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70 期 焦點人物 |
惟精惟一,隨緣隨機
陳 文 CHAN Man
香港寳嘉建築 Dragages Hong Kong執行董事 |
|
|
對我個人來說,現在也許並不是回顧人生的適當時刻,到目前為止,雖然深知已接近退休之年,我仍然在事業的高架路上全速奔跑,勇往直前,另一邊冀望在人生的下半場,悉心把積累三十多年的閱歷,隨緣隨機地啟導新進後浪,傳承高效的管理文化。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杜風電子報邀請我寫一篇個人專輯,令我受寵若驚。竊想自己只是緣身於土木工程職場的一個平凡的工程師,既無顯赫的學術成就,也無工程技術的突破性建樹,更不是一個長袖善舞的企業家,要自我介紹,委實乏善足陳。
我從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之後,一直以受僱的方式發展個人事業,雖然談不上甚麼打工皇帝,但是憑著惟精惟一,承擔責任,心無旁鶩,專心打拼的理念,為所效力的公司服務,享受優薪厚職,在職場上縱橫馳騁,笑傲江湖,三十多年來,對「打工仔」身份,仍然甘之如飴。也許我可以借此機會,透過個人事業的軌跡和歷程,透析一下一個平凡的土木工程師,在這個行業裏的發展機遇,向有志在這個行業發展而不存大野心的年輕一代進一言。
我生活在小康之家,自幼在香港和澳門長大,父親是中學老師,教授化學科,很受學生的愛戴。在家庭和父親的薰陶下,投考大學時,以化學工程為第一志願,土木工程只是我的第二志願。由於學術成績未能符合化工系的錄取標準,只能屈居第二志願,修讀土木工程系。猶記得當時獲派土木工程學系,我並無失望,反正我的個性是既來之則安之,隨緣隨機,深信只要努力,行行出狀元。
就讀台灣大學的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黃金時期,首次脫離家庭,摒除束縛,無憂無慮,盡情呼吸大學的自由空氣。那段時間,我忙於約會女生,偶爾缺課,獨立自由,享受任性妄為、桀驁不馴的生活。那種愜意的感覺,至今仍難以忘懷。放浪的後果是,在畢業那一年我仍有不合格需要重修的學科。不過在重繫心猿之後,我確信可以在限期之內追回失地,順利畢業。
|
香港工程師學會技術講座--公路 隔音屏罩之設計及施工
HKIE Technical Talk on Noise Enclosure Design & Construction
|
畢業後我曾經在台北一所土壤實驗室短暫工作,1978年底返回香港謀求事業上的發展。七、八十年代,香港各項主要的基礎建設開始萌芽,土木工程自然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我加入了一間日資合約承建商─青木建設株式會社(Aoki Corporation),在地盤整固、土方、填海造地的範疇上開展個人事業的專長。一做十多二十年,直至2001年我仍然專注在這個工作範疇。在青木工作期間,我掌握了在當時備受環球推崇的日本管理文化,對我日後建構個人的管理信念,裨益良多,終身受用。
在青木工作幾年,完成了第一個工程項目之後,我越發覺得個人的識見捉襟見肘,視野不夠寛宏,於是毅然決定放下工作,赴笈美、加深造。在這段接近六年的留學生涯,我取得了第二個學位,也迎得美人歸,和意中人共訂婚盟;閒時到處浪跡,細意觀察各行業的管理模式,體味事業以外的人生價值。雖然近乎虛耗時光,我從美、加偌大的經濟體系中,卻發現一個現象:個人能力實不足以抗衡經濟逆轉的大山。在特定的時空下,社會也不一定急需基建工程師。任何人從事基建這一行業,能否有一番大作為,與天時、地利、人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如莊子《逍遙遊》所言,大鵬鳥要待六月之風,才可以展翅高飛九萬里長空。土木工程師在某種處境下也與大鵬鳥相若,必須候風而飛。在客觀環境備受局限的情況下,期望以個人才能力挽狂瀾,實在談何容易。
這雖然是一次不愉快的體驗,卻啟發了我日後要對眼前出現的每一個機遇都要牢牢把握,不會輕易放過。每當工作上出現困難,總叫自己耐心處理,樂觀地面對,靜待黎明。隨機隨緣,樂觀自信,就成為我日後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
台大土木及地質學系香港校友會週年晚會 NTUAA C &G AGM
|
六年後,我回到香港,重返青木,初期繼續專注在斜坡、土方、填海造地項目上,之後更參與新機場的建築計劃。在這段期間,我逐步躍升至項目管理的高層,管理的事務和責任更多更重了。當青木決定有計劃地撤出香港之時,我也決定提早離職。事實上,當時的本地市場開始轉變,原來佔主導地位的國際承建商(包括英國、德國、日本承建商)已經好景不再,中國大陸的承建商正在迅速冒起,到了九十年代,已經獨領風騷,承包了大部份的工程合約。
