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高中職生運輸深耕競賽暨青年運輸營 「設計友善都市交通:關於步行者與公共運輸使用者觀點」

總召 交通組 R10  黃信凱


以「設計友善都市交通:關於步行者與公共運輸使用者觀點」為主題,中華民國運輸學會委由本系交通組籌辦的「高中職生運輸深耕競賽」活動邁入第五屆了!而結合競賽決選簡報,我們也籌辦為期三天的「青年運輸營」,於8月13~15日假臺大舉辦。

因應過去一年多來國內各界對於行人路權、交通安全的關注與討論,今年的主題希望高中職同學們能從自己身為步行者和公共運輸使用者的經驗中去檢視生活周遭的交通問題,進而能從中反思、發揮創意、提出對於友善都市交通的想像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活動報名自4月開跑,我們在4月中也舉辦了線上說明會和專題演講,邀請時任成功大學交管系主任的鄭永祥老師和對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分享法國人本交通的經驗和其中都市發展的細膩思考,希望讓同學們對於這次的競賽主題能有基本的認識甚或更寬闊的視野。參賽同學們在5月報名時即須初步提出他們的問題和方案構想,進而在7月完成他們完整的規劃報告。從完成規劃報告書的隊伍中,我們進一步選出了12支勁旅進入決賽,並參加三天兩夜的青年運輸營,而本屆的競賽和營隊活動同樣獲得國科會科教國合處「大眾科學教育計畫」的補助,同學們參與營隊期間的食宿以及工程參訪等各項活動皆全程免費。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青年運輸營」熱鬧開幕!

今年獲選進入決賽的隊伍來自全國北中南東各地的學校,其中還有兩支隊伍是二次賽!「青年運輸營」第一天上午在臺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的綜合教室開幕,並安排了聚焦這次活動主題的專題對談與微型工作坊,由臺大土木交通組碩二的黃柏森同學 (亦是現任臺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並經營「交通×樹林」臉書專業) 擔任主持人,透過短講去引導同學們從臺灣的交通現況中思考對於未來都市發展的想像 (有哪些最關鍵的課題?),進而探討能透過什麼樣的策略、方法以朝向理想中的都市發展邁進。從人本、永續、安全、低碳、共享等上位議題到大眾運輸發展、汽機車的管理、道路設計到考照制度,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所完成的小組發表多能扣合當前臺灣都市規劃和交通管理的重大發展和挑戰,從中也可以看到同學們從學校課堂以及生活體驗中的細膩觀察和真誠表達!





上午場工作坊由柏森同學主持 (右上圖),同學們認真地討論、發表對於未來都市交通的想像

回應同學們對於友善都市交通的想像和願景擘劃,學會理事長、陽明交通大學運管系的邱裕鈞老師則是以「交通專業如何回應社會」為題和同學們介紹中華民國運輸學會和國內的交通相關科系、院校,以及在交通領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可能幫助同學們走向什麼樣的生涯發展和出路。同時,理事長也感於自己高中時便按著志願排名填進了運管系,還被家人問說「讀這個是要去當交通警察喔」,相對而言,現在的同學們其實對交通已有一定的認識和想法,甚至是長期的關注。

而關於「交通專業如何回應社會」,從過去一年多來社會對於「行人地獄」的關注、討論到國內大眾運輸營運和發展的困境,甚至是交通建設造成社會排除問題,邱老師透過系統化的說明,試著帶同學們更進一步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的根本因素;並也點出在當前的社群網路、自媒體生態環境之下,「交通專家」和「用路專家」之間的異同:交通專家著重於對資料的分析、驗證,進而提出建議、解方,也因而對於一些時事上的討論無法有即時的回應,試圖對於問題有較全面的分析,卻可能「見林不見樹」,看不到民眾當下、切身的需求;相對而言,「用路專家」或許能在問題發生的當下,從自身經驗,直覺式地作出評論、針砭,與社會民氣契合,但卻可能難以探究問題背後系統化的原因,「見樹不見林」。如何兼顧兩類專家的觀點或是讓專家與使用者的經驗、行為之間能有更多的溝通和共體,其實也是學會希望促成的方向,所以更希望透過這次的營隊,讓同學們在自身的經驗和感受之外,也有機會看到交通專業是如何看待這些社會所關注抑或不關注 (但其實很重要) 的交通問題,更加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更敏銳的觀察,甚或在未來投入相關領域,成為「用路的交通專家」!


