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3 期 學術活動成果報導 |
資訊視覺化學者聚頭,跨界交流會後報導 撰文 何威融/ 攝影 楊政玹 |
6月16日由台大土木系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舉辦的資訊視覺化論壇於下午展開,主講者有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人機界面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教授(Prof. Henry Duh, HITLab Director, Univ. of Tasmania, Australia)、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老師與香港科技大學NIE-Social Media Lab總監許丕文助理教授(Prof. James She, Dept. of Electronic & Computer Engineering, HKUST)、台灣大學新聞所的林照真教授兼所長以及台灣大學副教務長暨土木系老師的康仕仲教授,本場論壇的四位講者分別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分享資訊視覺化的實際應用成果及可能的困境及限制。
由杜本麟教授開場從資訊視覺化在擴增實境與物聯網應用的重要性談起,同時擁有心理、工業設計、工學博士背景的他還身兼澳洲塔斯馬尼亞州旅遊局獨立董事。杜教授先從生活中觀看運動比賽的經驗分享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重要元素有:視覺化及大數據分析,如:2013年的美洲盃帆船競賽(America’s Cup sailboat racing)中運用擴增實境增加比賽的可看性及可以預期的資料分析(影片連結、相關文章)。
|
圖1 杜本麟教授 |
接著談到澳洲正在推動的 sense-t 計畫中對於農業監測、旅遊感知調查等專案應用,並回應到台灣食品生產加工鏈的困境為生產鏈的每個環節都由不同利益團體掌控,所以同樣的訊息/資料應該要從不同角度思考(生產者、消費者、政府、企業、公益團體等),才能更加宏觀地去看問題點以及提出整合方案,例如:牛肉供應商 Cape Grim 透過 Data Dashboard 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其品質管理、可溯源產品履歷等資訊查詢服務。
第二位講者許丕文教授則是從資料視覺化及特徵分析壹傳媒手機推播功能的有效性(Visualizing and Characterizing the Notif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a Mobile News Apps —Apple Daily),問題意識為推播技術對於媒體和使用者的連結度有沒有幫助?如果有的話,是什麼樣的幫助?推播功能可以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達到新聞效益嗎?方法是希望透過資料探勘更了解推播功能對於使用者的習慣與推播內容、時間與地點的關係。目前得到的階段性發現為:新的推播功能改變了某些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透過推播技術得以增加部分用戶和媒體的連結度(例如:人口密度和推播開啟率呈現正相關)。雖然從大量數據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變數的相關性,但仍有很多無法解釋的地方,許教授和他的團隊也在思考有沒有其他有用的特徵能做更多視覺化及資料探勘分析?該如何詮釋使用者特定地點及新聞種類開啟率的現象?
|
圖2 許丕文教授 |
接著林照真及康仕仲教授不約而同地從資料視覺化的歷史脈絡談起,從1812年拿破崙東征的經典案例、1854年約翰史諾醫生的用流行病學方法調查霍亂來源、南丁格爾的玫瑰圖、週期表的演變,一路到現代的 Gapminder.org 視覺化應用等。林教授也分享了她所開設資料新聞學課程學生們的成果作品,從政府的開放資料、癌症醫療到空氣污染等議題都有豐厚的成果。康教授也呼應了資訊視覺化課程的學生成果分享,並延伸從使用者經驗及介面的角度講解各個不同專案在做些什麼,以及希望達到的目的。例如:雨量系集預報系統,就是要幫助指揮官面對動態複雜不確定的資料時能夠做出決策,還有歷年風災復建資料視覺化、濁水溪流域治理資訊儀表板、坡地監測資料視覺化、核電廠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軟體開發等。
|
圖3 林照真教授 |
最後的問答時間,與談者也分別談到了資料獲取上、統整上的難處,以及與不同合作對象的專案經驗分享,例如:與企業合作時需考慮到商業機密,深怕違反營業秘密條款等。本次的資料視覺化論壇很榮幸能聽到四位在不同領域都各有專業的講者分享,並能夠在對話的過程中產生火花,讓視覺化能夠成為跨界的橋樑,開啟不同領域間的對話!
|
圖4 由左至右分別為林照真教授、康仕仲教授、許丕文教授及杜本麟教授 |
[推薦閱讀]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sualization in Enginee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