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 81 期 焦點人物

感恩生命中的貴人 (上)

張國鎮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承蒙呂主任邀請,讓我在杜風中聊聊生涯記事;雖然自己尚未準備好來暢所欲言,只是恭敬不如從命,在這邊跟大家分享自己這幾十年來和土木地震工程緊密嵌合的軌跡。

如果說是什麼幫我在生命的急轉處,讓自己壓低身子順利地過彎,那就是一路上幫助我的貴人們。

我成長於台中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父親排行老二,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身為長孫的我從小倍受家中長輩的呵護,尤其阿嬤對我更是疼愛有加,總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家父的治家原則為身教重於言教,很少用責罵或鞭打的方式管教,而以其對阿嬤的孝順及兄弟間的和睦相處與密切合作來影響我們。他對我們兄弟期許很深;在很繁忙的家族貨運經營中,用身教示範「務實」與「合作」的重要性;我從大同國小畢業後,每到寒暑假,經常要和弟弟在深夜幫忙裝運貨品上車,讓貨車於清晨五、六點順利從台中運往基隆港或高雄的第一趟船班;工作完成後父親會打賞我一百元獎勵金,讓我領略付出才有收穫的踏實感。父親無疑是影響我人格最深的人,他獨排眾議,堅持讓我從衛道初中直升衛道高中,為的是讓小時候在家中處處被寵愛的我,能在教會學校裡受到紀律管教,形塑我日後規律的生活方式。家父也是日後鼓勵我就讀台大土木的最大推手,他不強迫身為長子的我從繼承家業,尊重我高中時熱愛物理,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志向,允許我自由發揮,選擇報考甲組理工。

 

全家福(後排左中右分別為妹妹、我及弟弟)

 

小時候的我很愛玩,但總能仗恃著自己的小聰明,在學業上有不錯的表現;衛道初中二年級的理化老師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有一天他在班上眾多優秀的同學中,突然獨具慧眼地指定我當班長!一開始硬著頭皮地接下這個差事,沒想到我竟然在服務中找到了另一個面向的自己。我非但樂在其中,成績也突飛猛進,從管理班上秩序到帶領全班拿下多個班際榮譽;其他老師直誇著我很深具領袖氣質時,我也發現奉獻服務有多麼快樂,領著大家一起前進的成就感,那是種「獨樂不如眾樂樂」比「獨善其身」更有完整成就的滿足。我從初中二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就一直保持班上第一名的成績;除了成績名列前茅外,自己也是同學們推舉班長的不二人選。初二理化老師開發了我這部分的人格特質,影響了自己日後帶領團隊的領導哲學:樂於服務、勇於任事,除了以身作則外,更要帶著全體同仁朝效率與創新全面提升。

追溯自己和地震工程的淵源,得從「我的志願」回憶起。當年受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啟發,對物理等相關學科有極大興趣,因此電機、機械、土木及物理科系,都成了自己選填大學志願的口袋名單,最後也如願考上台大土木系,我應該是當年衛道高中創校後第一個考上台大的學生。脫離高中高壓式的填鴨學習方式,大一的時天真用小聰明來應付課業,卻在微積分這門課吃上了苦頭。那時候老師明定班上只能有三分之一及格,其他三分之一死當,剩下三分之一則是有敗部復活機會的活當。我因為家住得離學校遠,常常蹺課,因而微積分被老師活當,狠狠地被敲醒,體會學習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能炒短線地用小聰明急就章。大學是享受自己人生中最年少輕狂的騁馳,也讓我撞上了人生的第二「群」貴人們!那段和陳振川、曾崑彬、郭秋榆、蘇晴茂、陳志賢、賴士勳、李肖宗、丁金彪、莊豐州等這些一輩子的死黨好友們,經常相聚,高談闊論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我們這群有著共同奮鬥、追求理想的好朋友,從大學畢業、出國深造、到後來出社會,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甚至到現在我還常常需要他們幫忙。這一路上互相照顧、彼此扶持,他們是我這輩子最寶貴的回憶與力量。

