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組 土木三 王盈文
榮獲2020年臺大土木系傑出校友的陳一坤董事長,是營管組在職專班的校友,現職正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與兆弘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次杜風電子報有幸徵得陳一坤董事長同意進行這次訪談,也感謝陳一坤董事長撥冗參與。
英雄不怕出身低,從小立定大志向
陳董事長說,他會進入機電領域都是機緣。他出身花蓮,小時候家裡很窮,陳董事長11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所以陳董事長從國小的時候就開始半工半讀的求學生涯,並在這過程中因緣際會下到工地擔任水電工,於是對機電產生興趣。國中考上國立花蓮工校電機科,後來希望能夠更加改善家裡的環境,便一個人上臺北,白天在機電工程公司上班,晚上就讀滬江高中電工科夜間部,過著白天工作、晚上上課的日子;雖然辛苦,但靠著勤奮苦讀,陳董事長以日夜間部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由於陳董事長出身貧窮,因此從小志願開公司。他自覺條件不如人,且從花蓮來到臺北,獨在異鄉為異客,他想到的辦法就是「交朋友」。那些半工半讀的歷程中,陳董事長除了跟著水電師傅學了一把好技術之外,也認識了不少人,學校同學、老師、同行的師傅、學徒還有業主;懷抱著交朋友的心情,對方想打球就跟對方去打球,想唱歌就跟對方去唱歌,漸漸地朋友圈越來越廣,加上陳董事長本身技術好、服務勤快,大家一有什麼機會第一個就先想到他,能力也被更多人看到。從滬江而後服役、退伍後,民國66年、陳董事長26歲時,他創立了正弦,約莫十年後便成為業界的領導之一。隨著公司逐步上正軌,事業已頗有所成,陳董事長也還是對於各種新的知識、技術,懷抱著高度的興趣和好奇。自覺僅有高中的學歷還是不夠理想,又因這好學、求知若渴的個性,陳董事長在創辦公司後又再考進臺北工專電機科,在職進修,於民國73年畢業。
希望機電被重視,攻讀臺大土木碩士
談到為什麼會來臺大土木讀營管組,陳董事長說其實這完全在意料之外。當時他受臺大土木的王明德教授邀請去演講,偶遇舊識,在王明德老師的推薦下,秉持著終身學習的精神,便決定到臺大土木唸書。然而他也提到,機電本就跟建築、土木密不可分:變壓器、發電機要放哪裡、荷重多少、路徑怎麼設計等,都不是各個領域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決心攻讀臺大土木營管碩士的同時,陳董事長也期許自己能跳到第一線,成為整合各個領域的領導者。
在學時期陳董事長總是很投入,任何有興趣的課程都會參與,三年的在學期間都是全勤。最讓他懷念的部分是課堂上或分組報告的團隊合作,當不同專業、年紀、背景的同學們集合在一起,思考互相碰撞,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令他收穫良多。然而,那過程中當然也是有很辛苦的時候,最讓他感到難熬的就是寫論文的時期;王明德老師的要求很嚴格,而論文的內容也總使他苦惱,有時半夜一有什麼想法就會跳起來記錄,因此常常睡不好。由於陳董事長在同屆裡年紀最大,被推舉為班長,跟班上同學也都相處得很好,甚至擔任學生聯誼會的會長,重回學校可說是過了十分充實的在學生活。
陳董事長提到,營建管理最重要的核心在於「價值工程」:透過集體智慧和有組織的活動,使目標以最低成本實現,進而提高服務的價值。例如,正弦曾幫一家中央廚房設計改善,以少量的錢省下許多電費,這就是價值工程。這同時也是陳董事長攻讀臺大碩士的最大目標:機電總被當作建案的附屬工程,但機電就像心臟、血管一樣,即便不起眼卻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陳董事長希望透過價值工程的概念凸顯機電的價值,將機電從營造產業的附屬工程變為附加價值。
創業至今40年,笑與淚都成養分
陳董事長一手創辦的正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於民國106年迎來40周年,期間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工程案,包含許多指標性的建築,過程有笑有淚。現已拆掉的中正機場過境旅館,不僅是正弦開業到當時最大的案子,工作夥伴還都是外國人,是令陳董事長感到很有挑戰性的案子之一,即便那段時間工作相當的繁重、壓力特別大,卻也因此學到許多國外的技術,收穫良多。而位於大直原三軍大學舊校址的國防部新辦公大樓,由於國防組織法不斷改變,期間又遭逢主要承包商倒閉與重新發包,整個案子前前後後進行了將近20年,雖然最後終於是完工、通過驗收,但也讓公司損失將近1400萬,是令他感到相當挫折的案子。
