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55 期 焦點人物 |
與土木系的緣份及福份(下)
吳偉特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名譽教授 |
……〈續上篇〉
五、九二一大地震與暨大事件
1995年楊永斌教授任土木系系主任時,請我做他的副手(副主任)協助處理系務工作;在第三年5月有一天楊主任告知,想以借調方式推薦我到位於中部埔里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擔任系主任;那時暨大已正式招生第三年,學校內許多教授或重要職務負責人都向台大借調,諸如校長袁頌西(台大政治系教授)、教務長孔慶華(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徐泓教授(台大歷史系)、……,當時袁校長與孔教務長希望繼續向台大借調到資深教授,能擔任工學院院長、土木工程系主任與化學系主任。
為我這又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我的工作是幫助開創初期的暨大土木系,建立正常的系務制度與中長期發展計劃,除了每週需長期留在暨大外,每週還需返回台大義務授課;於是我安排每週一在台大義務授課,週二一大早自己開車約三個半小時趕在九點前抵逹暨大,每週五晚上又開車回到台北;在那借調兩年服務暨大的日子中,卻讓我碰到了這一生當中令人難忘的「九二一大地震」與「暨大事件」。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的大地震,將暨南大學才開學一天的全校師生二千五百人,從睡夢中震醒後即全體露宿在校園內操場上;所幸當時無一人死亡,亦無一棟樓房倒塌。九二一大地震可謂台灣百年來的大地震,震央位於集集地區,距暨大校區不遠,暨大的震度已高達六級,全台在車籠埔斷層周圍的地區,受損現象皆極為嚴重;地震發生後全台音訊立刻不通。
當日清晨天亮後,暨大土木系的老師們即到校園內各建築物查看受損情形,經查看學校四棟主要建築物(行政大樓、教學大樓、科技大樓與學生宿舍)的綜合初步結果如下:
(a) 當時以肉眼外觀各大樓的整體柱、樑結構系統,大體上尚保持完整,但已有大樓之部份柱、樑體遭到破損與破裂,應再深入探討評估。
(b) 各大樓內之隔間牆、天花板、裝潢設備、牆面面板等大部份皆遭到相當嚴重的破損與龜裂;此亦可解釋為在此次大地震作用期間,校舍大樓的隔間牆,吸收了大部份的地震釋放能量,而免使柱樑結構遭到剪力破壞;且學校各大樓室內情況的破壞現象較樓房外觀破損更為嚴重。
(c) 部份大樓之地面鋪面與樓房產生相對位移沉陷現象。
(d) 校園內及大樓內之供水系統管線,絕大部份皆遭破損與斷裂,並產生嚴重漏水現象。
(e) 所有大樓中被裝潢或天花板掩飾之柱樑,無法以肉眼目視看出是否受損,應再深入探討評估。
(f) 為慎重起見,應對學校之受損情況作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與確認;應請具有公信力與法律身分之鑑定單位(技師公會或建築師公會)來校進行正式之鑑定調查。
當時校長已由李家同校長接任兩個月;在九二一當天上午李校長得知上述之查看結果後,校長及學校一級主管們衡量在當時情況不明(停水、停電、電話及大哥大不通、即將斷糧之虞)與樓房及宿舍受損情況下,學生已不適於在屋內繼續居住與上課,首要之事應將師生目前情況(無人死亡,僅4 人受傷)向外界媒體告知全校師生安全,並應儘速將學生送返家中,以免家長擔心。
第二天9 月22日(三)下午學校為使學生能儘速安返家中,學校遂採自力自助方式將全校近2500位學生分批送到台中,再轉車回到各人之居住所在地。
為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能及時讓學生恢復上課,於是商借了台大的空間與教室,全體北上遷校至台大,讓暨大學生可以繼續上課一學期,同時也空出暨大校園,使能迅速修復受損的校園設施與教室。
這樣的震災災後處理方式,本來應該是合情合理;沒想到幾天後突然電視、報紙、報紙投書、民意代表公聽會、立法委員與監察委員調查等都對暨大的處置「異常」關心,更可說是大加譴責與批評連連。
那時幾乎天天電視與報紙都有暨大的負面新聞,我也曾至監察院被三位監察委員約談,但第二天的中時報導內容卻完全相反於我在監察院約談的內容;逼得我向報紙要求更正並作平衡報導、且致電各媒體召開記者說明會、也上了飛碟電台趙少康先生的「晩餐時間」、……;所幸中時作了平衡報導,聯合報也刊登了較完整的正確內容,幾天後飛碟電台趙少康先生也讓我在電台就暨大在震災時學生及校區整修等各項措施的緣由說明了近20分鐘,總算讓讀者與聽者對這件所謂的「暨大事件」,有不同的認識和了解。
這件事情在外界的壓力下,最後導致李家同校長在11月辭職,由當時的教務長徐泓教授接任為代理校長;暨大在空出校園四個月後,迅速地完成修復工作,全體師生從台大又回到暨大重新安心上課;證明了當時李家同校長的領導與睿智決定是正確的;在當時台灣因九二一地震受損的所有大、中、小學學校中,暨大的修復工作應該是最快完成,可是當時卻遭受到很多嚴厲的譴責與批評;對一向認真負責,極具人文關懷與同情心的李家同校長,那些曾經譴責與批評的媒體及民意代表們,真該還他一個公道與清白!
