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組碩二 吳孟儒
首先,感謝淡海工務所總工、主任以及各承包商熱情接待我們參訪淡海輕軌,淡海輕軌是臺灣第二條輕軌路線,即將在年底完工通車,本次的參訪除了介紹淡海輕軌施工過程的種種艱辛,更讓我們趕在通車前,實地搭乘輕軌列車,並沿途介紹車輛、軌道、供電號誌等子系統,使我們對輕軌系統有更深切的了解。
從參訪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工務所主任對這項工程的投入,也分享許多施作過程所獲得的寶貴經驗,淡海輕軌屬於統包工程,不論是設計、施工、維修等皆由中鋼集團主導,統包工程擁有設計與施工並行、較易更改設計、專門的施工技術等優勢,可以使工期縮短、成本降低,例如:淡金路段還在設計時,淡海新市鎮早已完工試車,正因如此淡海輕軌才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完工通車。
除此之外,工程的施作除了具備工法技術外,還必須考量當地居民的感受,一般而言,橋墩固定的垮距應是較為經濟的設計,然而,考量當地居民有看風水的習俗,淡海輕軌適時地調整垮距,避免橋墩擋在住家前面,讓整個工程能夠融入地方民俗。面對居民的質疑,淡海輕軌還利用VR、GIS等技術模擬,讓周邊居民充分了解工程的影響、降低疑慮,此外,淡海輕軌在施工的過程中,也展現了工匠的細膩精神,企圖讓居民工程無感,譬如,利用E-tag門架偵測車流量,選擇車流量最少的日期施工,或是在預拆的橋樑下方置放鋼板降低震動等等,在在顯示要成就一個工程,必須經過許多瑣碎的細節。
相比高雄輕軌,淡海輕軌是國車國造的技術體現,即便部分關鍵技術仍然仰賴進口,但這樣的做法對臺灣的軌道工業勢必會帶來正面的影響,當然,主任也提到,臺灣的市場規模較小,研發新技術往往不符合成本效益,但我透過不斷的技術轉移,或許臺灣將來就能滿足內需。
除了淡海輕軌施工分享外,也搶先讓我們搭乘淡海輕軌,先從軌道談起,淡海輕軌屬於混合路權,因此在平面道路上採用嵌入式的槽狀鋼軌;高架專用路段則採用傳統工狀鋼軌。供電系統則採用架空線與超級電容兩種方式,兼顧兩者的優點,採用架空線系統可以使車輛穩定供電;超級電容則讓車輛行徑轉彎處(三角線)時,能夠避免過多的架空線造成景觀衝擊,著實體現淡海輕軌的細膩心思。淡海輕軌雖然讓居民工程無感,但車輛上不論是外型、塗裝等,都讓居民投票決定,不僅讓居民認識淡海輕軌,也透過幾米的彩繪來設計車站,過程中增加的參與感,讓淡海輕軌在無形中建立起生活鐵道的角色,未來淡海輕軌與淡海新市鎮的關係將密不可分。
經過這次的參訪,讓我對於淡海輕軌未來通車營運更甚期待,也期待看到隨著淡海輕軌的通車,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概念能夠主導淡海新市鎮的發展,讓人們緊靠著淡海輕軌週邊居住、生活,使淡海輕軌成為區域的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