離開青木之後,中國主要承建商中國港灣工程公司(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mpany)邀請我加盟,我一直對中國公司屢屢以低價成功奪標的技巧極感興趣,所以欣然受聘。中國港灣是國營企業,原隸屬中國交通部,負責管理中國絕大部份的海港和航道事務。工作期間,發覺他們沿用的是非常中國化而且極為舊式的管理方法,後來才慢慢引入幾位留洋歸來的高級知青擔任管理階層,逐步對舊有的管理模式作出改革。
當我加入中國港灣香港分公司,著手開展最棘手的工程項目之時,我竭力令公司高層注意到,如何通過縝密的合約管理,程序規劃,技術及風險管理,分判管理等,建立工程管理的更佳方法。經過一番的陳述及示範之後,我差不多即時得到公司方面的全力支持,按我的想法改革公司的管理模式。經過多項大型工程合約達標完成後,我協助公司提升至最主要承建商的行列。由2002年到2010年,香港分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一億五千萬至二億美元之間,工程項目包括:地盤整固、地盤開拓、公路、橋樑、港口及航道維修、道路維修、管道修葺、修復斜坡、淨化河道、高爾夫球場和其他建築工程。2004年至2010年,我也負責海外項目,帶領一隊技術支援團隊赴英國、曼谷、斯里蘭卡、孟加拉、墨西哥和多哈,協助中國母公司管理當地的工程項目。2010年底,我決定邁出事業的另一大步,轉投香港寳嘉(Dragages Hong Kong)。
|
馬鞍山T7幹線 Ma On Shan T7 Road, Hong Kong |
香港寳嘉乃Bouygues Construction的子公司。Bouygues Construction是環球建造業界的龍頭企業,專營建造、土木工程、電機外判及維修服務、兼及融資、設計、建造、維修、營運及管理專才等多元化發展,業務遍及大約80個國家,在業內穩居領導地位。員工人數超過55,000人,每年營業額達一百億歐元。在香港,寳嘉業務主要集中在大型及高技術的基建項目建造上,目前手頭的工程有啟德遊輪碼頭、民航處大樓、港島西地下排水管道、地鐵港島西支線和廣深港高鐵隧道、港珠澳大橋。
加入香港寳嘉,我的工作重點聚焦在港珠澳大橋的工程上。經過一年多的部署,香港寳嘉聯同姐妹公司VSL和中國港灣在2012年投得這份造價港幣一百二十八億的合約。工程包括設計和興建9.2公里長的高架橋,大部份建於水面之上,為大橋連接香港路段的重要部份。工程預期於2016年完成。我是香港寳嘉的執行董事,也是這個聯營公司的項目總監。
1970年到2000年,可以說是香港基建由萌芽踏入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我的鍛鍊期、紥根期;2000年到2010年是基建發展的低潮,卻恰好讓我把握這段人力資源充裕的時機,逆向實踐我的管理概念。2010年以後,基建又重現蓬勃生機,先前的「十年生聚」,讓我可以順理成章地參與管理更大型的基建項目。
|
昂船洲高架橋 Ngong Shuen Chau Viaduct, Hong Kong |
扼要地回顧了前半生的工作機遇,總結起來,只是一兩個簡單的概念。我入讀土木工程系,非我首願,是偶發的際遇;工作期間從未為跳槽轉職而刻意部署,在偶然的契機下,卻廁身於國際企業的最高管理階層,享受高薪厚職的待遇。種種偶然,竟成就了我前半生的事業,我以為這與我隨緣自適的信念分不開的。我是一個老老實實工作的人,我也相信時勢、好運、機遇只會向有實力的人招手。宏而觀之,環球經濟對你的業界有利,有實力的人自然會水到渠成,嶄露頭角;環球經濟逆向發展,天道酬勤,苦紥苦撐的人也不會餓死。所以,大成功要看時勢,小成功要靠打拼。年輕的業界朋友們,奉勸一句,要成就個人事業,要有不怕辛苦,不怕吃虧,不嫌卑微,老實苦幹的精神,專心一致在自己的職場上努力,心無旁鶩,待六月風動,大鵬鳥就能乘風而起,展翅高飛。隨緣隨機,惟精惟一,是我深信的處世做人的金鍼。
年輕人總怕在工作上遇上困難,誰不知遇上困難正是你步向成熟的機遇。我以為,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具備積極樂觀的性格,相信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一時未能找到辦法,毋須太早氣餒,必須用耐性去鑽探,冷靜地思量,找適當的人去請教,當問題得以解決之後,因解難所添加的自信和智慧,就會轉化為你日後處事應世的無比能量,帶引你進入成功之路。偉大的事業,其實就是一本解難的日記。
