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未燼 楔子】尋找自己的歷史時空座標

蔡榮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身為戰後嬰兒潮一代,轉眼間也到了「白頭宮女話當年」的年歲了,沒有足以載入史冊的豐功偉業,也沒有可以讓人津津樂道的緋聞八卦,誰愛聽你嘮叨?還好有臉書可以刷存在感。

〈爸爸是行船人〉 和 〈我的城南舊事〉 是我的家族記憶,也是芸芸眾生中的庶民故事,二○一五年在臉書披露後,引起很多讀友的回響,莊裕先生說:「走筆若電影運鏡,清晰且自深邃,引領出讀者心底似曾相識之脈脈溫情,迴盪久久,難以忘懷……」孫凱莉小姐說:「文中情景彷彿帶我進入時空隧道,您的文章總是讓人看得流連忘返,一看再看!」想不到工程師提筆寫文章,能夠引起諸多共鳴,並獲得《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小姐青睞邀請刊登。隨後新加坡籍作家寒川先生,也轉載於他主編的雅加達《印華日報》之藝文副刊「東盟園地」,我年少未竟的文青夢因此再被喚起,才會有本書的出版。

二○一五年美中貿易戰正殷,不禁讓我想起一九六三年楊牧在金門服役時,「在吉普車上看到它如貓咪的眼,如銅鏡,如神話,如時間的奧秘,有許多漁舟定定地泊在無波的海面上」的料羅灣。我不確定那時年輕的楊牧是否知道?此處曾是東西方第一場貿易戰的古戰場;一六三三年(明崇禎六年)十月二十二日,鄭芝龍與當時的海上第一強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艦隊在料羅灣展開決戰,隆隆的砲聲劃破了金門的清晨,並將料羅灣海面點燃成一片火海!這場戰役比鴉片戰爭還早兩百年,結果是鄭芝龍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繼續支配西太平洋的國際貿易秩序。〈臺海風雲四百年——從十七世紀的一場貿易戰說起〉 在《風傳媒》刊登後,獲得海內外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回響,感謝工程界前輩李教授轉來旅美中研院院士、當代史學巨擘許倬雲教授給我鼓勵的信,尤其讓我受寵若驚。許倬雲院士說:「蔡先生對歷史和目前情況的分析,很有見解,也很夠水平;請轉達致敬……」


〈民國翦影—— 從劉昉的戎馬生涯探索民國史的真相〉文中的主角是我的高中國文老師。劉昉在大陸時期官拜中將司令,因為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將領,來臺後被解除軍職,才來金門中學當我們的老師,他在校時絕口不提他的過去。半世紀後的今天,他那瘦削略帶佝僂的孤獨身影仍然不時浮現在我的心中,對恩師的無法忘懷促使我一頭栽進浩瀚的故紙堆中和網路裡,企圖從龐雜的戰史中覓尋與恩師有關的蛛絲馬跡,試著勾勒出他曾有過的戎馬生涯,雖然對恩師的過去所獲有限,但卻促使我從大量史料中挖掘出真實的民國史,寫成〈民國剪影〉一文,敘述從劉昉出生的一九○四年(清光緒三十年)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這段歷史。《好房網》總編輯楊格夫先生說:「蔡榮根說故事的功力一流,很難相信他的主業是成天周旋於材料力學、土壤力學與結構學的結構技師。讀完蔡榮根生動瑰麗的文字,也讓我想起國中時的國文老師……」

前文披露後,引起邱秉正先生的注意,告訴我劉昉老師靈骨的安奉所在,後在林芳旋將軍的協助下,聯絡上劉昉老師的女公子劉璣女士。驚喜劉璣女士還留存有劉昉將軍在抗戰和國共戰爭時期各階段的任官令、戰歷文件和照片等。我根據這些資料比對相關戰史,抽絲剝繭,終於考證出劉昉將軍曾經參與過的戰役及其經過,赫然發現劉昉老師竟然曾經是桂系主力的第七軍第一七一師師長。