提到高雄夢時代大樓,陳董事長表示是他做得最開心的案子之一,總共約12萬坪的大案子,加上業主非常敬重陳董事長並完全委任,為公司帶來了許多收益也相當有成就感。陳董事長提到,以作設計而言,他比較喜歡民間的案子,不僅沒有繁雜的手續,也不會有很多外力干擾,倘若業主又很信任自己,便能自由地發揮所長,如高雄夢時代大樓一般。其他包括著名的陶朱隱園、臺中天空樹、海基會、高雄巨蛋等,全都是正弦經手的案子,具有機電背景、有營建管理的專長,臺大畢業後陳董事長開始主持合併他的兩家公司,投入公共工程,與營造公司JV統包工程中的機電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由於具備專業,業績大幅成長且得心應手。一邊聽聞陳董事長娓娓道來,一邊感受這40年的重量,一股敬佩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
關於公司的名字「正弦」,背後還有一段巧妙的趣事,當初在開創公司時原本另有二位業界朋友相約創業合夥人,頗有一番雄心,因為三人將合夥,所以取名「三英」英文就叫sine,但合夥之名没談成,只剩陳董事長一人獨資而保留英文名字sine。「sine」就是三角函數的sine,也符合電機的正弦波符號,故取名「正弦」,就這樣公司的名字沿用40多年至今。
化刻苦為推力,為公益不遺餘力
正因兒時刻苦,陳董事長更注重公益。陳董事長加入扶輪社超過二十餘年,期間他作為扶輪社的一份子不遺餘力。惦記小時候家裡曾受扶助,陳董事長創業後便在花蓮家扶中心永久認養孩童,又因自己出身私立滬江高中,知道私立學校有許多窮學生,因此成立獎助學金與基金會。除了幫助弱勢,陳董事長也不忘給予人才資源,例如幫高爾夫選手辦比賽,給予他們展現的舞臺。
陳董事長說,人生最大的意義不是擁有多少錢,而是這輩子幫助了多少人。談到扶輪社的服務,其中不乏陪伴、送需要的物品、幫助建設等,正因不是直接給錢,而是人情間的直接碰撞,才讓他更覺得感動。陳董事長認為,若是做一件事能讓自己與他人都感動,時時把別人的需要看作自己的責任,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因此至今為止與從今以後,他也將秉持著扶輪社「進來學習,出去服務」的精神持續在這塊耕耘。
陳董事長於去年八月被一個工程界的人民團體—「臺灣工程技術顧問企業協會」推舉為協會的理事長,這個協會成員集結結構、土木、建築、營造、大地、水利、環工、測繪、交通、景觀、機電、空調、消防等專業公司及顧問技師,包含世界級大型工程顧問公司在內的企業為會員,對陳董事長來說要領導這個協會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何推動工程業核心價值,並做出成績與會員分享,令人期待。
給同學們的勉勵
大家都會問:學營建管理做什麼?陳董事長說,學營建管理可以讓自己從普通的工程師,成為「管理有專長的人」的工程師,也就是多一項「管理」的專長。陳董事長身為一個工程師,他覺得工程師做到最後對於所遭遇的問題常常都只有「是」或「否」的答案,然而一旦可以發揮管理的長才,便可以「用業務作技術」(根據業務的需求提供面面俱到的技術服務),而不是「用技術作業務」(僅從個別技術去提出是或否的答案),自己的價值在職場上得以跳脫出來。
不論專精於哪個領域,陳董事長提到,最重要的還是把事情做好、做對。很多人都只是「知道」但「做不到」,殊不知這之間的距離很遠,中間的關鍵就只有「毅力」。他表示,學生應該要捨得投資自己,畢竟學歷代表的是過去,學習代表的才是將來,不僅現在應該認真學習學校的課程,未來也應秉持終身學習的精神學習多項專長,時時精進自己,機會在眼前的時候才有能力把握。
在訪談的最後,陳董事長送給我們一句話:「20歲到30歲靠努力賺錢、30歲到50歲靠經驗賺錢、50歲以後靠關係互動賺錢。」提醒我們「努力」固然重要,但「關係互動」也不容忽視。他強調,這個「關係」並不是要我們討好別人或占人便宜,而是在彼此不虧欠的情況下成為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夥伴。有鑑於現代人的互動愈趨冷淡,陳董事長希望以此勉勵同學們把握機會交朋友,畢竟大家都知道,唯有合作才有可能發揮1+1>2的力量。這番話未嘗沒有道理呢?
最後再次感謝陳一坤董事長撥空接受本次訪談,聽聞他豐富的學經歷與人生體悟,我們著實上了珍貴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