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陳柏華教授

時不時浮出臉書水面,主動發訊息與學生閒話家常,在學生眼中,陳柏華像個毫無距離感的大學長。不僅臉書,他也踏足年輕學子的 Instagram世界,摸索而後熟稔,陳柏華會在平臺上偶爾更新近況,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一張照片配上幾個字的對陳柏華來說直接了當,他也會興奮地分享近期新學會的限時動態技能,不占版面的即時性,還可以知道誰看過動態,自嘲是老人的他,為了與學生更靠近,不斷學習新知、融入新世界。

多樣性的導生活動 開啟互動之門

「打漆彈!我同學的老師超酷的!」時隔多年,憶起大學生活,陳柏華仍像個大孩子一樣難掩興奮,同學的導生活動讓當時的他心生羨慕。直至自己成為導師後,陳柏華的導生活動精采多元,連起手式的導生宴聚餐也毫不馬虎,他口中所謂的有趣餐廳,不僅是異國美食,更包含桌遊複合式餐館、地下樂團、爵士音樂餐廳等,都有著陳柏華師生的身影。

談起最有印象的活動,象山山腳集合處,一身輕裝的他與揹著厚重筆電包姍姍來遲的學生形成強烈對比,滿臉疑惑地當下,經學生提醒才恍然大悟,爬山之約是學生們剛結束必修的平日下午,即使汗流浹背,學生們還是願意赴約,讓他十分感動。

不同類型的活動能吸引不同的學生,陳柏華用一網打盡來形容自己的集會模式,每學期堅持辦三至四次導生活動,珍惜每次與學生相處的機會,而為了活絡氣氛,陳柏華更曾召集土木系舉辦聯合導生會,包下保齡球場的八個球道以及KTV的兩個包廂。「下一次要做什麼?」 是每次散會前的必備問題,學生想做什麼,陳柏華大都不會拒絕。

當一個好聽眾 讓學生願意跟你聊天

「有問題沒問題都歡迎來找我!」 陳柏華希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主動上門求助,而他都會在。陳柏華認為,真的幫助到學生的前提是學生要打從內心願意跟你聊天,而每次的導生聚都是重要的機會,從一開始的寒暄招呼到噓寒問暖,關係需要慢慢建立,信任亦是。

人與人的關係是微妙的,有時候推得太用力反而會有反效果。陳柏華的關心是漸進式的,不會刻意降低學生的心防,反而會是在相互試探界線後,恰到好處地釋出善意。 “你最近好不好?” 在導生活動中,陳柏華會盡量跟每個學生都說到話,從天氣到近況,視學生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態度,陳柏華用心感受學生的防守範圍,不過分掏心掏肺的矯情,與尊重個人邊界,是陳柏華的待人原則。

有時候,與人分享,要的不是評論,只是一個出口。不擺出高高在上的指導者姿態,選擇當一個好聽眾,陳柏華非常願意花時間聆聽學生訴說,他想讓學生知道,如果你願意,他會在那聽;如果需要建議,他也可以給,但會給得很輕,像同儕間的傾訴與提點。適當的留白,從聊天中鋪陳出讓彼此都舒服自在的適當距離。

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把寫code當紓壓的陳柏華,十分享受寫出code的成就感,笑聲爽朗的他,一直以來對資訊科技領域極有熱忱,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攻讀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的同時,整合型的研究取向,促使他在求學期間多方尋求資源;在指導教授的鼓勵下,到該校的資訊系再拿了個碩士學位,是他的第二張碩士文憑,更能對資訊科技組的他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資訊系也給了陳柏華擔任助教的初體驗,與學生互動的有趣經驗不僅點綴了他的博士研究生涯,更讓初踏入教育領域的他,一試成主顧。在美國擔任助教,是需要備課上臺以及提供學生諮詢時間的;對陳柏華而言,除了壓力外,他還感受到助人的喜悅,並更享受把學生教好的感覺。陳柏華坦言,自己學習時較可以不求甚解,但身負教學重任時,需要對別人有交代,更激勵他精益求精,是負責任的他對自己的要求,更是種使命。