一九四六年九月第二次國共內戰初期,劉昉與蔣嫡系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張靈甫聯手擊潰十萬共軍,攻克共軍華東解放區最重要的兩淮(淮陰和淮安)戰略要地。血戰再下漣水城後,進而揮軍魯南,直至一九四七年五月張靈甫命喪孟良崮,戰局才逆轉。沒想到外表瘦弱、溫文儒雅的劉昉老師當年打仗竟然如此勇猛!我根據劉昉老師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的戰歷寫成〈誰料滄洲老 —— 桂系名將劉昉百戰沙場〉。劉璣女士讀後說,文中把她父親寫得栩栩如生,劉將軍就是這樣一位正直、愛國、不怕死的正統軍人,她用「神鬼戰士」來形容她對父親的崇拜。


歷史學家克羅齊(Croce)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用通俗的話來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時代的統治者都是根據他自己的需要來詮釋過去的歷史。在國民政府敗退到臺灣後,本來就不待見於蔣介石的雜牌軍,注定要在海峽兩岸都失去歷史話語權,過去曾捲起的千堆雪,終將消融在歷史的長河中。〈蔣介石為什麼會丟失大陸江山〉以蔣、桂之間的恩怨情仇,及國府經濟與金融之崩潰為主軸,還原一段歷史課本不教的民國史;也曾走過大江大海,著有《從二等兵到教授 —— 馬忠良回憶錄》的成大文學院前院長馬忠良教授閱後說:「敍述分明,文字簡潔而富魅力,一路讀來十分過癮,難得的好文章!」本書中 〈臺灣麥當勞背後的故事〉,敘述也是雜牌軍的西北軍抗戰故事,馬院長閱後再給我鼓勵:「你的筆有魅力,十分感人,你可以寫幾本大書,說不定可拍成電影。」馬院長今年高齡九十,仍筆耕不輟,時常有新詩發表,是我學習的榜樣。

〈滄海一粟 ——老兵劉錫輝的故事〉 書寫曾參與金門古寧頭戰役和八二三砲戰老兵劉錫輝上校的血淚故事。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歲的他目睹父親被途經他廣東興寧老家的國軍無端槍殺,十天後竟被另一批國軍抓伕帶走,一路被押送到汕頭登船,經過數日海上顛簸,十月二十四日晚登陸,才知所到之地為金門,隔天清晨沒穿軍服,還不會放槍,就上了古寧頭戰場,雖然幸運沒成為太武山麓下大眾塚裡的無名忠骸,但「殺父之仇」的枷鎖卻讓他錐心一生,如今他以耄耋之年,為其父劉展文先生當年的冤死陳情,無論馬英九或蔡英文政府都沒還給他應有的正義。

齊邦媛的《巨流河》記述一九四七年六月她武漢大學畢業,從漢口搭江輪回上海時,看到沿著全船的欄杆,用粗麻繩連環綁著近百名年輕男子(新兵),去支援北方的剿共戰爭。在那樣的大太陽下,有些兵的臉和嘴唇焦黑乾裂,連水也不准喝。齊邦媛說在她有生之年,忘不了他們枯乾的顏面,忘不了他們眼中的渴。以上情形和十七歲的劉錫輝與同批被抓伕的約三百名新兵,被從廣東興寧老家押運到金門的情況類似。本文將劉錫輝上校的故事,放在一九四九年一月胡璉將軍從徐蚌會戰突圍而出後,重建第十二兵團的歷史背景中敘述。很多讀友因本文第一次清楚了解他們父親來臺的過程,父親也是老兵的東海大學王鳳奎教授,感謝本文為當年這些大歷史的小人物紀錄發聲。除了老兵的家屬外,本人也期待藉此文,讓更多人了解並肯定劉錫輝上校,和無數不知名老兵的犧牲奉獻,也希望他們的事蹟不會被埋沒在歷史的亂葬崗裡。

二○二○年十月登北投忠義山親山步道時,沿途看到行天宮崇德堂牌匾為古春風樓瑣記作者高拜石所題,由此聯想到我大學同學林川先生的父親林紫貴國大代表,當年兩段破天驚的陳年往事,因此寫成〈登山偶遇「古春風樓主人」墨寶〉。

