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106 期 主編的話

 

新的學期開始,校園裡又是一片熱鬧景象;近中午時間,小福廣場周邊擠滿各式的社團宣傳、穿越的人潮和腳踏車流。那些趕在盛夏結束之前的活動,抗震盃、力學競賽、TSA臺日韓交流、迎新宿營……標註著不同的生命記印,相同的是那些團隊一起努力的過程和人與人之間真正敞開心胸的交流。

緊接在開學之後的中秋節,前後夾著兩場風災,在全民烤肉的節慶氛圍和放假爭議之外,為了修補殘破的家園,有一部分的人仍在惡劣的環境中搏戰;還有一群人為了協助災後的重建復原、社會民生的正常運作,捨棄了連假,默默駐守崗位。在遭到莫蘭蒂颱風重創的南臺灣地區,那些風災蹂躪後滿目瘡痍的街景,除了提醒我們對大自然懷抱謙卑之心外,更凸顯出土木人對於這個社會的使命。

即是基於對這項使命的認知,系上在今年暑假舉辦了為期11天的「坡地災害暑期國際訓練營」,邀集國內和東南亞各國相關研究和實務領域的學員前來參與培訓,共同分享各國所遭遇的坡地災害經驗,也期以將臺灣在減災防災方面成熟的技術輸出給面對類似困境的地區。另外,在國際交流的報導中,水利組的博士候選人魏士超和 CAE 組的碩士生宋爾軒也分享了他們參與瑞士日內瓦大學地質與氣候災害風險管理學程的經驗。這些國際性的交流活動也顯示了災難的防範、應變已是全球難以迴避的課題,其中牽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廣泛的問題面向,在氣候變遷和災變日益頻繁的挑戰之下,不論在技術研發和執行面整合的問題上,都亟需更創新和全面性的思維。

在本期的焦點人物中,台聯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柯鎮洋在他的工程服務生涯經歷中,也就建築物結構體抗震設計提出了深刻的體認和見解。近四十年的土木工程經歷中,每一個參與的工程建設和專案計畫,都在這個島嶼的角落留下了那些曾經投入青春和熱情的見證,也是俯仰無愧的職場歲月成果。

特別報導則收錄了有關臺灣斜張系統、建築制振阻尼器及懸臂工作車簡介,同學們或可與課堂中曾經學習到的理論和實作經驗一一做驗證。另三則第二屆唐獎頒獎典禮的報導中介紹了每一位唐獎得主對於一生志業的追求、如何堅持著熱情貢獻人類社會;也在一場與學生座談的活動中,生技醫藥獎得主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提醒在學的學子們:確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誠實地溝通,然後積極熱情地完全投入,「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唐獎得獎人(成就一個值得自我肯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