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5 期 焦點人物 |
我的奇異人生
楊立奇
臺大土木系64年畢業
|
承蒙邀稿為杜風撰文,實不敢當!我民國64年自土木系畢業,而後又進入土木研究所交通組攻讀碩士。或許因為我的名字有個「奇」字,一路走來的人生中似乎也是處處充滿了各種驚奇!
民國66年研究所畢業的時候,正是我國十大建設晚期,一畢業就有好幾個工作等著我選擇,陰錯陽差,選擇到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服務。一到工務科報到,科內的長官(同時也是學長)科長傅祖養先生、股長陳茂銑先生就派我到工地去當監工,先後負責木柵恆光橋改建工程、景美溪右岸堤防新建工程、圓山特一號柵門工程的監工。當時在工地覺得有點苦,沒想到磨練3年後奉派到土木科負責道路工程設計工作,表現立刻分出高下,比同儕優異,這才瞭解學長當初派我去工地磨練的苦心。如果沒有工地實務,設計出來的圖,工地常常無法施工。有了工地經驗的人,設計構想時一定會先思考其設計理念、細節、將來施工的時候有沒有困難,多了這層思考,所畫出的設計圖在施工階段的變更設計就少了很多。在土木科當承辦人及股長期間,我在臺北市負責設計、監督的道路工程共有200條之多!
當時碩士畢業進入地方政府服務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養工處1,700位員工之中,有碩士學位的只有3位,可謂鳳毛麟角。所以我一到養工處服務,立刻有很多人來看我,問東問西,問我結婚沒有、今年幾歲,非常稀奇。尤其服務不久就代表工務局參加臺北市政府員工運動大會男子四百公尺接力賽跑,成績打破臺北市政府的紀錄,立刻揚名全工務局,那真是稀奇又稀奇!
民國70年服務滿3年之後,參加公務人員公費留考,獲得錄取,派去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就讀結構暨營建研究所,再唸一個碩士。民國77年,申請美國聯邦政府新聞局USIA的獎學金,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都市計畫,專攻大眾運輸系統的整合。我的指導教授Pro. Gakenheimer是德國裔美國人,治學非常嚴謹,身兼World Bank顧問,負責審核World Bank補助中南美洲國家相關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經費。他是大眾運輸專家,有幸跟著老師學習重大工程可行性評估、預算編列方法及審核要點,一生受用不盡!
有趣的是,民國77年3月臺北市成立交通局,我去應徵交通局科長,幸獲局長陳廉泉先生錄取後,養工處不放人,我一個人兼兩個單位的科長;上午在養工處下水道工程科當科長,下午在交通局第二科當科長,兩邊僵持不下,那真是奇特的身分!同年7月我申請赴美進修的案子獲得美方同意錄取,問題迎刃而解,養工處決定放人,而交通局則將該科長虛位以待,空缺了一年等我回國就任。這在公務體系還真少見,都被我碰到了。
在Boston麻省理工學院學了很多交通理念,在Boston交通局副局長邵啟興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在Boston交通局實習了一個月才回國。當時美國最大的土木工程建設Central Artery Depressed Project正在Boston市區展開,種種交通維持計畫開始施行;政府與民間合作發起了一個叫做Keep Boston Moving 的Campaign,用各種手段呼籲及鼓勵市民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不要開車進城。回國後,我將這些交通理念一一在臺北市交通局實現。
當時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五條路線同時施工,臺北市區主要幹道開腸破肚,原本就很壅塞的交通更顯艱難,而且捷運施工要五年、十年才能完工,跟Boston Central Artery Depressed 工程處境太相似了。首先我去協調空中警察隊,希望他們能夠協助在尖峰時間從空中觀看臺北市聯外幹道交通狀況,傳遞塞車的訊息回到地面,透過廣播電臺即時傳訊息給用路人。這項隸屬於中央與地方不同單位間的協調任務十分艱鉅,沒想到我一出馬就成功了,這主要歸功於當時的空中警察隊隊長劉讓辭先生的全力幫忙。劉隊長說,空中警察隊正常的勤務是每天上午九點以後及下午四點以前飛兩次直升機,協助治安。他願意將勤務改在每天上午九點以前及下午四點以後的交通尖峰時間同樣飛兩次,除了原來治安的防範之外,兼顧觀察市區聯外交通情形。因為所用的油料並沒有增加,因此也不要我負擔經費,唯一的要求就是直升機飛行官任務在身,且沒有廣播播報的素養,可否協調警察廣播電臺交通專業臺的記者同飛,由記者播報路況。
於是我去協調警察廣播電臺趙總臺長,趙總臺長說記者的人力嚴重不足,能否給予兩位記者的薪資,由該總臺運用,除了協助我們空中直播路況之外,這兩位記者專門跑交通線,讓市民能夠清楚臺北市的交通消息。所以我回臺北市政府停車管理處協調出兩位交通助理員的空缺,由警廣交通專業電臺運用,於是這個任務就成功達成了。空中即時播報交通訊息從民國79年開始,持續到今天仍然成功的在運作,甚至於推廣至高速公路即時路況報導。如今想來,個人覺得非常欣慰。
