艾立棧板就是標準化的最好例子,透過設計新式棧板,增加其韌性及抗材料劣化的特性,使得該棧板在倉庫外流通時,仍然能夠保持其完整性,不容易破損而使其無法進入自動倉。進而降低貨物進入自動倉時,都需要由貨運司機手工將貨物從庫外板搬運到庫內板上堆疊的無效率勞動,取得了大型通路上及投資人的認可。

艾立運能在減碳上也是業界的先行者之一。在冷鏈運輸方面,艾立運能採購了新式的小貨車冷凍設備,以外接電源的方式取代了傳統發動貨車引擎的怠速預冷(貨車車廂溫度降低避免冷凍貨品裝車時因車廂溫度較高而融化),每次預冷都可以降低79%的碳排以及85%的空汙排放。同時,隨著車用充電樁的布局及電源管理系統日趨完善,艾立運能偕同充電樁廠商整合電動車車充供電給外接電冷凍設備,讓貨車停靠在有充電樁的門店時,也能取代原先的怠速製冷。艾立也把小貨車的概念推展到大型的貨櫃車,艾立採購了雙用(柴油及外接電源)冷凍貨櫃並且建置了冷凍貨櫃供電站,除了可以外接電源取代柴油發電製冷以減少40%的碳排之外,供電站電網還預留了商用電動車快充的用電容量,電動貨車產品成熟時,能迅速擁抱電動化又無需額外的建置成本。

艾立運能作為一家提倡標準化和創新科技運輸公司,不以大規模投資車輛作為其規模的基礎,而是以關鍵基礎建設及數位平台來善用市場上既有的貨車,為市場帶來了新的選擇。他們的數值導向思維和科技賦能使他們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減少浪費和環境影響。艾立運能在物流領域中的獨特地位和成功案例為其帶來了商機,並為整個行業帶來了變革。

當初在大學時為何會選擇結構相關?出社會前幾年當結構工程師有遇到甚麼困難?

我喜歡把資源效益極大化,結構技師需要在符合安全及使用性之下,盡可能節約結構成本,符合上述描述情境所以我選擇結構領域。再加上當一個結構技師,你只要有豐富的經驗、一部有軟體的電腦、一張技師牌並且找得到案子,就能夠開業自己當老闆,真的很酷。雖然大學結構相關的科目的學業表現、結構組當時的推甄錄取排名、學長姐給的建議以及結構組有許多令我崇拜的老師也都是考量之一。

結構組畢業並服完兵役後,我沒有選擇進入大型工程顧問公司。因為希望在結構設計上有較廣泛的經歷,所以我選擇進入創緯(大約十多人左右的中型工程顧問),主打建築結構設計。在創緯上班非常的溫馨,就像研究室氣氛,技師個性很溫和又很願意教東西,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又能夠有實力上的成長。說實話沒遇到什麼太大的困難,因為技師很強,有問題找他都可以解決。唯一讓我稍微沮喪的就是感受到這個業界建築師話語權比結構技師大多了,同時也發現在結構設計的標準上面其實有很多技師可以主觀認定的部分,有時候堅持安全的設計理念並不一定會被業界所喜愛。

是甚麼契機讓學長從結構工程師轉到物流相關行業?

離開舒適圈的原因是對於職涯的焦慮,工作滿三年開始,我開始意識到做的設計內容開始重複,開始擔心難以累積經驗。又因原工作環境面對電腦及分析程式很單純,讓我幾乎沒有社會化,也沒有機會鍛鍊職場上的軟實力,所以決定跟技師說我決定要出去闖一闖。

到物流相關的產業其實是湊巧,當時其實我有面試一些當時正夯的離岸的職缺,不過後來因疫情人事凍結,而我不是一個喜歡等待的人。再加上有一次回去找陳柏華老師聊天時有聽他說永聯物流做的事情很有趣,所以就做了功課、投了履歷,順利地拿到職缺。

永聯的全名是永聯物流開發,不是貨運公司,而是物流地產公司,本質上就是建商。一般的建商蓋的是住宅,蓋完之後出售或出租營利;物流地產公司蓋的建物不是住宅而是倉庫。永聯在倉庫裡面建置自動化設備以提高坪效,為地產加值。嚴格上來說我不算完全轉行,因為永聯是我們營建管理所熟悉的甲方。我在永聯八個月的時間有一半的時間花在原部門負責自動化設備的規劃、導入、維運。另外一半的時間則是在結構的領域內嘗試協助公司的業務推進,例如檢核某些貨架廠商提送的結構計算書是否合理、重型貨架移置到靠近斷層的地點的結構補強怎樣算是合理、臨時增建的夾層該怎麼配置比較安全等等。最後在永聯的第八個月我隨著從Google來的總經理轉調到永聯的兄弟貨運公司-艾立運能,比較算是正式對頻繁使用結構的專業告一段落,雖然到艾立運能的第一個專案馬上又用到了結構分析。

在轉換跑道時遇到的挑戰與艱辛?大學所學是否有幫助(交通運輸相關)