|
青衣東高架橋 East Tsing Yi Viaduct, Hong Kong |
至於人事管理的技巧,確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年輕時,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習慣用人事架構、權力制衡、典章法則去誇談管理技巧;經過幾十年的閱歷之後,我深切體會到要管理好一間企業的員工,重點不在制度,制度是僵化的,機械化的,缺乏人性,沒有把人的價值看成為公司的資產。在我的管理信念中,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我傾向於鼓勵員工下屬在常規下盡量開拓自己的創意空間,發揮想像力,在所屬工作範疇內突顯自己的才華,做好份內工作。有人批評這種管理模式強調個人,對公司不利,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彰顯個人能力,與公司利益既無矛盾衝突,反而做就了一個雙贏局面。團隊內的成員如果都能發揮所長,一定是個精湛的團隊,公司只會受益,怎可能受損?當然,鼓勵員工發揮所長,不等於放任自流,不作監管,有需要時,管理階層就要過問,甚至出手干預,撥亂返正。如何拿揑尺寸,那當然要看主事者的功夫了。我從事管理團隊工作幾十年,記憶中,要親自出手處理的出軌事件,不超過十宗,只要員工對你信任,你指出他的缺失,只會成為整個團隊日後砥礪改進的動力。
|
滘西洲高爾夫球場 Kau Sai Chau Golf Course, Hong Kong |
職場以外,我曾任台灣大學土木及地質系香港校友會會長(2007—2011)。該會由已故麥立明學長(土木1971)創立,麥學長因健康理由引退之後,會長一職由我接任。該會會員人數達200人,都是台大土木系的校友。會務主要在籌辦校友聯誼活動,舉行土木、地質的學術交流和學歷/專業資格的確認。自2007年起與母系重新確立溝通渠道之後,香港校友會安排定期探訪土木系的活動、週年聯歡活動。此外, 母校土木系還支持我們校友開辦多個專業技術的講座。闊別幾十年,還有緣與部份老師重遇,內心有說不出的興奮。
利用人生的下半場,略盡個人棉力,團結系會校友發光發熱,回饋母校母系,所「隨」的也是基於一份「機」和「緣」。
|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 (施工中 -- 設計圖片)
Hong Kong Zhuhai Macao Bridge – Hong Kong Link Road (Photomontage) |
陳 文先生 小檔案
香港寳嘉建築 Dragages Hong Kong執行董事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HZMB Hong Kong Link Road 項目總監
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Fellow, 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英國註冊土木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Fellow, The Chartered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ors)
台大土木及地質學系香港校友會會長(2007—2011)
參與策劃管理的主要工程項目:
香港
港珠澳大橋香港路段接駁工程 HZMB-Hong Kong Link Road
昂船洲高架橋及青衣東高架橋 Ngong Shuen Chau Viaduct and East Tsing Yi Viaduct
馬鞍山T7幹線 Ma On Shan T7 Trunk Road
屯門公路擴闊工程(第三及第四期)Tuen Mun Road Widening
北大嶼山高速公路(欣澳路段)North Lautau Expressway- Yam O Section
海外
多哈新機場填海工程 New Doha Airport Platform Reclamation and Revetment
曼谷南外環線高架橋工程 Southern Outer Bangkok Ring Road
墨西哥 防波堤工程Mexico Engeria Costa Azul LNG Terminal Breakw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