 

大學的好朋友們(左起:莊豐州、陳振川、李文槐、朱紫陽、曾崑彬、張國鎮、杜振宗、林銘田)

 

儘管大學四年累積了土木工程的學養,到服役時才真正接觸工程實作。原本我抽中「金馬獎」的金門籤王,但因緣際會下輾轉到苗栗擔任工程官,幸賴長官看重我擁有土木工程背景,於是交付給我砲陣地的掩體營造任務。然而砲陣台構圖與過去所學的土木工程設計圖迥然不同,再加上部隊中舉凡估價採購、材料發包及對步兵施工講習等工作皆需親自帶隊完成,對從未曾有實務經驗的自己是一大挑戰。窮則變、變則通,帶著弟兄一起完成任務的責任感讓我忘了害怕,火速召集隊上的建築科弟兄幫忙製作模型,再等比例換算至實際工程中。而施工講習時請有經驗之工兵弟兄協助綁紮鋼筋、釘組模板、澆灌混凝土等示範作業,因而磨練出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好功夫。在退伍前夕發生的插曲是我土木生涯中的第一個危機,甚至差點獲罪鎯鐺入獄。由於部隊長久以來深受材料及施工品質低落困擾,因此我當時滿懷理想地規劃了改善營繕招標規則的方法,將最低價標改為最有利標,以妥善控管工程品質,此構想亦獲各級長官同意;不料因此得罪廠商,差點釀成「當兵當不完」的大禍,幸好最後功過相抵才讓紛擾落幕。此番折騰雖是挫折,卻給了自己更深的體悟:儘管制度不合理,仍需周延思量、充分溝通並獲得各方共識後,才有機會順利推動、付諸施行。這次的有驚無險,也讓自己在日後推動系務院務上,更注重橫向聯繫與多方協調。

 

當兵時與部隊弟兄合影(左一:張國鎮)

 

1978 年退伍後,我憑著電話情書不間斷的柔情攻勢,和當初在大學郊遊聯誼時認識的內人結婚。我也要藉著這個機會向太太表示感謝,她婚後全職照料家庭,嚴謹持家,讓我全心全力衝刺事業而無後顧之憂。退伍後我報考了經濟部特考,順利錄取在台電輸配電工程處的職缺。當時雖然薪資優渥,生活穩定,但在輸配電工程中土木背景畢竟是弱勢,大部分的發展規劃還是由機電背景的主管決定;猶還記得當時有位具美國土木博士學位的同事想用先進的有限元素法作Truss Analysis,但卻不被重視,堅持用傳統的繪圖法分析。深感無法在台電文化中施展理想,讓我萌生赴美深造攻讀碩士的念頭。儘管如此,那一年在台電工作的日子,還是和所有的工作同仁相處得很融洽,近年來多次聚餐都還會找已離職的我參加;更重要的是,在台電工作的這一年,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仍有許多尚待學習,加上當時已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就讀的死黨:郭秋榆和陳志賢熱情地召喚,我辭去台電的工作,赴美攻讀土木結構碩士。

 

郭秋榆、陳志賢與我(由左到右)出遊合照

 

而這一轉念,改變了我的人生,也讓我得以遇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我的恩師李兆治(George Lee)教授。

 

(下期待續)

 

 

 

張國鎮教授 小檔案

學歷: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土木系 博士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土木系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學士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 教授
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俄羅斯工程院2014年外籍院士
社團法人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台灣分會 理事長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系主任
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理事長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橋梁組 組長
國立台灣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土木工程系 助理教授

 

張主任研究專長及領域為地震工程,迄今已培育20位以上博士及80位以上之碩上,發表120多篇期刊論文,200多篇研討會論文以及20多件國內外專利,並曾多次榮獲「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工程論著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2009傑出科技貢獻獎-技術發展類玉山獎」及「中國工程師學會103年度工程論文最高殊榮-詹天佑論文獎」等多項研究獎勵。

 

 

 

 

推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