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鹿特丹應用科技大學交換心得

土木碩三  高家浩
交換年度:112年度春季

申請動機

我在大學期間一直有交換計畫的想法,然而大四的交換計畫無奈因疫情攪局而取消。上了土木所之後,亦然發現系上有提供系級交換的名額,而且簽約學校和國家其實都很熱門,仔細看的話這幾個國家在校級交換的徵選都相當激烈,因此我認為這個交換計畫對於系上同學是個可多加善用的管道。

我交換的學校是荷蘭的鹿特丹應用科技大學 (Rotterda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當初除了系級交換,我同時也有申請校級交換到義大利的波隆納大學,選擇荷蘭的原因是荷蘭本身是水利大國,在防洪治水方面表現相當卓越,並且本身對於荷蘭就有許嚮往,例如:運河、鬱金香、騎自行車等等,因此決定申請鹿特丹應用科技大學。系上申請交換需要繳交自我介紹和動機,研究生的話還要另外附上研究計畫,我那屆錄取名單上只有3個人,因此可以說只要有申請都很有機會。

除了系上的交換計劃,假如沒有中意的學校,我建議研究生去參加校級的交換計劃,因為不看GPA,只看交換動機和自我介紹,很適合成績單上分數不好看的同學去申請,可以利用本身競賽優異或是豐富的課外活動經歷來佔優勢。

學校及學程介紹

荷蘭的大學主要分兩種,分別是研究類大學(universiteit,簡稱U類大學)和應用類大學(hogeschool,簡稱H類大學,相當於台灣的科技大學),鹿特丹應用科技大學就屬於H類,成立於1988年,學校校區滿分散的,大約有11棟建築物,主要坐落在鹿特丹的北側和南側,總共提供約100個學程,師生大約4000名。鹿特丹應用科技大學會提供專門給交換生上的學程,基本上整班都會是交換生,很少有荷蘭本地的學生加入。而我是上建築環境學院的「創建韌性城市」學程,總共有30ects,班上總共有17位學生,分別來自德國、法國、葡萄牙、波蘭、澳洲等等,和一名台灣的同學。整個學程主要是做一個大專案,老師已經給定特定的區域,要針對計畫區域來進行改善。所有個課程都圍繞著這個專案進行,有的課程是閱讀有關於「韌性」的文獻、有的課是幫助小組成員理解人與人的合作和多樣性、有的則課則是把「韌性」以不同的形式展現給大眾,如:咖啡座談或是雜誌。我個人覺得這個學程學的對於理工科系的人會比較新鮮,沒有最佳解,也沒有所謂的方程式數字,比較像是培養一種思維吧!班上許多同學的背景都是都市規劃、建築、房地產,對於韌性的理解也會比較多元廣泛。

住宿

我很幸運的有搶到學校的ssh宿舍(有點類似台大BOT),一個月472€,在當地算滿便宜的,當初在住宿座談會時,校方人員建議我們趕快找,因為鹿特丹的房源很搶手,但又附註說「你很早開始搶並不代表你就搶的到」,由此可以看出其激烈程度。

荷蘭生活

「原本以為常下雨的台北已經夠爛了,二月初的荷蘭比台北更爛」,常常有時會突然下暴雨又突然乍停出大太陽,變化多端的天氣也是很多荷蘭人會調侃的對象。由於我大部分上學和生活採買都是騎腳踏車,因此遇到下雨就會非常地麻煩,而且荷蘭人其實不太會撐傘,因此看到有撐傘的基本上就是外國人。值得一提的是有時早上會和同學們一起搭水上計程車上學,是一艘小型運輸艇,提供鹿特丹的學生可以免費橫跨新瑪斯河,航程大約8分鐘,真的是在鹿特丹本地才能體驗的生活。

這次到荷蘭也有特別去看當地的建設,以鹿特丹來說,由於二戰被納粹轟炸過,因此所有的建築物都非常新而且前衛,非常適合喜愛建築的人來參訪,四通八達的運河本身也是鹿特丹的一大特色之一,這座城市有很多開合橋的設計,讓船隻可以航行通過,有時必須等待5到10靜靜地等待橋打開關閉,非常考驗耐心,我也朝聖了馬仕朗大壩和水上辦公樓等等知名的建築,很多的概念和技術都很新穎,也展現出荷蘭人在防治水患方面的強大之處。

歐洲探索

申根公約是個好工具,交換半年我總共去了16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是申根國家,有時候坐幾小時的巴士就到鄰國了,或是很常有便宜的廉航機票可以買,我去了很多想去的地方,例如去冰島看極光和去英國搭地鐵,雖然我當初是比較想去美國交換,但是在歐洲交換的優勢是可以到很多不同國家探索,不僅可以對於飲食文化、地緣政治、語系等等較熟悉外,對於歐洲歷史包含一二戰歷史也可以更整體地去融會貫通。

最後要很感謝土木系提供系上同學交換的機會,以及我的指導教授林國峰教授鼓勵我去挑戰,這半年對於我的眼界以及國際觀有不一樣的拓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