邱裕鈞理事長主講「交通專業如何回應社會」

下午場的工作坊再次請到了「 標線改造臺灣路」的莊哲維 (亦為本系交通組校友、許添本老師的高徒) 和劉冠頡兩位主編!去年的營隊同樣邀請到哲維和冠頡來帶同學們手繪道路,獲得相當好的迴響;所以今年又再請到他們來和同學們分享,從國內外的案例中檢視臺灣當前道路設計的問題,帶大家從用路人的觀點思考如何更明確地劃分空間、設計self-explaining道路,同樣也透過動手實作 (畫),讓同學們對於道路設計能有更深刻的體驗和感覺。去年的實作案例是鄰近臺大的「公館圓環」,今年則直接換到了臺大校門口和新生南路、羅斯福路交叉路口,並邀請到臺大土木系交通組的朱致遠老師來講評同學們所繪製的改善設計。

身為高中生的家長,朱老師特別肯定同學們所展現的大膽創意和熱情,也看到同學們對於道路設計都有一定程度的基本認識,尤其是關於行人、自行車動線的串聯。但朱老師也提醒同學們,在實務的設計上可能還是有些限制需要考量,包含道路和號誌時制的設計有時候需要一併來處理,以免實際的號誌時相配置下去後,可能會發生車流無法按原先預想所運行的狀況。朱老師也鼓勵同學們未來報考交通相關科系,甚至爭取到交通顧問公司實習的機會,能夠有更多機會第一線地接觸、學習到交通工程和道路設計的實務。最後朱老師也拿出他和邱老師、中央大學陳惠國老師一同合著的熱銷專業用書《交通工程》第二版致贈同學 (定價620元);朱老師原先是想選出前三名的組別贈書,但因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優異、難分軒輊,最後每組都贈送了一本,還附上作者親簽~



再次邀請到「標線改造臺灣路」的哲維和冠頡來帶道路設計工作坊


朱致遠老師擔任講評,並致贈同學們暢銷著作《交通工程》

第二天上午安排了捷運北投機廠的參訪行程,除了對於捷運列車基本構建和機廠內各項維修、檢修機具的悉心介紹之外,曾擔任司機員的導覽員也和同學們分享了關於捷運列車運行、車隊編組的許多冷知識,讓同學們對於臺北捷運這個在服務品質、可靠度全球首屈一指的捷運系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參訪北投機廠,與Hello Kitty列車留影

下午,則帶著學員們前往八里,參訪淡江大橋的興建工程 (八里端) 以及淡江大橋願景館。已故的建築大師Zaha Hadid女爵士在臺灣唯一的公共建築設計,也是她生前的遺作;單一橋塔的不對襯斜張設計,靈感源自於芭蕾舞者曼妙躍於水上的身姿,橋塔的設計則似合十的雙掌,對映著左岸的觀音山,為臺灣祈福。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北區臨時工程處和中興工程的同仁們透過願景館的大型橋樑模型和動畫展示,向同學們說明淡江大橋工程規劃的源起和各種工程技術的細節,以及其中包含關於從美學、環境、生態等面向的細膩思考,BIM和各種監測技術的導入除展現現代工程中的科技應用,亦顯示淡江大橋的工程複雜度。而橋面上行人、自行車道的配置以及為淡海輕軌延伸八里預留的路幅,更是呼應了這次活動主題中對於步行者和大眾運輸使用者的重視。

在淡江大橋八里端的工地,承攬淡江大橋主橋塔和主要跨河段工程的工信工程同仁們更進一步和同學們說明許多施工的細節,特別是關於主橋塔工程;相較於去年營隊來參訪時,遠眺淡水河對岸的主橋塔又長高了不少,明年如果再來就快接近完工了吧!屆時或許真能看到斜張鋼索上芭蕾舞者的曼妙舞姿呢!淡江大橋是目前國內少數正在施作中的大型交通工程,能有機會進到工地,親眼見證其工程之壯闊、艱難,以及這過程中是如何一點一滴地集眾人之智之力而成,相信對高中職同學而言應該是很難得機會;也希望這之中有機會激發同學們對於交通工程、規劃的興趣!





參訪淡江大橋興建工程與願景館


決選簡報前一晚,大家在土木系館徹夜趕工

最後來到第三天營隊的重頭戲:這次創意競賽的決選簡報!基於對「步行者與公共運輸使用者」的關注,請到在相關領域有非常深入研究、相當專業的三位重量級評審:悠識數位的創新策略總監蔡志浩博士 (曾任臺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淡江運管系的陳菀蕙老師 (現任老人學學會理事長,亦是交通組畢業的大學姐) 以及學會秘書長、陽明交大運管系的鍾易詩老師,分別就使用者經驗、心理學、高齡者、公共運輸和交通安全等角度來和同學們提問、腦力激盪!除了中餐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12隊的簡報從上午10點一直到下午4點,三位評審陪了我們一整天 (邱老師也在下午場加入),和同學們提了許多很中肯的問題和建議;看到三位評審過程中一直在做筆記、想問題,其實是很辛苦哪!