陳柏華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因此能在人生路上堅定向前。升學主義下,按志願序而非喜好選系的大有人在,他希望學生能為自己而活,找出真正感興趣的事,甚至可以勇敢跳脫舒適圈,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事。外系修課、培養跨領域專長,都不失為探索自我的好方法。而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取得平衡以及心理健康,也是陳柏華所重視的。在導生信件中,會引介情緒勒索及心理養成的書籍與學生分享,用善意的方式提醒學生,他認為審視並認識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從全方位的角度看見學生的光

陳柏華是每年土木之夜的忠實觀眾,精彩的表演外,印象最深的是,最後長達20分鐘的一一謝幕,幽默的他笑著說,最誠實的身體記憶是不間斷拍手的痛,希望給準備很久的學生一份鼓勵的他,總是敬業地拍手拍到紅色簾幕拉上的那刻為止。

陳柏華相信,全方位的觀察,才更能了解一個人。課堂表現可能落於主觀的判斷學生,陳柏華在之夜的舞台上,看見學生不同面向的才華,在他眼裡,舞台上的學生都在閃閃發光著,不因學生上課表現而輕易斷定優劣,陳柏華由衷支持學生們認真做的每一件事。

不習慣社交場合的陳柏華,在前幾年會在演出結束後,默默溜出一活大禮堂,待漸漸地,從一開始不好意思找學生合照,到這幾年,他開始嘗試與學生合影,陳柏華希望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他的在乎,而一張張相片,更能記錄美好片刻與成長軌跡。

把學生放在心上的在乎

某次在土木系館前與學生擦肩而過,陳柏華為避免叫錯名字的尷尬,選擇簡單的點頭招呼,但認真的他,旋即查找臉書,確認記憶無誤後,總難免懊悔。因此,每逢導生宴的前一天晚上,陳柏華會來回看著導生系統上的學生資料,想把照片跟名字牢記在心,甚至在吃飯前還會不停滑手機複習默念,就是希望能再見面時順利叫出學生的名字。陳柏華坦言,記名字是自己的一大罩門,但他會持續努力將學生的臉跟名字搭上線。

時刻把學生的反應看在眼裡,陳柏華自知,如工程統計學、計算機程式等必修課,長達兩三小時的課程,對注意力是一大考驗,所以他習慣看著台下一雙雙眼睛,感受學生反饋的能量,並在學生渙散時,適當穿插笑話或善用語調的抑揚頓挫。算的上資深鄉民的陳柏華會在PTT joke版上蒐集各式笑話,也不乏與學科有關的專業笑話,對陳柏華來說,即使被學生吐槽笑話太冷或過時,只要能轉換學生的心情就夠了。讓學生知道是為何而學,並讓課程充滿趣味,是陳柏華一直以來的追求。

課堂多採全英文授課的陳柏華,班上不乏國際生,文化交流是他所樂見的,而國際生也能營造更活絡的學習氣氛。對待國際生,陳柏華盡量一視同仁,曾負笈美國的他,知道身為國際生的冷暖,從生活起居上的關切,到爬一鄉愁的聊天,陳柏華的關心是細緻但不逼人的,而導生宴他也會特別挑選台灣菜色餐廳,增進本地生與國際生間的互動。

跟我講就好!” 溝通順暢的重要

面對來自不同大學的研究生們,各自出身背景迥異,陳柏華總會提醒自己,不能比較學生,他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一張白紙,同一標準,重新來過。與指導學生間,陳柏華講究順暢的溝通管道,他認為,把話講清楚不僅能避免誤會,更不傷感情。

「跟我講就好!」無論是找實習、想提前畢業,陳柏華都希望學生能夠直接找他談,讓彼此有公平的機會釐清事況,他也會盡其所能地配合並幫助學生。對陳柏華來說,研究生若延畢,老師也責無旁貸,固定每周會與指導學生meeting,更新近況也掌握論文進度,避免學生脫離軌道,簡單三、五分鐘交代未來走向,不需要立竿見影的研究成果,陳柏華只是希望能好好地拉住學生,並即時給予反饋與修正。

執教的這幾年,從初期每每上臺前的手足無措,到現今能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師生間的化學效應,相互激勵,讓陳柏華也獲益良多。與學生相處起來毫無距離感的他,亦師亦友地陪伴著每個學生,是稱職的聽眾,更是照亮前路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