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如帆船競速的快意人生

B82、R86 (結構組) 校友 謝孟翰博士

我接受高等教育的起點是臺大土木系,當年系上多元且豐富的課程為我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課業之餘,我花很多時間爬山,奇萊連峰、能高安東軍、雪山、南湖、玉山、八大秀都去走過。另外為了讀懂一些當時讀不懂的書,我也修了一個哲學當輔系。在系上大部份時間都是和棒球隊的同學們在一起度過。他們都很認真練球,可是我經常都是跟去吃飯的。那時候我住男一舍的室友是王振南。振南對人有情有義,我受他很多照顧。

大學畢業之後,在本系的陳振川老師和應力所的吳恩柏老師的聯合指導下讀了兩年碩士,研究的主題是超高強度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撞擊下的力學行為。陳老師和吳老師是我之後繼續往學術之路前進的啟蒙者。碩士畢業之後我去當兵,運氣很好的在左營的海軍官校當助教。在官校當助教的日子很愉快,白天辦公,下午跟長官們打籃球,傍晚在官校號稱全臺灣水質最好的游泳池游泳,然後晚上出去看電影或者到左營軍港去釣魚。釣魚的時候,海龍號和海虎號潛艇就停在岸邊。

當兵後就出國去唸書。那時候對作業研究 (Operation Research) 有興趣,所以就到美國的喬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Tech) 的工業暨系統工程系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去唸書。唸書期間,我沉迷在解Set Enterprises的 “Daily QUIDDLER Puzzle”,寫了一個程式用整數規劃 (Integer Programming) 去解每天在它們網站更新的字卡挑戰。我長期在每日排行榜上佔據第二名的位置,然後每天研究的就是怎樣打敗排行榜上長期佔據第一名的系上教授。我從他那裡知道這個字卡挑戰,可是他的程式總是比我的更快完成運算並且取得積分和排名。在喬治亞理工唸書的期間,我也用Bucket Brigades的概念寫了一個加密演算法野人獻曝交給教授希望得到一些賞識。那時候年輕氣盛不懂事,弊帚自珍都不知道要害羞。這些不務正業後來都成了我去麻省理工學院唸博士的入場卷。

我2003年結婚,婚後和太太一起搬到波士頓唸書。我去唸博士的地方是當時在麻省理工剛成立不久的工程系統部 (Engineering Systems Division)。麻省理工的學位制度充滿各種彈性,有時候一群教授看到一個初露曙光的領域,就會聚在一起開出一個新的研究單位,這個研究單位接著就會找來經費找來研究生,熱熱鬧鬧的大幹一場。成功了就發展出一個新的學門,接著他們的徒子徒孫就以領航者的姿態在各地開枝散葉,不成功就轉型再轉型或者解散。工程系統部就是在這樣一個風頭下成立的,並且在我畢業後沒多久就改了名字轉型往下一個風口前進。

我在麻省理工做的是網路通訊協定的研究。我研究的重點不是新的演算法,而是針對網路通訊協定的發展,做演化學以及型態學的研究。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今天的網路通訊協定是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我2003年進麻省理工,2007年拿到學位,接著做了二年博士後,做的是各類科技發展速度的研究。有的科技進展快速,有的科技進展緩慢,如何有意義的衡量與比較?然後最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某類科技會以這樣的速度進展?

麻省理工所在的波士頓有一條查爾斯河 (Charles River) 流過。我在波士頓居住近十年最自豪的事情,是每年夏天從四月到十月,在查爾斯河上,和麻省理工的校友們做每週一次的單人帆船競速。固定大約二十多艘帆船 (Dinghy) 參與的比賽,以年度積分的方式,從每個比賽日的黃昏到日落,一趟又一趟在河面上舉行並且累計積分,最後在年度結束的時候結算出總冠軍。如果阿甘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那我要說人生就像一場帆船競速。在每一個風向變幻不定的日子,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況狀會在航道上發生。持續一整個夏天的賽季,也考驗著每個人的能力、技巧、體力、與運氣。人生不就是這樣?


謝孟翰校友留影於MIT的帆船碼頭 (Sailing Pavilion)

我做完兩年博士後接著就到業界工作了。當時加入的是一間麻省理工校友開的新創公司,專門做網路廣告的生意。生意很簡單,就是管理20萬個左右的Google關鍵字,這些字點擊後通通都連到客戶的網頁,然後按轉換率向客戶收取佣金。我的工作就是即時的最佳化由20多萬個關鍵字所組成的無數投資組合的成本、點擊率、轉換率與獲利。這間公司在2010年被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買下來,我在2011年離開它自己去創業,然後它在2012年被華盛頓郵報用組織重整當理由就整併掉了。

我在創業的路上摸索了幾個月後開了第一家公司:PosterSmith。這家公司的生意很簡單,就是網路接單然後幫研究人員印刷參加研討會用的海報,不是印在紙上而是印在布上,然後保證兩天送達。目前這家公司每年大概會印全美國研討會用的海報的數量的大概2%,所有的員工都在網路上工作,分工明確,財務健全,業務單純,所以也不太需要我費心經營。

2012年的時候,我因為太太開始在日本電話電信公司 (NTT) 的基礎科學研究所工作,所以就跟著搬到日本的東京去住,一住就住了五年。我在日本的日子過得愜意而且自在,並且對日本社會有了第一手的觀察。2015年的時候,我又開了第二家公司:Wizhead Inc.。這家公司的生意也很簡單,就是賣紙模型給博物館、玩具店、禮品店、書店等。目前這家公司的產品非常單純,就只賣由名人或者名畫的肖像所製作的頭像紙模型。欲知詳情,請各位到網站wizhead.com親自看一看。這還是一家小公司,不過它的未來就在能不能持續拓展它的通路。任何產品都是一時的,掌握通路才是王道。

2017年我和太太回到臺灣。這些年住過美國也住過日本,現在回到臺灣已經兩年。常常有人問我最喜歡住哪裡?我覺得住哪裡都很愉快,重要的是,有沒有在過自己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