為了幫助大家清楚了解一些當時暨大在地震後二十天時所面臨的情況,我曾寫了一篇文章放在暨大BBS站上,現隨文附印如下:
請給暨大一個「安寧」的教學環境!!!
吳偉特/暨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台北市) 1999/10/10
九二一地震後至今已有二十天,正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大部份的教職員工,努力讓學校盡快恢復正常教學作業,忙得焦頭爛額不可開交之際,眼看一切即將就緒,突然報紙投書、民意代表公聽會、立委與監委調查等都對暨大復學「異常」關心,更可說是譴責與批評連連,真讓我們感到不平與錯愕不已!好像暨大這次北上借校暫遷復學成了最大的錯誤決定!
事實上,我自己身為暨大的一名教師,在這段時間所接觸的許多老師、學生與家長們(包括非暨大的人士),都對學校盡心盡力所採取的快速復學措施與決定給予感謝與肯定。
復學過程中我一直在參與整個的復學計劃,僅僅短短二十天,十七個系所兩千伍佰名學生所有的教學課程、教室重新安排、教職員工與部份學生的住宿安頓、系所辦公室及老師的研究室安置、行政工作的重組等工作,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絞盡腦汁盡量安排妥當讓學生可以在「安全」與「專心」的環境下開始上課,這絕對是值得鼓勵的措施。
震災後不久,學校即經南投聯合技師公會初步鑑定結果,只有校內學人會館、學生餐廳與警衛室三棟建築為綠單,其餘皆為黃單或紅單;在此緊急狀況下校方立即面臨停課休學的危機,因此校長必需馬上決定學校下一步究竟是採「就地復學」、或是「向他校借地復學」,或是「分校寄讀」等方式進行復學計劃。
震災是一個突發的重大事件,但是學校不能藉口而耽擱莘莘學子的學業,而決策過程也不敢草率,每一個重大決定都是經過很多次的會議加以定案的。
此次集集大地震震央甚為靠近暨大校區,暨大位於日月潭與埔里鎮之間,地震的威力使得日月潭與埔里鎮都受到嚴重的損傷與多人死亡,但上蒼似乎特別眷顧當時在校園的兩千伍佰位師生,除少數學生輕傷外,全校師生無一人重大傷亡;震後經各方再次勘查鑑定,學校校舍雖大部份無柱樑結構上的嚴重破壞,但許多建築內部隔間牆壁卻大部份遭到嚴重破損與龜裂;此亦為可能在此次大地震作用期間,校舍大樓的隔間牆,吸收了大部份的地震釋放能量,而免使柱樑結構遭到剪力破壞;未來的修復工程勢必需要許多時間做整修工作,而整修過程中,學生也無法在教室中上課或宿舍中住宿。
我們深切知道如此的大災難,相關單位已不可能顧及暨大,但我們不能等待,本著自助助人的信念,李校長不斷的積極召開主管會議,並以校方名義自行決定向各個學校求助可行復學方式,也得到各方熱情的慰問與熱烈回應,在此真要大力感謝(包括台大、師大、政大、勞工局…..等)各學校與相關單位。
經過審慎評估與考量復學「取」「捨」的先決條件(包括安全、時效、空間利用、方便性等各方面考量),最後經與會各主管充分討論後,決定主要以「台大為復學基地」的方案最為妥適;於是大家立即分頭逐步忙著展開各系所所需的行政作業,並通知各老師與學生,真可謂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無暇顧及四周的各種聲音。
百年大震後的不得已暫時遷校計劃,必定會造成許多習於平常正常安適生活的不便之處,諸如學生的租屋、家居中部地區教職員工往返台北的交通與住宿等問題,好在學校已以最大的努力與誠意,予以逐項解決。
不可否認「暨大」也是百年大震中的受創學校,許多其他受害的中、小學校都在積極的復校,建校僅四年的暨大,其復學不像一般統一課程的中小學校這麼容易,其問題的複雜性程度,遠遠在預估之外,許多棘手的行政與教學工作,在行政單位所有相關人員通力合作之下,可謂已有陸續的答案,雖不能完全滿意,但應該可以接受。
我了解不論採用何種復課方式,都有它的不完美;但在許多復課方式中,最後必定要有一個答案,決策在於「事有本末、物有始終、知其輕重緩急、先後順序」,則應近「道」矣!