本書藉師友和自己的生命故事,卷一〈狼煙未燼〉書寫一部歷史課本沒教的民國簡史;卷二〈流金歲月〉追憶一段艱辛但卻甜美的逝水年華。

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後,金門地區實施「戰地政務」。直到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才完全解除軍事管制,與臺灣本島「一國兩制」長達四十五年。在軍政一元化之下,縣長由國防部派軍職人員擔任,聽命於金防部司令官兼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和金防部政戰主任兼秘書長。司令官和秘書長如同清代的督撫,對戰地金門的一切擁有生殺予奪之權,二十世紀的金門人就像生活在時光膠囊裡。因而鄭芝龍後人,祖上為慈禧太后御前帶刀侍衛的詩人鄭愁予,於二○○五年來到金門,即為金門仍保有十七、八世紀的田園風光和人文傳統所著迷,而決定落籍定居金門。〈爸爸是行船人〉、〈我的城南舊事〉連同〈後人莫道石一塊,玉虎偷窺氣猶香〉、〈一幀一九七二年的美聯社檔案照片〉、〈戰地弦歌〉、〈橫渡黑水溝的回憶〉諸文中描述的是「時光膠囊裡的戰地金門」。


從成大土木系畢業四十三年後,林鐵雄教授竟然還留存有我們大學時代的班刊《墾林》。二○二○年四月寄來畢業特刊裡我自己早已忘記的一篇文章〈無聲底回響〉,讓我非常驚喜!這篇現在自己看起來會臉紅的文章,筆調走的是三十年代民國風,符合當時的文青風格。想當年,自己也曾是嬾慢帶疏狂的浪漫少年郎,參加成大「東方哲學社」每日讀聖賢書,曾想「為往聖繼絕學」因而差點轉到中文系。後來把土木系唸完,懷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志向離開學校,如今卻成了求田問舍,汲汲於名利的庸商,想起來非常汗顏!回顧這篇人生閱歷初始記錄真心的文章,走過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獲得自己期望的成就,但很慶幸也很驕傲自己未違初心,沒有在充滿誘惑的工程界裡迷失自己。

二○一七年八月,國內外各地的大學同學,一起回臺南母校參加畢業四十周年同學會。會後,部分同學及眷屬隨我到金門進行三天兩夜之旅。第一晚我帶大家漫步到老家附近的海濱,海島的夏夜是涼快的,那晚的月色是皎潔的,海邊木棧道平台上的氣氛浪漫到極點!在五十八度高粱的酒精催化下,林明家教授説出一段深藏在他心中近三十年,發生在美國愛荷華大學,他與來自阿根廷的西班牙裔美女間刻骨銘心的戀情,類似電影《麥迪遜之橋》的情節。我因此根據他如癡如醉的獨白寫成〈林教授的「麥迪遜之橋」〉。很多讀友說,這篇盪氣迴腸的故事,讓他們忍不住一讀再讀。林寶桂小姐說:「午夜夢回我滑手機又見此文章,看你介紹明家的愛情故事,沒有睡意。」新加坡的藍秉鈞先生說:「當你提起這部戲名,我就知道您這寫得細膩的愛情故事是沒有一個結果,精彩但覺得某種落失飄零。」西雅圖的岳文麗小姐表示:「拜讀您豐富的文學作品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卜博士的康橋故事〉是我另外一位大學同學的愛情故事,卜博士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荒唐歲月,後來才發憤取得英國博士學位,現旅居英國劍橋,是世界知名的核子潛艦基地耐震設計專家。二○一七年卜太太確診患了失智症後,卜博士立刻辦理退休,開始了全年無休的二十四小時全職細心照護。很多女性讀友為卜博士的真情所感動,重拾對愛情的信心。劉成豪博士說:「這是一篇既感人又經典,人間至情的好文!」


白雪公主泡泡糖包裝盒內的《三國誌》畫卡是很多三、四、五年級生共同的童年收藏記憶,二○一一年才知道竟然和我兩位大學同學有密切關聯,〈解開白雪公主泡泡糖畫片的祕密〉就是記錄這段奇妙的情緣。藝術家陳威璁先生說:「感謝蔡老師介紹這些土木人背景的傳奇故事,有點像俠客兼隱士的民間傳奇,串聯出畫藝、收藏的民間高手。」

〈巴黎聖母院浩劫〉是本書唯一涉及我專業的文章,二○一九年四月在《風傳媒》刊登時,曾榮登熱門新聞排行榜,因為是兼顧建築藝術、文化與工程技術的科普文章,淺顯易懂,所以也收錄在本書中。

