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橋梁基本資料
材 料|國產柳杉集成材(主結構)+鋼(接合部)+RC(基礎)
全 長|36 m
跨 距|20 m
橋 寬|2.0 m
淨 寬|1.6 m
橋 高|3.08 m
設 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謝沛宸 劉彥含 童昱軒 莊政翔
陳鵬元 鄭力齊 簡晨軒
指 導|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卡艾瑋(Hervé Capart)
冨田匡俊
業 主|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
承 造|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木材利用實習工廠
贊 助|寶成集團裕元基金會
竣工日|民國106年5月28日
特殊結構系統
本橋梁採用「懸帶橋(Stress Ribbon Bridge)」結構系統,其結構原理與吊橋相同,皆藉由懸鍊線形狀之拉力系統以支撐荷重,懸鍊線再以橋塔撐起,並於兩端錨定。懸帶橋與傳統吊橋最大差異之處,在於懸帶橋之橋面板或主梁本身就設計為懸鍊線形狀,利用剛性的材料構成拉力系統。本橋梁原始造型則發想自德國Essing Bridge。
應用國產集成材
橋梁主結構材料為集成材,原材料使用台大實驗林內自產的疏伐柳杉,並由實驗林水里木材利用實習工廠加工製作而成。在本橋梁中,主結構選用之集成材強度等級為依CNS 11031標準之「對稱異等級集成材E75-F240」。使用國產木材不僅是為了選擇永續建材或融入森林環境,更期許這座橋梁能成為推廣國產木材利用之示範作品,也藉由生產集成材來提升國內集成材加工技術。
水文分析及聯合基礎
神木溪在降雨事件前後之流量差異極為明顯,為準確掌握洪水影響範圍及水位,本橋梁以50年為回歸期,分析並進行水工模型試驗。橋梁的落墩位置即是基於洪水影響範圍而選定,以確保通洪斷面充足,而橋梁上部結構亦設計於最高洪水位之上1.5公尺,避免水流影響橋梁安全。
由於結構系統之特性,兩側橋台須提供錨定效果,然而橋址位於土石流堆積層,不易設計有效抵抗較大水平力之錨定塊。因此比較分析多種方案後,決定採用將橋台與橋墩基礎相連之聯合基礎,不僅能平衡作用力而增加穩定性,並可減少土方開挖量體,降低對環境之影響。
設計意象及動線配置
銀杏橋橋址坐落於銀杏步道上且鄰近銀杏林,因此以銀杏葉佇立於溪畔為發想,將橋體結構與欄杆塑造成銀杏葉的意象。
此處為神木林道、銀杏步道、沿溪步道、神木步道等四條行人動線之交會點,也是神木溪轉折處,因此動線設計同時考慮了平面與立體的配置。遊客可藉由銀杏橋建立新的串聯方式通往神木步道,站在橋上還能同時看到下游的景致、上游的既有豆腐橋跨河便道、以及橋下潺潺流水。空間運用方面,配合洪水位高程安排橋梁跨越沿溪步道上方,形成橋上、橋下立體空間的互動。
感 謝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
寶成集團
卡艾瑋教授 冨田匡俊教授
謝尚賢教授 黃尹男教授
林銘郎教授 廖文正教授 測量組教授 林法勤教授
B99・B00學長姐
BIM課程新成員
課程助理|蘇愉榕 姜毓洲 王韋勳
技術指導|倪瑋傑 梁明垣 詹 洵 柳儒錚
協 力|水利組學長姐 水工試驗所 V.Lab S.Lab F.Lab H.Lab C.Lab
測量儀器室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