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洪如江教授—一位高風格的土木工程與文明導師

陳振川(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1、一生關心國家社會及工程界發展

「洪老師:感謝您長期的厚愛及指導,您對土木系、工程界及學術界所展現的風範將永久長存,令人追思懷念。您於8/27還寫訊息給我,還在關心國家大事,怎知您那麼快就離開我們,真是懷念感傷,祝您安息一路好走! 振川」

(這是洪老師收不到的訊息,也無法得悉他當時的身體狀況!)

怎麼都不敢相信,突然於10/3接到洪如江老師已經安祥逝世之訊息,洪老師一向關注社會議題,有時也會和弟交流意見。他關心現今世界及台灣所發生的能源嚴重問題,洪老師還於8/27寫簡訊給我,指出:

「台灣也需要一個能源部。吾兄已有經驗,宜寫作文件讓多一些人了解。」
(註:文件應該是文章誤植)

我也直言回覆:

「謝謝,關鍵是能源多元化及尊重專業。現在政府的無核家園,有能源部也沒有用。」

未再接到回覆,這也是和洪老師最後珍貴的互動回憶。

洪老師在大地及工程界之教學、研究及實務貢獻,會有很多深入之追思報導,我不敢贅述。洪老師是長期推介「土木工程就是文明工程」的工程先進,走遍世界,攝影載述土木文明,曾開授通識教育,包括「工程與自然」(東吳大學)、「工程與文明」、「工程與人類文明的生與死」、「土木工程與世界文明」(台灣大學、中央大學)等具備人文精神之課程。這些課程使土木學子及非工程領域人士能感受到土木工程之美及價值。本文謹就洪老師在關懷致力之工程、文化、環境、美學及他長期致力防救災之經驗,就他啓發、協助及影響本人之相關互動為主軸撰寫感念如下:

2、關心提攜後輩 不遺餘力

弟自美國返母系任教,負責材料實驗室,由於混凝土材料和岩石材料性質相似,有很多機會學習到洪老師在岩石、地質、防災方面的知識及貢獻。和洪老師有更多的互動,是在我於民國81年接土木系主任後,做為一個土木系畢業的資深學長,關心系務、校友會及工程界,辦公室相近的洪老師經常會走入系主任辦公室,溫馨的分享他的一些珍貴的經驗及看法,特別是如何提升土木工程師形象之事,他就是大家所共知的「英國紳士」,交流總是輕鬆愉快,不忘給予支持鼓勵。爾後,在營建院、土水學會、大力整理台大環境的總務處、工程會、莫拉克重建會,乃至現在負責的唐獎,洪老師都是給予我最大的關懷及支持,真誠感懐他,洪老師是我人生的導師。

3、喜愛攝影 推動工程攝影及美學

民國81年,我以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學術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籌辦「國家建設攝影比賽」,精於攝影及相機的洪老師給予大力支持協助,並會同拜訪國寶攝影大師郎靜山(時任中國攝影學會理事長),邀請他擔任所舉辦「工程攝影技術研討會」專題演講人。洪老師並精心準備,首次發表「工程地質攝影經驗談」演講。這研討會邀請工程及攝影專家交流,應該也是啓動工程界重視攝影及工程美學之契機。本項攝影比賽持續辦理五屆,由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及中國工程師學會主辦,中國攝影學會協辦。公共工程委員會及各土木技師公會熱心支持及參與。搭配土木日活動,土木技師公會持續主辦迄今。

圖一、協助舉辦國家建設攝影比賽(自81年起)

圖二、協助開創辦理工程攝影技術研討會,主持及分享工程地質攝影(81年6月)

這也是「發現齊伯林」的關鍵活動,齊伯林空照攝影大師於民國85年以「TBM進洞雄姿-坪林隧道」榮獲社會組金牌獎,這張工程師站立於巨大雪山隧道及TBM前之潺潺流水反光中,彰顯工程師與挑戰工程之人、工程與環境互動關係,這應該是齊伯林先生所榮獲的首項攝影比賽大獎。這幅獲獎相片現在仍然存掛在台科大營建系及中興大學土木系內。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並據以將各獲獎相片彙集出版「土木之美」專輯,供提升土木工程師形象使用。

圖三、建設攝影比賽發現齊柏林(榮獲金牌獎)

圖四、彙集獲獎相片編印「土木之美」,供土木日宣傳使用

4、推動尋找台灣十大土木史蹟

鑒於早期文建會所重視歷史古蹟均僅限於歷史建築,而和民眾社會息息相關的土木工程卻不受重視。遍佈全台之土木古蹟常因道路拓寬或功能改變,老舊維護不足廢棄或拆除改建,許多寶貴土木文明史亦因時間久遠而失載,這真是工程界及國家不可回復的重大損失。民國90年以籌備中「財團法人虞兆中基金會」結合工程會、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等單位,在洪如江、曾元一、李建中教授等協助下舉辦「尋找十大土木史蹟與史蹟作品競賽」徵選活動,各界回應熱烈,啓動工程界及社會人士關注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土木工程史蹟,勉懷工程前輩之貢獻,提升土木工程師形象。當年,造成媒體廣泛關注報導,轟動社會。詳見台灣十大土木史蹟(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F%B2%E8%B9%9F