轉換跑道的挑戰就是在這個專業領域上面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及人脈可以依靠。直白一點就是沒有老本可以吃,所有的知識或資訊都需要厚著臉皮去問前輩。不過艾立運能是一間新創公司,新創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包袱,公司裡面的產品經理及RD們也都不是傳統貨運背景的,所以我並不孤單。反倒是因為我是專案經理,在新創公司裡面,所謂的專案並不會被很明確的定義,都是邊摸索邊做,沒有大公司那樣很充足的資源,很多瑣事是需要弄髒自己的雙手搬開路上的石頭才能夠達到目的。

土木系不愧為民生工程,大學所學在執行專案時不經意地被我用上。我在艾立運能的第一個專案—立棧板的設計就用得到結構學,計算內埋多大的尺寸的加勁鋼管可以讓棧板在設計載重下的變形。採購冷凍貨車時,設計試驗來測試保溫車廂及冷凍機的性能時,各種大學做過的實驗方法湧上心頭;設置冷凍貨櫃供電站的時候,除了去翻運輸工程課本安排大貨車的動線外,還要知道去避免順向坡的坡頂加載。

從跨入此行至今,接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案子?

轉任負責冷練運輸後,我面臨了70部新式冷凍貨車的採購挑戰。冷練運輸對物流中的溫度控制有一定的要求,這讓我這個完全不懂貨車的貨運小白感到影響深遠。從各式採購初期採購之整理需求、提案邀請、詢價、議價、融資一手包辦,一方面需要在跟廠商接洽的過程中學習業界最基本設備的知識外,還需要一邊辨別哪些是他們的銷售話術,靠的就是對物理的理解。此外,還需要設計一連串的試驗來驗證車輛的耗油程度、冷凍機的製冷能力、保溫車廂的保冷能力。採購中期需要控管車體打造流程,掌握各環節所需要辦理的監理流程以避免車輛交期延後,還需要配合公司的金流狀況控管專案的支出(提前動撥太多的預算會導致公司提早開始繳利息)。採購的後期做的是驗收及品管,開始根據營建管理提到的驗收精神,對於即將允收的採購標的進行測試、驗收並且將驗收資料文件化。

除了一手包辦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外,當時為了要縮短30%的車輛打造工期同時要分散對車輛設備不熟悉的風險,我將該採購分包給五組不同的廠商,每組廠商還有不同種類的搭配以讓我之後可以驗證他們的設備性能。大部分廠商覺得我們勇氣可嘉,畢竟單一窗口的這件事情對業主來說最方便,但也因為分包有效率地運用各廠商的剩餘產能,讓我們得以在客戶的新倉開倉前將指定數量的貨車完成驗收領牌。採購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其實我有發現我開始有些軟實力上的突破。從原本跟車商在議價時,緊張到差點換氣過度,直到在半年後,我可以一邊跟廠商稱兄道弟,讓他們免費提供我們設備解決我們短期的問題,同時我可以找出除了錢之外他們需要的東西來跟他們交換。

而驗收不是專案的結束,而是其他專案的起點。我要求廠商在提案建議書中提出在設備生命週期中的各項成本,那些數據成為了我建構公司報價系統Prototype的基石。冷凍車預冷的碳排節約及優化也源自於該採購,更讓後續的專案從小車供電站壯大到40呎貨櫃供電站,並結合了電動車充,搭上的電動化的熱潮。在與電動車業者交流時,通常也會由我來跟業者說明我們的需求及使用情境以及期待的設備規格,包含裡面的AIoT感測器的配置以及意義。

在與各家廠商談判過程的經驗中,我逐漸學會了應對他人變得更自在。這期間,我不僅熟悉了採購領域的專業知識,更學會了運用這些知識來巧妙地討價還價,以避免被他人占便宜。談判的技巧和知識成為了我在採購過程中的寶貴資產,使我能夠更自信地處理商業交涉,並取得更有利的採購條件。這種能力的提升不僅對於當前的採購專案有益,更為我未來在職場上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您在公司擔任的職位是?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

目前我的職位是專案總監兼任冷鏈運營總監。專案執掌的範圍很多元,從一開始的艾立棧板設計、冷凍貨車採購、運務士教育訓練的艾立學院、運輸報價系統的Prototype、貨車周邊資源的聯盟統購以及運務士薪資架構的整改都是我們的專案範疇。專案的類型差異極大,但這也是有趣的地方,每一個新的專案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沒有老本可以吃,就像是又跳脫到一個新的領域一樣。每當竭盡全力完成一個專案時,就會有滿滿的收穫,也會多建立許多新的人脈。

各個不同的專案都會有後續的延伸,像是艾立棧板這個專案取得某大型超市業者的獨家供應權,並獲得一些投資人的認可,成立了一間新的公司,目前有一位系上B99的學弟在裡面當協理,持續推動載具標準化的願景。從車輛成本到薪資架構整改的專案經驗累積讓我接了冷鏈運營總監,期待在結合運營下,可以讓各類專案更順利的落地。唯一的核心就是專案管理的能力,也就是對於時程、優先序、成本等各項因子的掌握,以及在土木系裡面培養的數值能力以及碩士班培養的釐清問題並嘗試解決之能力。

作為部門的領導者,學習領導一個部門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我部門很多同事在各自專業的工作領域上都比我厲害一些,如何服務他們讓他們與各個部門之間更方便的協作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最近也開始拉著部門同事一起學習當一個小組長,讓他們也能夠成為領導者,待更多的人,增進部門在公司內的影響力。

從剛入行到現在逐漸穩定,對工作的想法或是心境有甚麼轉變?

