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就是文明工程(XII)
-土木工程與國際關係-(2/2)
文/洪如江;圖/如圖之標題
五、丹麥 - 瑞典跨海大橋(The resund Bridge) 工程
丹麥 - 瑞典跨海大橋工程,於1992-3開始競圖,最後由Ove Arup & Partners所領銜的ASO工程顧問群負責設計;橋長7.8公里,橋分兩層,上層為汽車道,下層為鐵道。大橋工程於1996年開工,2000年7月1日通車。從此之後,丹麥與瑞典、挪威及芬蘭,連成一氣。
六、 歐亞大陸高速鐵路網的工程構想
歐亞大陸,面積最為寬廣,都在北溫帶,物種(包括人類)易於沿相近緯度遷移,方便文化交流與文明接觸,因此,強盛的文明古國,除埃及(與西亞相鄰)以外,全在歐亞大陸。而且,中國的絲綢與磁器,早在漢朝以前就已經沿古絲路輸往歐洲,尤其是希臘、羅馬。
近年來,橫貫歐亞大陸的「鐵絲路」(Iron Silk Road)躍上大眾媒體,例如:
“‘Iron Silk Road’awaits more steam”by Vaudine England(Herald Tribune,Nov. 10, 2006)。
”UN:Agreement Brings‘Iron Silk Road’Project Closer to realization”by Nikola Krastev(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Nov. 13, 2006)。
等等。
七、 把世界五大洲連成一大洲的工程構想
早在1980年代中期,華裔結構工程大師林同棪(T.Y. Lin)教授已提出「洲際和平之橋」(Inter-Continental Peace Bridge)的建議 (Brown,1993, pp164~165)。
白令海峽大橋(或隧道)如果建成,則亞洲(主要為蒙古人種,俗稱黃種人,所居住)與北美洲(主要為印歐人種,俗稱白種人,所居住)就可以連成一氣。直布羅陀海峽大橋(或隧道)如果建成,則歐洲(主要為印歐人種,俗稱白種人,所居住)與非洲(主要為黑人所居住)就可以連通。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與南美洲等五大洲連成一大洲,不同人種之間的隔閡或許可以漸趨縮小。
八、 多瑙河(Danube)與萊茵河的土木工程與國際關係
歐洲的多瑙河(Danube,長2,850公里),源自德國黑森林,流經10個國家(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其支流且遠達波蘭、瑞士、捷克、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蒙特內哥羅、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等八國,注入黑海。多瑙河主河道建設多座大壩及水庫,從事水力發電,多為國際合作或國際協力所達成;其中,以羅馬尼亞和原南斯拉夫合見的鐵門峽()大壩最大,水力發電機之裝機容量達105萬千瓦。整條多瑙河建有數十座船閘供船隻升降。
萊茵河(Rhein,長1,319公里)流經瑞士及西歐的德國與荷蘭,各國相處尚稱融洽,發揮良好的交通運輸功能,水資源開發也不成問題。
1960至1992年,德國與多方協議,建設「萊茵河-美茵河-多瑙河」運河(Rhine-Main-Danube Canal);全長171公里;耗資23億歐元,其中的20%投入環境保護。全段運河,建有大型船閘16座。為上一世紀中歐洲最偉大的土木工程之一。
由於「萊茵河-美茵河-多瑙河」運河工程之完成,1992年之後,大西洋北海(North Sea)口的荷蘭鹿特丹(Rotterdam)港至黑海的蘇利納(Sulina)港,全程3500公里,皆可行船。
九、 聖勞倫斯水道(Saint Lawrence Seaway)
1954年至1959年,美、加兩國合作,耗資4.7億美元,在五大湖至大西洋聖勞倫斯海灣(Gulf of St. Lawrence)之間,拓寬渠道、運河,改建舊船閘,新建船閘,形成一條長達3,058公里之所謂聖勞倫斯水道(Saint Lawrence Seaway),使大型海船可以由大西洋直接駛至五大湖最西之優越湖(Lake Superior)。此一水道,跨越美國與加拿大國界,但美、加兩國,形同一國,交通運輸功能與水資源開發(包括水力發電)都不成問題。
十、 雅魯藏布江流域水資源開發與國際關係
雅魯藏布江,在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西藏境內,由西向東流至「南迦巴瓦峰」(7756m)北麓之後,轉90度向南流入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印度境內(稱Brahmaputra河),再轉90度向西,經Assam之後約200公里處再轉南進入孟加拉(稱Jamuna河),中途並加入由西方印度而來的恆河(Ganges),合流之後繼續向南南東方流入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
單以西藏境內的雅魯藏布江而言,水力發電的資源就超過5000萬千瓦。若由西藏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建壩並開鑿隧道至印度境內的Brahmaputra河,水力發電的資源就更極為可觀。但中、印曾經因邊界爭執而開戰,合作機會渺茫。甚至於,曾有中國學者主張將雅魯藏布江水北調至黃河流域,就引起印度的強烈反應。何況,更下游的孟加拉也可能有意見。
十一、 湄公河流域水資源開發與國際關係
中國雲南的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之後,稱為湄公河,其行進路線為:「寮國 - 緬甸國界」→「寮國 - 泰國國界」→「寮國」→「寮國 - 泰國國界」→「寮國」→「柬埔寨」→「越南」。這許多國家,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政局穩定、等等方面,頗多衝突,因此豐富的水資源,難以開發,貧窮的困境,難以改善。
十二、 結 論
多瑙河(Danube)流經10個國家,萊茵河(Rhine)流經瑞士及西歐的德國與荷蘭,各國相處尚稱融洽,發揮良好的交通運輸功能,水資源開發也不成問題。聖勞倫斯水道(Saint Lawrence Seaway),雖然跨越美國與加拿大國界,但美、加兩國,形同一國,交通運輸功能與水資源開發也不成問題。因此可見,世界各國如能誠心合作,問題不難克服。但在東南亞,「雅魯藏布江」與「瀾滄江-湄公河」的水資源開發,以及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海底隧道(供高速鐵路之用)工程,由於東方「記仇」的文化,多國協力開發的可能性較低。
至於在歐洲早就已經建立的國際公路網,以上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高速鐵路網工程,希望會對亞洲人和美洲人有所啟示。
英-法海峽隧道工程與丹麥-瑞典跨海大橋工程的重大意義在於:大陸邊陲的孤島,終需以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橋與大陸連成一塊。將來,橫貫歐亞大陸的高速鐵路如果有障礙,不在工程技術、經濟、或財務,而在於國際關係。筆者認為日本必將與韓國妥協,建設日-韓海底隧道(或大橋,但可能性較低),以便日本的高速鐵路電車有一天能夠開到歐洲(尤其是巴黎與倫敦),否則,日本將被孤立於歐亞大陸之外。那我們台灣的高速鐵路電車開到歐洲的機會有多大?
參考文獻
Brown. David J. (1993 2005), Bridges :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Defying Nature,Reed Intl. Books.
Graf, Bernhard (2002), Bridg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restel, NY.
Martin Gilbert(1999), Challenge to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1952-1999,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ondo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Panama Canal, Danube, Rhine, , Rhine-Main-Danube Canal, Saint Lawrence Seaway.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蘇伊士運河,多瑙河,萊茵河,雅魯藏布江。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