本書書寫師友和自己的生命故事,時間從久遠到現代,情節從宏觀漸趨細觀,最後到自己的周邊人事物,恰似Google地圖的鏡頭由衛星看地球,由遠而近,景物漸次變大漸次尋找到自己居住的陸地、國家、城市、街道,最後找到住家和自己的位置所在。而書寫內容跨越四百年時空,恰似在茫茫宇宙中尋找自己的歷史時空座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空座標,今天臺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因各有不同的歷史記憶和情感,以致形成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恰是如今很多人與周邊親朋好友的真實寫照。大家容有不同的過去,但如何面對共同的未來?卻是我們每個人現在共同的功課。

名家推薦

蔡先生對歷史和目前情況的分析,很有見解,也很夠水平……

★許倬雲:中央研究院院士 / 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蔡博士的筆有魅力,一路讀來十分過癮!有史學家黄仁宇的風範,並點出了真相,十分不易。

★馬忠良: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前院長

一氣呵成,全無冗贅。卷壹〈狼煙未燼〉把那個時代的民國史理出頭緒,沒有偏頗,沒有站邊,令人感佩至極!卷貳〈流金歲月〉內的各篇故事,讀罷宛如經歷了一趟時空之旅,有意猶未盡之感!

★葉公亮:富邦證劵前董事長 / 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前董事長

以工程師理性客觀的角度梳理錯綜複雜的近代史,有《巨流河》裡的波瀾壯闊,也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的悲歡離合,尤其是書寫戰史精彩而不落窠臼,是值得一看的好書!

★林芳旋:胡璉基金會董事長 / 備役少將

難以想像,理工背景蔡理事長,居然擁有跨越世代的史觀、柔軟細膩的筆調、豐富多元的視野,總之,一本理性與感性恰如其份的好書!

★李建興:《遠見》雜誌總編輯

蔡榮根說故事的功力一流,很難相信他的主業是成天周旋於材料力學、土壤力學與結構學的結構技師。

★楊格夫:《好房網》總編輯 / 作家

《狼煙未燼》是一部有嚴謹歷史考證和動人故事情節的大著,足以震撼和觸動無數不同世代的人們。我相信大家都會跟我一樣被蔡博士的細膩文字所吸引,一字一句間都讓人不自覺著迷。

★洪瀞: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 全台最帥教授


【李四川推薦序】

至情至性與宏觀視野的人生  

 榮根兄是多年老友,也是工程界人盡皆知的諍友,他在工程方面的專業成就為大家公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秉持專業良心,尤其在捍衛公共安全方面向來不遺餘力、言所當言,用俗話說,就是條鐵錚錚的漢子。

印象中,榮根兄在擔任結構技師公會領袖角色時,代表公會推動攸關促進公共安全的相關法案,過程中不惜挑戰公權力,論理邏輯、口條清晰有力,常堵得公務員無法回嘴,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榮根兄出版作品集《狼煙未燼》,邀我寫序,老實講,我看了文章之後嚇了一大跳,原來他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結構力學專家,還是有廣闊眼界、歷史縱深和洋溢文采的「資深文青」,這是我以往不知道的一面。面對如此的文采,要我寫這篇序實在汗顏,但老友交辦不敢不從,只好占用篇幅忝為分享讀後的感觸。

我和榮根兄有若干相似之處,我倆都是工程師,一輩子都是「拿槓槌」的。很巧,我們都來自離島,他是金門人,我來自小琉球。兩人也都當過公務員,在崗位上的理念也非常一致,就是秉持「身在公門好修行」的信念,盡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為百姓和國家服務,做好的工程、把工程做好,態度不偏不倚、實實在在,做事只論是非、不分顏色。

所以,榮根兄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不斷力爭建築結構的正確箍筋施工方式必須被落實在每一個工地裡;他更指出專業技師簽證等建築管理法規、制度,在公共安全把關的缺漏,應從制度面、執行面杜絕偷工和減料,才能讓悲劇不再發生。

坦白說,當了公會理事長,為會員爭權益、搶利益往往是優先要務,但榮根兄念茲在茲的,卻是公共安全。這一點跟我也很像,好比我在台北、新北、高雄鋪馬路,對品質的要求就是絕不打折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有困難不能當藉口,想辦法解決就是了。這是工程師一板一眼的一面,但日後來自各界的正向回饋,會證明這些堅持是值得的。