專案沒有老本可以吃,所以沒有什麼穩定可言,一個專案的完結都是另一個新的開始。而且新創公司在還沒完成募資,上市櫃之前,也不會有穩定可言。反倒是在不斷地面臨新的挑戰,不斷的耗盡心力去克服挑戰下,培養出了一種自信。憑藉著高效率的做事邏輯及認真的執行專案態度及實際行動,許多專業能力不足的地方都可以藉由尋求外部資源的協助來克服(當然找對資源也是專案管理上面很重要的能力)。不用什麼都會什麼都知道,一樣可以完成任務。

另一個心境的轉變是挫折的耐受度。新專案有很多新的嘗試,也遇到很多的失敗,現在如果遇到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會想說最壞的狀況應該不會比某某專案時還遭了吧?!想到這樣就可以很輕鬆地繼續把事情做下去並且好好的休息,準備隔天繼續努力。 

在新創公司工作是怎麼樣的體驗?跟在一般的大公司或是氣氛輕鬆的事務所有什麼樣的差異?

一般的新創公司主打的是工作氣氛佳,辦公環境舒適,我們公司也差不多是這樣。有大的彈性可以自主調整自己的工時以及上班地點。老闆允許我可以隨時在家上班,自主決定要不要進辦公室,對於我部門的同事,多數自我約束能力強的我也賦予他們同樣的彈性。公司組織扁平化,不會因為位階差異導致無法直接溝通。

新創公司制度及配套多數不成熟,很多人無法適應這樣的工作環境。多數人對於工作的認知會是部門領導者或是公司會給出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及細節甚至是規範來要求員工遵照辦理。但是新創公司正好相反,他需要我們去打破現有的框架,跳脫出來思考。所以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依循,我看過很多在原公司優秀的PM到我們公司反而找不到著力點,因為做事的邏輯大相逕庭。又因為組織架構的不成熟,資源有限能夠取得的人力資源不多,分工並不明確,或是常常需要由非專業的人來承擔該工作項目,有一定的機率會造成一些問題或失敗。所以我個人認為新創公司比較適合有自己想法而且喜歡的人,而不是遇到問題先找框架或是規範來跟隨的人(沒有對錯及優劣)。所以如果你希望成為或是想要培養自己變成前者,歡迎尋找跟新創公司的相關職缺。

對於艾立運能未來有哪些展望?覺得台灣目前的物流產業所缺乏的是?

艾立運能想做的是建立標準化的共享物流關鍵基礎建設然後輔以數位運能平台有效利用市場上既有的剩餘運能。標準化是要讓貨物的上下車的過程變得簡單,不再因為棧板、貨車碼頭高度、資訊交換管道及作業流程的不同導致不同場域之間會有進入門檻。數位運能平台則是有點像是Uber的概念,取得剩餘的貨車載貨空間及回頭空車來善加利用。所以如果要問我說我覺得台灣物流產業缺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會是共享物流關鍵基礎建設,因為數位運能平台相對不難,它的難度在需要去跟關鍵基礎建設去串聯。目前台灣的四大貨運公司都有自己的基礎建設,例如大型集貨站、各地區的收發貨站所,那些基礎建設多是服務自家的業務為主。但是台灣除去四大貨運公司的五千多家中小型貨運行貢獻每年超過70%的貨運業營業額,而他們不太有雄厚的資本可以建立這類重資產的關鍵基礎建設,所以如果有這類的共享關鍵基礎建設的話,可以期待效率及利潤的提升或是成本的節約。

對於的學弟妹,有哪些話想鼓勵他們,或者提醒他們需要在大學時(或立定志向後)做好那些準備、或大學必嘗試的事?

探索自我很重要。在這一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年代,在下任何一個重大的決定時,都需要問問自己想要什麼?不要刻意忽略自身的感受的話,自己可以比其他重要他人更了解自己的偏好。土木系的學弟妹不用擔心不夠Data-driven,因為系上的教授們以及助教肯定會把大家的數值能力磨到發亮,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反而是我覺得可以更精進的。最後想推薦學弟妹可以加入台大英文辯論社,可以去磨練表達能力、跟學校的文法商醫等學院的邏輯能力好好的激盪一下,順便可以練練英文。也期待未來有志與我們一起改變運輸產的的學弟妹在畢業或是尋找實習的時候可以來找我們聊聊。(若有興趣找威宇學長討論相關問題的學弟妹,請聯繫:robby12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