當羅斯福路捷運系統將要開工的時候,大家覺得羅斯福路聯外道路已經飽和,捷運施工必須要占用兩至三車道,怎麼可能?恰好有一天我跟新工處老同事聚餐,這位同事負責水源快速道路工程施工,他建議我,水源快速道路是在堤防外興建,即將完工;依規定施工便道的路權屬於河川地,一完工就必須歸還養工處還原成河川地,如果能緩幾年歸還養工處,這條施工便道可以轉換成羅斯福路捷運施工的替代道路。於是我又奔波於臺北市養工處、新工處和捷運局,協調差不多了,才在市長主持的交通會報提案,一提案就順利通過。由新工處將施工便道修整成符合道路設計標準的路面,再由交通管制工程處增設必要的標誌、號誌、標線,捷運局負責日後的維護直到羅斯福路捷運工程施工完成,各單位通力合作,造福所有用路人。這件事給我的啟示:不管你學歷多好,能力多強,人緣一定要好,否則有好康的,人家也不會告訴你。工作崗位上,協調最重要,先有良好的溝通協調,事情才能做得好。此點可以給學弟學妹們參考,在社會上需要team work方能事半功倍,單打獨鬥不容易成功。
在臺北市交通局還做了一件事值得回顧,那就是騎乘機車必須戴安全帽的規定。當時交通部尚未規定騎乘機車必須戴安全帽,因城鄉差距及臺灣地處亞熱帶,戴安全帽很熱,交通部對該項措施仍有疑慮。可是從數據看來,騎機車車禍的有很大的比例是頭顱受傷,而且這些頭顱受傷的往往都是在外奔波的一家之主,一受傷就影響全家人的生計,且頭顱受傷可能成為植物人。因此我報告當時的局長賀陳旦先生後,推動在臺北市騎乘機車必須要戴安全帽單行法規,獲得議會同意在臺北市先行試辦,除了廣泛宣導之外,先由警察局交通大隊員警在路口勸導三個月,三個月之後開始取締。幾個月之後交通部受到與論壓力,全國實施騎乘機車必須戴安全帽。一年之後的健保局資料顯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大幅減少一千兩百多人,傷害住院減少15%,醫療費用減少近20%,真是德政!
民國84年臺北市開始規畫實施公車專用道,我擔任交通局主任秘書,賀陳局長專門對外宣揚交通專用道的理念,我則負責五條公車專用道站位的規劃。當時各界對於公車專用道的功能尚無共識,推行起來甚為辛苦,所幸賀陳局長明查暗訪不同的意見及基層里長,開了不知道多少次說明會,一一造訪說服反對的聲音,逐漸取得共識,而讓公車專用道逐條實施,逐漸形成路網。這真是相當不容易的過程,但對臺北市大眾運輸系統的發展實有深遠的影響。當時施行的松江、仁愛、信義、南京、民權五條公車專用道,至今仍在運行。
在交通局的職務內所負責的很多措施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而後則又有機會接觸到很不同的交通運輸服務領域。民國88年我被調任到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擔任局長室專門委員,後來受到民航局局長張有恆先生的厚愛升為主任秘書。在民航局任內發生震驚國內外的921大地震及新加坡航空006號班機失事兩個事件,令自己印象最為深刻。921大地震發生在民國88年9月21日半夜11點多,臺北市斷電,我完全不知道災情狀況及死傷情形。第二天照常走路去上班,只覺得路上號誌全數不亮,非常奇怪;到了辦公室才知道發生國際大事,好幾個國家救難組織直接打電話來民航局局長室,要緊急運送物資及救災人力來臺灣救災。我接到電話立刻聯繫外交部、內政部及中正機場,給予救難隊免簽證入境臺灣,並給予如何到達災區等交通、調度最大的協助,使人力機具能夠即時救災。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後1週內共有20國家、38個國外緊急搜救隊(包括兩個醫療團體)共728人與103隻搜救犬抵達臺灣協助救難工作。
新加坡航空006號班機失事事件則是發生於一架波音747客機,從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出發,經中正國際機場要飛往洛杉磯的定期航班。民國89年10月31日夜間11時17分,在象神颱風強風豪雨的天候狀況下,該班機準備自05L跑道起飛時,因為大雨造成的能見度不佳、機組人員的疏忽與塔臺方面的溝通不良,因而誤闖了正在施工維修而暫停開放的05R跑道。班機以超過140節的速度擦撞停放在05R跑道上的施工機具怪手,翻覆並斷裂成三截,機身引起大火。在這場意外中,共有79名乘客和4名機組員罹難,這是新加坡航空創立以來,第一次發生有人員喪生的空難紀錄,也是新一代波音747首次出現致命事故,同時是臺灣首次發生的涉及外國航空公司空難。
空難之後,除了行政院飛安會請外國專家來臺調查失事原因之外,由我負責協調桃園縣政府,在桃園縣立殯儀館辦理聯合喪禮,事到臨頭才曉得要辦喪禮也很不容易。因死亡人數原先只有76人,後來傷重不治往生人數陸續增加達到83人,往生者又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十分複雜。例如,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往生後必須立即埋葬,最晚不得超過三天,就地土葬不能火化,遺體不運送回國。我們必須要立即連絡國內伊斯蘭團體協助洗淨及土葬,一刻都不得耽擱。另外也怪我當時對於宗教不甚瞭解,把基督教與天主教安排在同一禮堂舉行追思禮拜,差點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及時分為兩個禮堂,家屬不滿之情才未擴大。最特殊的還有往生者的信仰是起源於波斯的拜火教,以前唸書的時候稱為祆教,也要特殊考量。最後舉行一個盛大的喪禮儀式,儀式本來要請聖嚴法師來開示,後來因為往生者及家屬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作罷。