及137期杜風之「2001臺灣十大土木史蹟甄選活動回顧」報導

http://www.ntuce-newsletter.tw/archives/5241

圖五、協助辦理尋找十大土木史蹟與史蹟作品競賽(90年)

圖六、協辦找尋台灣十大土木史蹟活動,各大媒體紛紛大幅報導

爾後,民國82年推動每年11月18日「土木日」及於擔任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時,於民國91年成立土木史委員會,邀請黃世傑、陳清泉等分別擔任主任委員結合台電公司及各工程顧問公司推動,文建會也啓動支持保存土木史蹟工作,洪老師也都持續關注及參與。而擔任第一屆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及日月光基金會董事長的曾元一前輩更持續支持奉獻,從民國107年元月起出資整理拍攝台灣公共建設中的港都建設及農田水利建設檔案,使土木文明更為周全。在現今,各大學土木系苦於學生流失,這些史料及經驗或可提供一些振興土木之協助。

5、遍遊世界深究土木工程與文明

做為喜好攝影的大地工程學者,他也十分關心世界,早年曾一起去訪問蒙古土木工程學會MACE,欣賞疆外大地雄偉風情。他習慣用相機及兩條勤快的腿做出紀錄,並在回程後寄送精彩照片紀錄。洪老師退而不休,以他的專長更致力於土木文明教育及傳承。他說很感謝當年東吳大學劉兆玄校長及財團法人台大土木文教基金會提供經費供他走訪世界文明古國及都市,充實他的思維。勤於動筆的洪老師也以篇篇帶著精彩悅目相片的文章撰寫刊登於土水學會的土木水利會刊,並能於今年八月及時為工程界提供一本最重要的「土木工程與人類文明」專書,真是令人感佩。洪老師並在幾個月前,特別打電話给我,並請他公子洪以昇將他所撰寫18篇文章印刷本編序及夾附所有相片檔之USB (親寫「土木文明-國外古文明之旅照片」)送給我留念,這就是令人感佩懷念洪老師的風範。

圖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11年8月出版洪老師「土木工程與人類文明」專書

6、擔任莫拉克重建會委員 致力協助災後重建

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襲台,災後行政院劉兆玄前院長擔任召集人,並即聘請具921大地震災後重建經驗的洪老師擔任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委員,在大地工程災害及重建提供重要指導及建議。在重建五年特別條例期間,從頭參與最艱辛的防救災勘察及重建政策及執行計劃研擬制定之指導,直迄五年期滿結束。在我印象中,由行政院院長親自召集的33次委員會會議,洪老師一定每次出席熱心參與,且每次會議中知無不言。和同為重建會具水利專長委員之顏清連教教授,在眾多政府部會首長及災民代表中提出客觀意見,使擔任重建會副執行長及執行長的我受益最多。

本次重建工程即以「尊重多元文化、尊重災民自主意願、遵循國土保育與防災避災原則」為目標,落實於重建過程,使遍布台灣中南都及東部之126座橋梁隧道及阿里山森林公園等基礎建設、社區及產業發展,均納入原住民、平埔族及其他族群之參與及文化圖騰意象,形成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的大特色。現今,各重建地區均成為熱絡之文化體驗景點。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邁入第5年,災後重建結合企業及NGO的創新作為與高度重建效率尚獲各界及災民肯定,為了傳承分享以累積這些寶貴經驗,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於結束業務前夕規劃辦理一系列經驗傳承座談會,為重建歷程留下重要歷史資料及經驗。首場基礎建設經驗傳承座談會於 民國103年1月21日舉行,特別邀請洪如江教授、顏清連教授等人擔任講座,洪老師主講「莫拉克颱風災後國土保育思維 – 地質環境與土石災害」,所留下之珍貴演講ppt如下:https://morakotdatabase.nstm.gov.tw/dow…b3.pdf

所撰寫之演講文章亦為這個百年颱風大災害為台灣及世界帶來的經驗留下紀錄;

https://morakotdatabase.nstm.gov.tw/88flood…=committee_exec1

終身關心並從事防災科技研究及教學的洪老師在此關鍵的台灣巨大天然災害發揮他的價值及貢獻。

圖八、永遠跑在第一線攝影的洪老師(那瑪夏區民族國小災區,99年10月)

圖九、洪老師和陳振川執行長視察災區

圖十、陪同劉兆玄前院長勘察高雄那瑪夏區災害復建(99年5月)

圖十一、會同重建會委員視察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社區重建(101年2月)

圖十二、一座融入當地布農族圖騰、年曆、神話之文化,
以玉山為背景之安全防災的東埔日月雙橋

結語: 感謝及懐念洪老師

洪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他的風範、他在工程專業及充滿重要人文素養與文化的展現,眾多技術報告、書籍及教材所傳承的理念及勤奮不已的研究教學態度將永遠存在,影響本人深遠並供大家長遠省思。感恩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