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他們在做什麼?】(EP08)—不只是餓不死,我們土木人還能過得很好!美國土木就業分享—專訪 PacRim Engineering, Inc. Senior Project Engineer 胡佩文

文/B98 黃子桓

每每談到土木產業的就業環境,前輩常常說土木是個「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產業,雖然所言確有其理,但在整體物質水準不斷提高的現代社會,僅僅宣傳「餓不死」已經越來越難吸引年輕人才;加上媒體往往報導科技業的高薪消息,一經比較之下難免讓許多人心生去意。即使在美國,每年也有大量工程背景的人員投入IT相關職缺,人才流失可說是土木工程界迫在眉睫的問題之一。當然薪資不會是一份理想工作的全部條件,但卻也一定是相當重要的考量之一。本期就藉由B98校友胡佩文技師的分享來看看土木人如何順利在美國發展,並且藉著自身努力跳脫「餓不死」的框架,取得更優渥的工作條件吧!

Outline

  1. 我的背景:從公務人員到美國結構工程師
  2. 美國土木就業:從何開始
  3. 求職策略:簽證問題是關鍵
  4. 持續增長:增加自身價值及瞭解市場行情
  5. PE制度:加分但不是絕對
  6. 總結:把社會輿論放一邊,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吧!

B98 胡佩文
PacRim Engineering, Inc. Senior Project Engineer
U.C. Berkeley MEng,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股長
台大土木 R02碩士(結構組)
台大土木 B98學士

─────訪談正文──────

1.我的背景:從公務人員到美國結構工程師

我在畢業的同年就同時考上了公務人員高考三級和台大土研結構組,後來選擇了先到台大土研進修再進入公部門任職。在台北新建工程處服務的四年期間主要負責橋梁耐震補強與道路鋪面修繕等工程,也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升任股長。但赴美留學工作一直是我想要嘗試的挑戰,所以後來便決定申請攻讀美國的碩士學位,並於畢業後幸運地順利找到工作並取得美國技師(PE)證照。

我是個需要事前詳細計畫的人,當時赴美前也思考過許多,包括要繼續攻讀結構還是選擇也很有興趣的交通組、以及後續的就業、如果不順利時回台灣怎麼銜接工作等等。完整地想過一遍後,因為都已經擬定好面對各種狀況的對應策略,心裡會踏實許多,也更能專注在當下要努力的事情上。

最後在張國鎮老師鼓勵追求不同的知識領域下,並瞭解選擇攻讀交通組不會影響到我利用結構背景在美就業,甚至能豐富完整我的專業背景,我選擇到柏克萊交通組進修。柏克萊的交通碩士是1-year program,讀完整個覺得CP值非常高,主要是短期取得學位並且能得到很多學校的資源,例如柏克萊的學術實力及校友網絡,在求學求職的過程中亦能夠得到很多同儕及前輩的幫忙。特別是這個program因為會有與業界合作專案的機會,就能在學校期間獲得很多職場的人脈,甚至是有機會加入團隊。

畢業前在校門口與同學留影

2.美國土木就業:從何開始

我現在這份工作是在Indeed上投履歷找到的,其實也就是很一般的求職網站,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求職相關的管道很多,包括有些公司網站會刊登職缺、學校會舉辦Career Fair、參與業界的實習計畫如果表現不錯也可能直接拿到正職offer等等。在這邊要推薦一下柏克萊的Career Fair,因為大部分的學校都是工程類混合科系舉辦,來招募的公司幾乎都是以科技業為主,可能幾百間公司裡面只有一間是稍微和環工土木有一點相關的。但柏克萊這邊有專門為土木系的學生而舉辦的Career Fair,大大提升了媒合的效率。

柏克萊土木系就業博覽會

相比台灣的就業博覽會,美國這邊的可以感受到競爭強度高上許多,因為不只有台灣人,還有想留在美國的中國人、韓國人、甚至印度人等等全部都在一起競爭,所以服裝得宜不用多說、做好關於目標公司的調查也是再基本不過的功課。在Career Fair時我通常傾向與工程師交流,在已知對方公司基本業務內容的前提下,只要過去介紹我自己的背景(通常與對方的業務相關)、再詢問對方目前負責的專案或徵才狀況,通常都能順利開啟話題。因為是工程師,對方也會對你過去的專案背景感到好奇,有良好有效的互動,就能留下更多印象,即使對方和你的專業背景不盡相同,他也能夠將你的資訊轉介給對應的部門同事。

可能有很多人會擔心語言方面講的沒有美國人好、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太多社交活動,能不能在美國的就業市場存活下來。其實大家不必太過擔心,在土木界的溝通其實不必用到太艱深文學的表達方式,加上我所在的加州是個非常多元化的地區,開會時超過一半的參與者帶有很重的口音,所以只要練習能直接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即可,專業的素養及言之有物更為重要。社交方面也不是非得要每場活動都去參加不可,只要在與人面對面時能自信地開口聊上幾句,就能夠建立很多未來有用的人脈。