眼看莘莘學子們即可恢復上課的日子,應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多希望學生們能安心的繼續學業,完整的接受各項人文與科技教育及訓練,以便日後有實質的能力積極投入社會服務,這也一向是本校的重要宗旨;對於許多外界善意建設性的批評、建議與指導,相信學校會欣然接受,並予以改進;每一位參與復學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的辛勞,本來就是職責份內應做的事,並未期望各界給予同情與掌聲,但亦請不要再傷害與誤解我們,讓全體師生攜手共渡艱困期;請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吧!請給暨大一個「安寧」的教學環境!!!
|
吳偉特夫婦攝於阿拉斯加郵輪 |
六、退休後的生涯
記得我在土木系退休餐會上發言時曾提及:「我今年六十歲退休,自己將這六十年以每二十年為一期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二十年,可說是為了父母而努力,父母的願望總希望子女能好好讀書,考上理想大學;第二個二十年是為了充實自己而活,這個階段正是大學及大學畢業後就業時期,唯有不斷努力的充實自己,才能在工作與社會中站得住腳,這段時期正是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最後升等為正教授的二十年,這二十年主要的努力目標,除了好好教書外,就是儘量充實自己的教學資料,進行研究、發表論著;第三個二十年是從四十歲到六十歲,則開始將重心從以往的『自我』,逐漸移轉到對學生、系所、學校或其他單位機構的服務,前四十年是自己『得到』的較多,這段時期則是自己『得到』與對外『付出』兩者並存,開始體會及享受到『施比受有褔』的真正含意與樂趣!
六十歲退休後的日子,則為第四個階段,我要與過去的土木專業切割開來;畢竟在土木工程領域中,『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繼大有人在』,而另一種教人身心健康的領域,則是現在目前人類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也是一個我可以投下心力鑽研,又可以是『我為人人』的服務工作。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教導別人在『身』、『心』、『靈』方面『養身』與『健身』的專業老師。目前開班的名稱為『養身氣功與太極健身』班,會定期開班或視情況個別教學。…………。」
鑑於一般坊間「養身氣功與太極健身」有許多功法,但難的是如何教導大家學到一個簡單、易學、易見成效的方法?因此,在退休前五年,我就開始整理有關氣功養身與健身的資料與書籍,並將學習近20餘年養身氣功的經驗,綜合「氣功」、「太極拳」、「瑜伽」、「伸展操」等,自創出一套極為簡單、易學的養身健身方法,此法不受時、地限制,靠自己就可立即體驗身心舒暢的感覺,如持之以恆,會有助於身體健康的持續!
約在2006年間,我與平芳(內人)開始開班傳授「養身氣功與太極健身」;第一次的開班就是在土木系的三樓小會議室內,與土木系的教職員工及眷屬互相切磋與分享;目前固定授課地點為天主教「耕莘文教院」二樓(台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每一期三個月,每週六一次,上課1.5小時,共計九次,每年四月與十月開班;至今前後已有上百人跟我們學習如何「練氣」與「健身」。主要目的在教大家在「氣」上面下「功夫」;並讓大家知道「練氣」並不如外界所誤解的「玄」或「神秘」,它具體又實在。
其實,「氣功」就是在「氣」上面來下「功夫」!再簡單地說,「練氣」就是在「練深呼吸」;是學習在「放鬆身心」與「收斂心神」的狀況下,學習如何正確的作有意識的深呼吸!再配合一些招式(可簡單或複雜),並作深、長、勻、細、柔、慢的一呼一吸,此即為在「氣」上面下「功夫」!而下功夫的效果,就能讓身體的血液與深層組織得到充分的氧氣。
|
演練太極拳單鞭式 |
平常身體健康的人,常常不感覺到呼吸的存在與重要性,因「自然呼吸」是如此的自然與平常,直到身體因缺氧而呼吸變得急促,吸不到氧時,才會體會到呼吸的重要性。可是當人體細胞缺氧時,各種慢性病就會跟著而來(中國時報2008/7/9陳旻萍報導)。體內細胞所需的氧,來源正是呼吸,而「深呼吸」就非常有效!因為它可以增加氧的吸收量,並促進氣血循環,使氧氣達到體內的深層細胞,進而治癒身體因缺氧造成的慢性疾病。
以前教我們「養身氣功」老師常言:「人與其他動物一樣,有自我治癒的能力!」這種自我治癒的能力,除了靠良好睡眠外,另一個增進的方法就靠「練氣」了。
中醫常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所以在未生病或身體沒有不舒服前,若能先注意養身並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防患未然,才是上上策。而「養身氣功」的練氣,正是在練體魄,增加體內元氣與免疫力的方法,是自我鍛鍊身體的上上策。
練氣是種看不見的體內有氧運動,它促進氣血循環,一般運動多少會有些副作用,但練氣則極少副作用,除非是罹患出血性疾病者,或先天精神病患者,或極端迷信者,一般人皆可學習練氣。
依據統計資料,練氣對大部份慢性病有良好的效果,如體力變好,精神狀態變佳,睡眠品質提高,容易入睡,能減緩身體的酸痛(腰酸背痛、肩頸酸痛、頭痛、……)等現象,由於練氣不是特效藥,重點是要持之以恆,需要經常練,天天練,才會慢慢見到成效。