決選簡報重量級評審:蔡志浩博士

決選簡報重量級評審:陳菀蕙老師
決選簡報重量級評審:鍾易詩老師

來自北中南東不同地區的同學們,從他們每天生活所遭遇的交通問題中,可以看到那些很深刻的體驗和觀察,也切切實實地反映了臺灣當前的交通問題;有透過問卷、實地人車流調查抑或與相關專家、從業人員進行訪談,也看到他們廣覽不同國家的設計、政策,並應用GIS等工具對於資料進行分析。從同學們的簡報成果中真的能很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在其中投入的心力 (有幾組甚至是前一晚在土木系館修改投影片到十一點,之後聽說又回宿舍繼續討論),有幾組的提案甚至是可以直接提供與相關交通局處單位參考。並有好些組別的同學簡報、應答的臺風相當穩健,不輸大學生甚至研究生。

好多組的提案、簡報都讓評審們相當喜愛,最後的評選其實經過了幾番的討論,選出由「臺北車站公車路線改造組」和「林美秀集團」並列第三名。由師大附中的同學組成的「臺北車站公車路線改造組」相當辛苦地整理了臺北車站周邊所有的公車路線、盤點所有站牌點位,再根據各路線的特性進行分類、重組和路線的改造,除了其中的創意、巧思,同學提到每一條路線像是如數家珍般地,足見其對於公車、大眾運輸深厚的興趣和熱情!來自東港高中的「林美秀集團」是今年參賽隊伍中最遠的一支,同學們所簡報他們每天上下學過程中所經歷的交通問題,其實更像是在述說他們自己的生活故事,極其動人,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城鄉之間交通發展的落差和困境;就連他們這次來參賽都需得四點前就起床、趕搭高鐵才能在開幕式前準時抵達。他們真誠的表述也獲得了其他同學們廣泛的共感,獲選本屆的「最佳人氣獎」!第二名「跑路的人」來自臺中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同學們針對沙鹿中山路進行道路改善,除了實地調查人車流、採訪週邊商家,還與相關局處單位進行訪談,對於成本進行估算,相當完整的規劃提案,內容亦饒富創意,改善後的街景手繪圖尤令人目光為之一亮!第一名的隊伍是來自臺北市大同高中的「我的學生證不見了」,同學們提出使用者獎勵機制的Youbike 2.0調度策略,並以臺北市中山區為例,運用ArcGIS 對於Youbike 2.0的站點進行分群,進而制訂獎勵機制;這樣的調度策略其實在國外有案例,在臺灣也不時有人提及,但其實是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同學們除善用軟體工具之外,相當系統化、有條理對於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方,實屬不易!


並列第三名、來自師大附中的「臺北車站公車路線改造組」(另兩位隊友在準備高三考試中,由孫秉澤同學一人擔負全隊重責)

並列第三名、來自東港高中的「林美秀集團」和指導老師劉文瑋老師

第二名、來自臺中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跑路的人」與邱老師一同奔赴前程

第一名、來自臺北市大同高中的「我的學生證不見了」和指導老師林俞君老師

前三名的隊伍之外,另外的8支隊伍不分名次並列佳作。實則,每一支小隊的提案和簡報表現都深獲評審們的肯定,取捨之間,幾位評審其實許多的掙扎。在排名之外,更令人驚艷、感動的其實是這些高中職同學們所展現的自信和對於改善臺灣交通滿滿的熱情,並那麼樣真誠地投入其中,那也正是運輸學會持續地舉辦創意競賽和運輸營的初衷之所在。蔡志浩博士在總評實也特別提到,現在的高中同學們是很特殊的一個世代,在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父母世代多數可以負擔汽機車的持有,也變得習於以私有機動運具作為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到了同學他們這個世代,又開始回來搭大眾運輸了,甚至有些人是帶著他們的父母、教他們搭公車、搭捷運。相信如蔡博士所言,這個世代的同學能為臺灣的交通帶來更多的突破與能量,從他們最真實的感受之中,同理交通環境中較弱勢的族群,也希望能懷抱著這樣的熱情和初衷,在未來求學、職涯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臺灣交通共同努力,持續綻放光芒!


活動圓滿落幕,歡樂大合照!

活動後話:

這次的營隊特別要感謝來自各校的小隊輔、作人員大力協助、支持!對於高中職的同學而言,能有這些來自大學、研究所的學長姐們在三天的營期裡和他們親切、耐心地互動,相信也是相當難得的機會。第二天晚上工程參訪結束後,大家返回土木系館用餐,想說吃披薩的時候要搭配個有趣的情境,便播放了來自交通組碩二的鍾淯全同學 (亦擔任本次活動小隊輔) 他的「紙城市」頻道上,一支高中時期製作的城市模型影片,很可愛的一支影片,真的帶給全場很歡快的氣氛!後來才知道,有幾位這次參賽的同學也有在經營他們的頻道,透過這次營隊竟也促成他們意外的交流。此外,今年的營隊應該也是最多指導老師參與的一次,甚至有兩位老師還是三天全程參與!足見他們對於同學們的關心和付出。去年在第三天決選簡報時和土木系館聯通的化工系實驗室發生爆炸啊!大家倉皇逃離現場、另覓簡報地點。今年的活動,相當平安、順利地落幕,真的是要很感謝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同學、師長和工作人員們,與我們在這三天短暫時光裡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