3.求職策略:簽證問題是關鍵

留學生要在美國就業的最大一個難關就是簽證問題,沒有之一。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土木界的公司有一定比例不願意協助面試者申請簽證:有些公司會直接刷掉需要簽證的求職者,也有人面試到最後一關,結果HR才告知因為需要簽證而沒有錄取。雖然美國畢業後能使用學生實習簽證工作,但要長期留在美國的工作的工作簽證(H1B)依照規定是不能由個人自費申請,一定要由公司辦理的,所以對部分公司而言,如果還有美國國內的人選,可能就會傾向省去處理這些手續的費用和精力。在求職時,會建議大家表示自己能有其他能夠取得簽證的管道,回應率會高上許多,畢竟必須先獲得面試的機會,才有留不留美國及求職市場的問題。

第一間錄取卻因為簽證問題無緣加入的公司

在薪資部分上,如果是應屆赴美讀碩士,剛畢業毫無經驗的新鮮人我建議可以開65K-75K美金左右的年薪,都還算是在加州省吃儉用下的合理範圍,也比較有機會在面試中能持續對話;這裡也推薦使用glassdoor或是h1b database來搜尋自己的目標職缺在該生活區域的大概薪資是多少。當然如果過去已經有其他工作經驗(包含在台灣讀過碩士等)可以斟酌往上加。這邊要注意的是土木界的工作經驗認定分類的非常細,像我自己雖然是台灣的土木技師也是加州的PE civil – structural,但因為過去的經驗較著重在橋梁道路相關領域,如果我要去應徵建築結構相關的職缺,對方也可能會懷疑我對建築的規範是否足夠熟悉,或認定我是交通背景不予面試。在求職的時候也不妨思考,該公司負責的專案是否對於自己的職涯足夠有發展潛力。


glassdoor 平均薪資查詢

綜合以上兩點,我會建議如果對於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還不是非常明確的同學,不妨優先選擇應聘中小型公司。小公司第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制度彈性高,例如薪資或者工作簽等等,大公司可能制度就是定死的無法改動,但小公司的話如果和主管及HR關係不錯,都有可以繼續往下談的空間。再說工作內容,大公司因為人手眾多,往往分配到的工作非常固定,例如可能就全部都是橋梁設計或者全部都是建築設計,如果最後發現不喜歡要轉換時就得從零開始;相反地在中小型公司就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專案類型,日後要選定單一細項深入發展或者往專案管理的方向發展都很適合。美國大型的工程專案都有規定一定比例的預算要發包給這種local small business,所以比較不會有大型工程都被大公司壟斷的狀況發生。

當然大公司也有好處,像是在COVID等整體經濟不利的情況下可能會更有保障、會有更多專精的know-how之類的,還是要依照個人狀況和對未來的規劃進行考量。

4.持續增長:增加自身價值及瞭解市場行情

其實在上面大家可以看到,土木畢業生的起薪以美國的水準來看,雖然不到非常差,但比起科技業還是有一段差距。因此開始工作之後如何持續增強自身價值就是很重要的關鍵,而這裡又再次突顯出中小公司的好處:因為人力少,所以只要自身願意投入努力,其實很快就能負責到比較重要的專案,累積重要的經驗和個人資歷。

同時,在與公司談薪資前瞭解自己的市場行情是很重要的功課;所以即使沒有特別想要換工作,我還是會不定時的到外部投履歷和面試,而且對象不只在美國,也包含了其他海外、甚至是台灣的工作機會。持續的和市場對齊能夠讓我們在談判時不會顯得狀況外,也能增加自己在談判時的自信。

一般美國的工程師工作,如果表現不錯的話薪水每年調幅約3%至5%左右(參考通膨),但藉著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和增強自己的市場價值,並且積極與公司溝通,身旁也是不乏業界朋友有超過此調幅的例子;如此累積到三十多歲,當科技業的朋友在煩惱裁員、更年輕的競爭者等議題時,土木工程師還能拿著工程師相對較高的薪資同時又享受自身產業的穩定性優勢。加上Biden政府2021年簽署的、超過一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土木產業可以預期還會有好幾年的紅利,如果認為目前所屬的工作環境或生活已經停滯,蠻推薦大家可以考慮美國的就業機會,為自己的生活創造一個改變的機會。

2021年聖誕節與公司同事合影

5.PE制度:加分但不是絕對
Professional Engineers,簡稱PE,與台灣的技師制度相似,為確保國民的安全與基礎建設品質,規定某些特定的工作(因為目的是確保民生安全,所以土木設計相關工作幾乎均涵蓋在內)必須在技師的監督下完成或由技師親自執行。對於在美國的土木領域就業,雖然簽證還是最大的難關,但考取PE執照絕對能夠讓自己的履歷加分不少,必且其實也是很多較高報酬職缺的門檻;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除了讓自己更熟悉美國的相關規範外,也能讓潛在的雇主知道你有決心想要留在土木界長遠發展,而不是只想暫時找個地方待著然後準備跳槽到科技業。