從廿幾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的震損房屋之緊急鑑定與救災,到後來在台北、新北市政府的工程疑難雜症,榮根兄總是在社會、國家需要的時候,一馬當先率領結構技師公會全體會員投入,不計代價犧牲奉獻,以補政府力有未逮之處,同時安定人心。這種胸懷國家、不忘服務社會初衷的工程師精神,在充滿誘惑的工程界裡,實屬寶貴的資產。

正是這些人格特質、專業和操守,前總統馬英九在二○一四年補提名榮根兄出任第五屆監察委員,不巧碰上藍綠衝突的政治紛擾,立法院遲未行使同意權,讓榮根兄與御史生涯擦肩而過。然而,如果當年榮根兄進了監察院,應該會在巡查監督公共工程弊病方面奔忙,之後把他帶往另一個專業領域,大家也就沒有眼福看到《狼煙未燼》這些精采的文章。

《狼煙未燼》的很多文章都在網路發表過,獲得廣大好評。我想說的是,一位一輩子都埋首結構專業的工程師,寫的文章能夠引起這麼多共鳴,擄獲不少讀者的心,甚至培養出海內外的知音,確實相當不簡單,這絕不可能一蹴可幾。

仔細端詳各篇文章內容,寫的內容多數跟榮根兄專長的工程無關。他以師友和自己的生命故事為經,以變遷的時代與動人的情節為緯,交織出至情至性與宏觀視野的人生寫照,映照出他鐵漢柔情的性格與文筆,以及深具史觀和時代感的素養,這是讓我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狼煙未燼》的字裡行間淺白易懂,榮根兄有他獨特描寫人物、衡情論理的文字魅力,看著這些文字,猶如一部部紙上紀錄片,把讀者帶回當代史的時光隧道裡,品味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就算你已淡忘這些歷史,也會因為這些故事情節,讓自己好像也融入在這些情境之中。例如〈民國翦影〉、〈誰料滄洲老〉等文,他藉高中國文老師劉昉的故事,以簡潔的文字書寫波瀾壯闊的民國史。

又例如他形容二十世紀的金門人,就像生活在時光膠囊裡,他舉詩人鄭愁予為何決定落戶金門,以及〈一幀一九七二年的美聯社檔案照片〉、〈爸爸是行船人〉、〈我的城南舊事〉等幾篇文章,栩栩如生地探索金門如何走過時光膠囊的歲月。

《狼煙未燼》出版,讓我看見榮根兄認真治學的態度,和從複雜資訊中梳理出清晰的邏輯迴路,進而展現一流的說故事功力,連寫愛情故事,也有讀者被文中的真情所感動,重拾對愛情的信心,難能可貴。

真心推薦給讀者看這本書,閱讀過程猶如透過攝影鏡頭,時而跨入歷史洪流中感受遙遠的大時代,時而觀照自己、探索內心,找尋人生的座標,就像飲一壺名山好茶,入喉回韻再三。


作者簡介

蔡榮根

1955年生於硝煙瀰漫的戰地金門,結構技師及土木技師。

成功大學大土木系畢業、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EMBA商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工學博士、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

1978年〜1988年服務於軍管時期的金門縣政府;1990〜1991年任職於中華顧問工程司,參與桃園國際機場二期航站之設計;1992年起自行開設結構技師事務所。

1997年起,歷任台北市、台灣省、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長期關心公共工程品質及居住安全,並協助政府推動相關法案和災損調查,2013年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發「三等公共工程專業奬章」。

蔡榮根理事長的處女作《#狼煙未燼》榮獲博客來5顆星評價,列名2021年文學小說書籍「就是愛推薦清單」前10名。

就是愛推薦清單連結

https://shareboxnow.com/%e6%96%87%e5%ad%b8%e5%b0%8f%e8%aa%aa%e6%9b%b8%e7%b1%8d%e6%b8%85%e5%96%ae%e6%8e%a8%e8%96%a6/

 

《狼煙未燼》購買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3CiryqJ
誠品:https://bit.ly/3FxRoIW
若需代訂歡迎私訊 m.me/11161715718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