有人說:「人類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課題,就是:呼吸。」(舒國治:談站樁;聯合報,2009/9/22)我亦深有同感!當我們已習慣用「思想」來尋求「答案」時,不妨來練練深呼吸,試試用「練氣」的方法,將「身」、「心」、「靈」進入安靜、放鬆的狀態,在「沉靜」中會漸漸「接近」並「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度一個健康、快樂與自在的生活。
練功與練氣之後,並不代表能長命百歲,或從此就百病不生;然而許多曾經努力練氣而受惠的人,皆證實在生活品質與身體狀況上有明顯改善。這種不求人、不花錢,靠自己內力的養身保健方法,就如當時教我們氣功的老師常說:「養生氣功!碰到了是緣份!學到了是福份!」
|
演練太極健身頂天立地式 |
我與平芳因為有了「練氣」有助於身心健康的體驗,基於「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的認知,因此,我們很樂意特地與大家分享這些心得。
若您有興趣想學『養身氣功與太極健身』法,
請連絡:手機:0931054986或電子信箱:wtwu@seed.net.tw。
七、結語
在台大的四十年歲月,一路走過來,我曾碰到不少面臨抉擇的機會,幾乎都是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碰上,這些機會有時會直接來臨,有時不會白白顯示,有時則不會明說,而需要用一顆敏銳的心去體會!經考慮決定後就全力以赴,雖然過程辛苦,但最後的收穫是值得的。我體會到:「當機會來臨時,要懂得掌握機會!但必需要先有準備、夠努力與夠用功才行。」
人生不可逆亦不可預知,努力不一定何時會有機緣,但不努力絕無可能達到目標,努力後就該接受「人」的有限,畢竟「盡人事聽天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人生不變的定律,但至少曾經努力過了,就會是一個無悔的人生。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常需做抉擇,一旦在下決定後,我都會用一個座右銘,來勉勵與激勵自己,這個座右銘的原文是:
God! Grant me!
Serenity!
Courage!
Wisdom! |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change.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
若用中文來表示,則可為:
上主啊! 請賜我
一顆『平靜祥和的心』,
請賜我『勇氣』,
請賜我『智慧』, |
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
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與差異! |
|
|
吳偉特夫婦攝於柬埔寨吳哥窟 |
好多年前曾在報紙上看到一篇短小文章,是談到「成功的秘訣」,它的內容是:
『有人說:「人生成功的秘訣,是一個人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切勿錯過!」但機會是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它來的時候,無聲無息不著痕跡。惟有懂得機會的人,才能適時的抓住它。如公司中老板交代事情,有人認為在找麻煩,有人則認為在給表現機會。二人想法的不同,造成機會來去的極端。』
又有一次在報紙看到當時尚在華視任當家主播的李艷秋小姐,寫了一篇她任華視主播的分享感言,她用「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不是灰姑娘傳奇」作為標題,她是這樣寫的: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遭遇到挫折,通常我們很容易習慣將這些不順,歸之於時運不濟,卻很少有人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努力不夠?」我一直深信「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所謂運氣不好,其實多半是自己準備不夠;如果是自己的準備不夠,「機會」就算穿門而過,也不會降臨,就算降臨了也會把握不住。我初任華視主播時,很多人覺得這是灰姑娘傳奇,是幸運之神的特別眷顧;可是,如果我沒有這資格,我想這個資格不會找上我。
幸運絕對是自己創造的,只要你夠努力,夠用功,有準備,終究會有適合你的「機會」,來叩你的門!!』
這四十年來,我的情況與上面這兩篇短文所言相當接近,我個人認為「成功」不是出人頭地,而是掌握機緣,發揮天賦的潛能,才是生命中的突破與美好!人不可能樣樣勝利,但可以事事盡力!人的一生,生命的「長度」無法掌握,但「寬度」與「深度」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每每在「機緣」來的時候,總會發現這些提供機會的人,是許多不求回報、在旁默默幫助我們的貴人,我們常在「感恩」之餘無以回報,就把「自己的擁有,化為對旁邊有緣人的祝福吧」!
|
吳偉特夫婦攝於柬埔寨吳哥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