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新聞稿
在馬德里召開的全球氣候會議(COP25)舉世矚目,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密切關注會議的最新發展,並指出缺乏積極作為,根深柢固的原因在大眾欠缺對環境與氣候變遷的公民意識,應從基礎教育著手,培養下一代「氣候的捍衛者」。
拉馬納森表示,儘管有充足科學證據佐證,我們仍沒有對氣候變遷問題採取積極作為,原因是人們沒有被教育氣候變遷帶來的真實風險。
大力提倡「環境及氣候變遷識讀」,拉馬納森積極推動從基礎教育著手,提升下一代對全球環境變遷的認知和危機意識。他與一群教育實踐者、科學家和環保團體合作,從老師專業訓練、課程設計和學習資源著手,著重「識讀」、「能力」、「動機」三大面向,目標是每年培育50萬名加州的學生在高中畢業時成為「氣候的捍衛者」及負責任的地球公民,引導學生瞭解氣候變遷議題及解決方法,並有能力運用手邊資源來啟動正向的社會行動,以維護全球氣候系統。
本月11至12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環境及氣候變遷識讀高峰會」(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Literacy Summit)推動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對環境及氣候變遷的意識,並將在會議期間發表「達成氣候和環境永續:基礎教育作為抑制全球暖化的解決之道」(Achieving Climate Stability and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PK–12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Solution for Bending the Curve)。
針對大學生的氣候變遷教育,拉馬納森和他的團隊合作撰寫出一套教育準則,並編撰了「抑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解決辦法」(Bending the Curve: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教科書shorturl.at/gF138。此外,他還和一群頂尖的教育家一同向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申請一億美金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的補助計畫,旨在增進全美人民對環境及氣候變遷議題的認識。
拉馬納森是首位提出用在冷凍及製造的氟氯碳化合物(CFC)也屬於溫室氣體的學者,不僅會影響大氣臭氧層,同時也會像二氧化碳一樣,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衝擊,此研究結果在1987年蒙特婁協定書的簽定扮演了重要角色,限制並規範各國工業製造過程產出的氟氯碳化合物。此外,由於他對「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導致負面氣候系統衝擊的研究,促使孟加拉、加拿大、迦納、墨西哥、瑞典及美國等國家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了「氣候和乾淨空氣聯盟」(The 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以降低空氣中短生命週期的氣候汚染物,目前已增加至68個國家響應。
2018年拉馬納森和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兩位學者因在氣候變遷及對地球環境永續性衝擊的議題上,具有開創性傑出研究榮獲唐獎永續發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