美國是聯邦制的國家,PE制度會根據所在的州而有所不同,但加州可以說是PE制度最複雜的一州,所以瞭解了加州的系統後到其他地方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PE有許多科別,土木工程(PE civil)下還有structural, geotechnical, transportation…等細分科目;但只要能力許可,不同細分科目的PE civil其實是可以跨科執業的,例如PE civil – transportation依照專案需求及公司認可專業能力的情況下,其實也能夠參與橋梁結構設計,並不會受限於原本考試的細分科別。值得注意的是,與台灣不同,PE考試的主

辦機關是National Council of Examiners for Engineering and Surveying (NCEES),但發照的權責單位是Board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Land Surveyors, and Geologists (各州不同),準備考試考試時,兩邊的流程及內容都必須詳讀且留意。

加州PE證照的大致流程介紹如下:


加州PE 申請流程圖

A.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FE) exam
在成為PE的路上,第一個任務就是通過FE考試;FE考試對應的是大學程度的專業知識能力,因此要通過並不是太困難,其考試題目全部都是單選題,開書考試。

我當時是藉由中國工程師學會和NCEES合作的管道,在台灣就已經通過了FE考試。但目前FE和PE都逐步轉成電腦線上考試,考試的配合單位在台灣是Pearson VUE test center,如果有意願報考的學弟妹可能要再確認一下最新的規則,包含日期、地點及開

書考試的相關規定。(中國工程師學會 (cie.org.tw)),也推薦加入NCEES 考試交流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887954162267/ ,其中不乏參加過此考試的前輩們經驗及資源分享。

B.Engineer in Training (EIT)
雖然我在台灣就已經通過了FE考試,但還得先申請EIT才能取得PE的考試資格。申請EIT需要有 SSN (Social Security Number)或ITIN (Individual Taxpa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而一般還沒有工作報稅需求的留學生是不會拿到上述兩種號碼的。當時為了早點登錄EIT,我當時還在學校各地一直尋找打工的機會,像是擔任各個系所實驗的受測人員…等,但這些工作由於酬勞過少,不到報稅需求的水準,所以在求學期間我並沒有如願取得SSN。最後我一直等到申請學生實習簽證時才一併拿到了SSN,也才取得EIT和PE考試的資格。

C.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PE) exam
經過一連串繁雜的手續,終於可以進入PE考試的環節。我個人覺得PE考試的難度並沒有台灣的土木技師那麼難,也比較不會有非常大型的計算題,但對規範還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準備及熟悉。和FE相同的是,考試題目都是單選題,也都可以自由帶書進考場查詢(一樣請參照最新的線上考試規定)。但因為考試內容大多和美國的規範有關,加上考試時間共八小時,題目總共有80題,是個和時間與體力競賽的考試;如果對規範不夠熟悉的話很可能還沒寫完幾題考試時間就到了。

PE考試會持續一整天,當天早上的考試是所有PE civil共通的考題,下午才會針對結構、大地、交通的細分科別出不同的題目。有一個要提醒大家的重點是,像這種大型考試,請盡可能地在熟悉的主場應考;我記得有一次跑去San Diego考試,因為車程一個半小時,我前一天就在考場附近留宿並且到了考場還得手忙腳亂的搬兩大推車的參考資料(當時還是紙筆測驗,可以自由帶參考書,現在美國已改成線上考試,據聞規範已內建測驗電腦,請參酌考試相關最新規定),自然就無法發揮出原本應有的實力。

D.Professional Engineer References

在通過PE考試後,依加州的規定,還必須要有四個加州登記的PE來擔任推薦人才算符合資格。雖然說推薦人這個詞可能聽起來很麻煩,但實際上並不像申請學校的推薦人條件這麼嚴苛;例如只要是認識的朋友、甚至不用一起工作過也可以,只要對方能認可你的專業能力,在推薦的表格上也是較制式化的問題。但即使如此,對在美國時間還不久的我們來說,平常把握互動建立人脈的機會並善用這些人脈還是相當重要的;像我自己在申請PE時,就有麻煩在舊金山社交場合上相識的前輩擔任推薦人,也很幸運地對方獲得對方的協助。

E.California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Seismic Principles) Examinations

在所有資格文件審查完妥後。加州PE的最後一關是測量學及耐震設計考試,通過這兩科考試後才算完全成為加州技師。這兩科考試沒有規定先後順序,可以同時報考也可以任選一科先考;我自己選擇的順序是先通過和大學測量較接近、相對單純的測量學,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熟悉加州的耐震規範。耐震規範除了常見的混凝土和鋼結構外,也包含了木構造、PC(預力混凝土)等在台灣較少機會碰到的內容,幸好當時在工作上也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結構類型的專案,增進對規範的熟悉度後也順利通過了考試。

6.總結

在擔任土木工程師的日子裡,依舊每天在學習,並非常感恩畢業至今,所有提供過協助的人、事、時、地、物。畢業後在土木界至今最大的感想是我們需要好好花時間思考如何能不受社會輿論影響,並瞭解自身具有的優勢,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及試圖打造能讓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無論是當時擔任公務員或是目前在美國工作,我都抱持著這個想法並期許自己能莫忘初衷。

謝謝黃子桓同學給我這個機會分享,希望藉此機會能夠鼓勵土木界的同伴們不要對這個產業失去信心,也歡迎來信我的個人信箱pattyyeah4@gmail.com進行意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