民國90年我奉調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擔任秘書處處長一職,兩年之後調為技術處處長,負責工程技術的研發、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等業務。最後一年調為企劃處處長,是為政府採購法主管機關主管處的處長,業務十分繁複,每天上午七點以前從家出發去上班,晚上七、八點才能下班,星期例假日又常要開會,倍極辛苦,所以在民國96年申請退休,結束30年的公務生涯。
退休後我開始做志工,在臺灣博物館當解說老師,專攻臺灣原住民文物;也在大龍峒保安宮及孔廟當解說老師,介紹廟宇建築、裝飾藝術及神衹的故事。時間花最多的是在臺大醫院門診部及急診部當志工,幫助老人家、行動不便的病人推輪椅、推病床去檢驗。當志工太投入,居然也都開花結果,曾經在臺大醫院擔任志工隊隊長。臺大醫院志工隊約有1,100位志工,陣容十分龐大,隊長負責接待外賓,召開會議。我也曾經在臺灣博物館擔任過隊長,目前則在保安宮擔任文史工作會副會長,經常接待外交部安排的各國使節,用英語解說導覽我國的廟宇文化,十分有心得。近幾年甚至被推選為保安宮監事,社會上對於廟宇董監事俗稱為廟公,唸了這麼多書的人居然成了廟公,這真是奇特的經驗。
民國102年,受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陳振川主任委員的邀請,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秘書長,當時陳主任委員亦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師學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會,民國元年由詹天佑先生創立,迄今已經105年歷史。學會長久以來加強我國與國際工程人才的交流合作、引進工程新技術、推動高科技發展以及提昇國內工程教育環境,並鼓勵優秀青年學子精進所學,對於促進我國工程產業技術競爭力的升級不遺餘力。中國工程師學會秘書長過去都隨理事長的任期同進退,前年底理事長改選,新任理事長李建中先生破例邀請我續任一屆兩年,這也是破了中國工程師學會104年來的紀錄。
總括自己畢業後投身於公職和工程服務的生涯,這一生可謂充滿了驚奇,並繼續往前邁進之中。很高興有機會跟學弟、學妹們分享我的奇異人生,尚請大家多多指教!
楊立奇 小檔案
出生:
◎ 民國40年12月17日
學歷: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都市及區域計畫研究所結業 (1988/9 - 1989/6)
◎ 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結構暨營建研究所碩士 (1981/9 - 1983/4)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 (1975/9 - 1977/6)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 (1971/9 - 1975/6)
經歷: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秘書處處長、技術處處長、企劃處處長 (96年8月退休)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專門委員、主任秘書
◎ 臺北市政府停車管理處處長
◎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主任秘書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工程司兼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專案副主任
◎ 亞聯工程顧問公司工程部經理
◎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第二科科長、第一科科長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技正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工務科工程員、水利工程科幫工程司、土木工程科股長、下水道工程科科長
得獎:
◎ 美國韓福瑞獎學金1988年得獎人
◎ 臺北市政府79年模範公務人員獎
現職: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稽核委員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查核委員
◎ 中國工程師學會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