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
     

融合本土人文風情,跨足國際舞台—專訪T.Y. Lin工程顧問公司彭康瑜副理 (5/5)

採訪‧撰文 張國儀

南投集鹿大橋
集鹿大橋為接通集集與鹿谷之間的橋梁,為單塔預力混凝土結構的斜張橋,是省府時代所推動的地方工程之一,也是由彭康瑜所參與規劃設計的一座橋,雖然預算不高,但卻要求必須做到有地標性的意義。921地震時,集鹿大橋尚有部分施工尚未完成,以致於在強震中受到損壞,不過彭康瑜表示,當初其實已是按照美國加州與臺灣比較嚴格的耐震標準去做設計,按照國家地震中心所提供的資料,地震當時集鹿大橋承受了1G的地震力,卻仍沒有倒塌,而其壞損的部分則主要是因為尚未施工完成所致,「所以其實國外對這座橋的評價非常高,在我們看來也算是在強震帶的一個成功作品。」彭康瑜說。集鹿大橋在921地震後,成為地震工程研究的重點橋梁,也成為舉世聞名的橋,各國的地震工程專家紛紛前來針對這座橋梁進行研究。

集鹿大橋(本照片引用自:http://tco.cseintltd.com.tw/andy/2007san_jin01/san_jin01.htm)

中山高速公路的橋梁耐震補強工程
在前面所描述的幾座橋之後,彭康瑜接下來做的是有關舊橋的維修補強工作。「中山高這個工程應該是國內第一次有規模、有系統地去做舊橋的補強工程,這個作法其實跟過去臺灣人對工程的看法不太一樣。」彭康瑜解釋,臺灣人對於有歷史意義或重要防災功能,但卻不容易量化的價值不太看得見,而且,「政府一向喜歡蓋新的建物,因為這樣才比較看得見政績。」然而,對於政府開始進行中山高速公路的舊橋耐震補強工程,彭康瑜也很肯定地說:「政府也慢慢開始願意去做這種看不到的工程了。」

他也提到,雖然中山高沿路有三、四百座的舊橋在進行耐震補強工程,但是如果沒人說,也不會有人發現,「而且做完了也沒得剪綵,因為一直都在通車中。」雖然國家願意開始做這種「看不見」的工程是很好的,但是從這次的國家擴大內需工程中,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大部分工程都還是屬於未來「看得見」的工程。「也許政策決定上比較需要這一類看得見的工程,因為這樣可以去說服國會爭取預算,也可以向民眾展現政績。」彭康瑜說。

國際化的挑戰
談到國際化的問題,彭康瑜說,目前T.Y. Lin的組織架構是,在美國有27個州的分公司,叫做T. Y. Lin International,亞太地區分公司的則合稱T. Y. Lin International Group Asia,包含了台灣、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而中國大陸與香港則是屬於T. Y. Lin International China,由設在重慶的總部來統籌中國市場。他也提到,所有分公司的財務原則上都是獨立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要自己養活自己。」雖然擁有國際公司的身份能夠比較快速掌握國外需要哪些工程,各分公司之間也能夠互相支援,像是以不同國籍身份來進行工程投標,「但我還是希望能把工作拿回臺北來做,這樣子我們的工程師才有工作做。」彭康瑜說,以台灣公司的名義出去國外競標工程,通常比較難,因為有外交上或其它的問題,所以除了中國大陸的市場之外,像是新加坡捷運工程的案子,就是以透過支援新加坡分公司的方式來拿到案子,這是身為國際集團旗下分公司的優點。

彭康瑜認為,工程師需要國際視野,例如需要有處理國際工程契約規範的能力。「我們受的是美國系統的工程訓練,以前遵照的不是美國規範就是日本規範,出去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現在國內的工程師,要走上國際,面對的除了中國大陸的規範之外,還有東南亞遵行的英國規範,以及歐洲、非洲遵行的歐洲規範。這又回到一個老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工程師需要更好的語言能力。用英文吵架吵不贏,報告寫半天不知道在寫什麼,這都可以克服,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能掌握國際工程契約或規範的精髓。彭康瑜表示,目前T.Y. Lin非常缺乏能夠管理國際工程契約的人才,由於工程契約或規範很類似於法律條文,除了英文底子要好之外,還要有高深的文字斟酌能力。「國際工程動不動就會求償,毫不客氣的,所以契約如果詞不達意,未來就可能會出問題。」但是他認為,雖然市場上有急迫的需求,但是以目前國內的學校教育,似乎還無法產出這樣的人才。「我們的留學生好像都還是比較喜歡技術性的東西,寫程式、算數學什麼的都很強,但好像就是比較不喜歡管理契約這一類的工作。」他遺憾地表示,要做國際工程,能夠掌握工程契約與規範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給新進工程師與學生的話
面對國際化這個議題,彭康瑜深有所感,現在的工程師,要面臨的挑戰將會越來越艱鉅。由於本身在國際企業的關係,彭康瑜時常有機會接觸到各國的合作對象,過去他認為新加坡在捷運工程這方面的實力並不強,但是在合作之後,卻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非常高,不可小覷;此外,像是在T.Y. Lin International China重慶分公司的年輕工程師,也有著非常積極的學習態度。他深深體會到,將來臺大土木系的學生要競爭的對手,絕對不止是臺灣的土木人而已,而是全球的土木人。雖然現在學校的訓練還不夠國際化,但彭康瑜樂觀地表示,他相信學校慢慢在改進中,就算是以研究導向的大學,也應該要培養出業界需要的人才,即使是要去念博士班的學生,也一定要有某些基礎的能力。

最後,他希望目前仍在學的土木學子們能養成一個觀念,未來的工作,語言能力絕對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競爭的對手將是全世界。

1 / 2 / 3 / 4 / 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