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彿學習之旅(二):土木新視野 (1/2)
文/圖 謝尚賢
前一次先跟大家介紹了史丹佛大學是一所怎樣的頂尖大學。這一次想跟大家報告在這所頂尖大學裡有著怎樣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以及他們如何不斷地透過對時代與社會變遷的觀察與反省,來調整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並為土木工程開啟了一個新的視野。
隨著時代變遷與人民對生活與生命品質的需求不同,每個產業都會有它的起起伏伏,這本是正常的現象。臺灣也曾經歷如現在的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對土木工程的「高度需求期」。當時「土木工程」甚至曾是青年學子們在理工領域的第一志願。現在,臺灣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對新建工程的需求較少,而對現有建設之維護管理則有較高的需求。美國的情況更是如此,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共建設因維護問題而造成重大災害,已讓美國人民更加重視工程建設的維護管理議題,也讓其土木工程領域更加地重視從整個生命週期的觀點來看待工程建設議題。
只要人民想維持現有的生活環境品質,或是希望能夠持續提昇,土木工程的需求就會一直存在,所以,土木營建產業雖難免受到經濟景氣循環之影響而有所起伏,但絕對是一個具有一定市場,且能造福社會的產業。只是這幾年,面對當紅的電子資訊產業,以及不斷崛起的新興產業,如生物科技產業、能源產業等,土木工程產業在爭取充滿熱情、願意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時,面臨越來越艱難的競爭與挑戰。一方面,一般的社會大眾與年輕學子並不易瞭解土木工程對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及土木工程專業的精神與內涵,乃至於市場需求現況與展望等,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在新的時代需求下也需要重新思考與定位自己的角色,並進行調整甚至轉型,以便能更順應社會的需求及對社會做出更好的貢獻。
為了讓社會大眾與年輕學子們更瞭解土木工程,台大土木系於去年開始發行「杜風」電子報(http://epaper.ce.ntu.edu.tw),並於今年初製作了一個土木形象宣傳短片(網路版請看http://tw.youtube.com/watch?v=9KmkYS35UuE)。而為了重新定位土木工程,在多年的思考與討論後,台大土木系也於去年開始更積極地進行更名為「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之計畫。史丹佛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則是於六年前即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重新調整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來因應新時代的變化與需求,並於2006年三月,將其思考的成果文字化,公告在其網頁上(http://cee.stanford.edu/documents/CEE_Mission_Goals_Vision.pdf),供大家參考與指教。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其所提出的土木新定位與新視野,便為美國與世界上許多知名大學土木工程相關科系所採納,並逐漸蔚為風潮,非常值得參考。筆者也特別拜訪了史丹佛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的系主任Richard G. Luthy教授,向他請教他們思考問題,以及形成共識的過程,還有後續的相關系務發展。以下就Luthy教授提供的資訊與前述網上公告之文件資料,整理一些重點跟大家報告,希望能提供國內土木工程界參考。
美國許多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學系很早就更名為土木與環境工程(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學系,但史丹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一直到了快2000年才進行更名,在美國名校中算是相當晚。根據Luthy教授所說,雖然土木工程這個系名可涵蓋的領域很廣,但當時如果你的系名沒有「環境」這兩個字,基本上就代表你沒有涵蓋這個領域,因此為了表示對環境議題之涵蓋與重視,只好更名。目前臺灣的土木工程學系似乎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只是在臺灣,系所更名不僅要面對層層行政程序及與相關系所整合的困難議題,還會牽涉到工程教育認證與國家考試資格等相關問題,因此相當複雜不易《請接頁2》
|
史丹彿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發表的學系發展規劃文件(按此圖可下載PDF檔)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