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個人,來自團隊的支援—專訪宏璟建設公司曾元一董事長 【上】(2/3)
採訪‧撰文 張國儀
初入職場
最初,曾元一希望能找到助教的工作,而當時丁觀海教授決定離開臺大前往中國文化學院擔任工學院院長,於是便帶著曾元一同往,「但是那時候文化剛成立,財務不穩定,我工作了三個月,薪水都拿不到,丁老師說:『老弟啊,你三個月都沒領薪水,有沒有錢用啊?我這裡有一千塊,你先拿去。』那時候還沒有千元大鈔,所以他就數了十張百元鈔票給我,但是我算了算卻只有九張,可是我也不敢跟他說,就先拿著用了。」想起丁老師豪爽又有點迷糊的模樣,曾元一大笑起來。
沒多久,一位曾經參與石門水庫工程的章總工程師問人稱「海龍王」的曾元一有沒有興趣到淡江大學任職,丁觀海教授就跟曾元一說:「好了好了,你趕快跟他去,那邊有錢拿,我看我們這個學校快倒了。」這位章總工程師受聘前往淡江大學擔任測量專科主任,而曾元一就進入測量專科當了助教。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家美國工程公司招聘工程人員,曾元一便前往考試,很快就被錄取了。「當時這家美國公司的月薪是美金四百元,也就是台幣一萬六千元,在那個時候是不得了的多啊,我在淡江一個月薪水只有一千八百塊錢。」曾元一說,那個時候的留學生每個月從美國寄一百塊錢回來已經非常了不起,而他們的父母親就會拿著那一百塊美金到處去炫耀,因為當年的美金一百元相當於台幣四千塊,是一般中小學老師兩個月的薪水。「所以啊,我爸爸就說:『叫你出國你還不出國,人家都從國外寄錢回來了。』曾元一跟父親說:「人家有一百塊美金,我現在有四百塊耶!」
這家提供高薪的美國工程公司,在臺灣進行的是興建公館機場的工程,但是由於建造這座機場的條件就是要全權交由美軍使用,「當時蔣老先生不同意這個條件,所以做了一年就停工了,我也就沒工作了。」曾元一說。
來到榮工處
第一個工作結束後,某天曾元一巧遇了一位大學同學。得知當時的曾元一正在待業中,這位同學便力邀他前往榮工處任職。透過這位張姓同學的介紹,曾元一去參加了榮工處的招聘考試,「說是考試但其實也就是面試而已,他們一看我是臺大畢業的,就說:『喔,你是臺大的啊,好、好、好,沒問題。』,也沒問我太多,過三天就叫我去報到了。」
考取榮工處後沒多久,曾元一也收到台電的錄取通知。「台電是個非常好的組織,當時也非常需要土木工程師,因為要蓋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對工程人員需求很大,而且薪水也比較高。」以第一名考取台電的曾元一心中頓時很感到猶豫。但是這位張同學鼓起了如簧之舌,對曾元一說:「你不要去台電啦,是榮工處先通知錄取你的,而且我跟你講,台電太有制度了,你到那裡去,只能一步一步升,四十歲當個科長、五十歲當個股長,慢慢升到了退休,你頂多當個副總經理。但是榮工處現在很缺人,而且還沒有什麼制度,擴張得又很快,所以你一定可以破格跳級,再加上嚴孝章先生(榮工處創辦人)對我們工程師非常非常好,他的理想就是要領導榮工處成為國際級的營造公司,所以你要留下來才對。」於是,曾元一被說動了,決定留在榮工處。「結果我決定留下來之後,發現我這個同學開始寫辭呈了。原來他要去美國,離開的條件就是要找一個人來接替他!」說到這裡,曾元一大笑起來,「一個禮拜以後他就出國去囉。」
回想起來,曾元一認為老同學給他的建議一點都沒錯。當時榮工處最主要的工作是在輔導榮民就業,曾元一說,當年隨國民黨撤退來台有六十萬大軍,但是其中的五十九萬人都是阿兵哥,「真正有錢有權的不到一萬人,但是大家都被貼上『外省人』的標籤。」曾元一感慨地說,這些軍人處境堪憐,隻身離鄉背井,既無親人朋友,也無一技之長,而當時國家也無力照顧為數如此眾多的人員,「這些榮民沒有親戚朋友,語言又不通,只會打仗,如果沒有好好看顧,一定會造成社會的問題。」所以,蔣經國先生為了要安置這些榮民,並且避免他們成為社會的亂源,於是創辦了幾處的農場,讓他們有個可以工作落腳的去處。「另外一部分資質較優秀的,就進入榮工處,前前後後吸收了三萬多人。」曾元一說,「經國先生認為這些軍人體力一定不是問題,所以就召集他們來開闢橫貫公路。你知道橫貫公路怎麼造出來的?就是經國先生走到這裡,說:『從這裡穿過去好不好?』大家點頭說:『好!』然後就拿一根鐵棒開始挖,挖到差不多一公尺深之後,再拿個炸藥,砰地一聲炸開來,就是這樣做出來的。當年這個工程死了不少人,經國先生和嚴孝章先生就這樣帶著這批人做工。」曾元一感觸良深地說。
由於這些榮民累積了橫貫公路的工程經驗,之後榮工處開始慢慢信賴這些榮民幫手,也認為可以將國家更重大建設交付予他們來進行,正好曾文水庫的工程即將開始,獲得蔣經國先生首肯之後,嚴孝章處長就積極爭取承辦曾文水庫,廣納台電、水利局、中興顧問社的優秀有經驗的工程人才,以及剛從大學畢業的年青工程師,榮工處完成了曾文水庫之後,脫胎換骨,儼然成為國際級的營造廠商,也造就了不少優秀的工程人員,嚴先生常說:「榮工處由無變有由小變大,成為國家建設力量,是基於感情道義的結合,每個人有建設台灣的使命感,大家風兩同舟造就了今天的榮工處」。
|
曾文水庫 |
曾文水庫
由於榮工處當時的制度還不算健全,但因為求才若渴,所以雖然曾元一剛進榮工處時的職務是工程員,卻在曾文水庫工程中受到重用,開始支領助理工程師的薪水。「所以我同學說的果然沒錯,我就這樣升了一級。」
當時的榮工處,很少有大學畢業生,但由於曾文水庫完全要由國人自己建造,所以在技術方面有極大的需求,於是曾元一的土木專業成了他在曾文水庫工程中帶領著榮民的基礎,「那感覺很好,就像是完成了以前看到石門水庫工程時所發的願望。」他笑說。曾元一說,很多人講到榮民,就覺得他們很可怕,但當時帶著一百多位榮民一起做鋼筋模版的曾元一卻說:「其實他們非常樸實,只要他們對你很服氣,就會對你非常尊敬。這些榮民是非常有紀律的,有小隊長和輔導員帶領,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我們交代的工作,他們真的可以說是不分日夜在做。」那時候的曾元一比這些榮民年輕很多,回憶起這些工作伙伴,曾元一不勝懷念:「他們那時大概都三、四十歲,講起來現在都有八、九十歲了。」此外,曾元一也提到,由於曾文水庫的工程非常浩大,需要大量的機械器具,經國先生也允許採購大量的機器,並且訓練榮民們操作,「後來全國最好的推土機作業手,都是從榮工處出來的,而且都是『老芋頭』,就是這些榮民。」曾元一與有榮焉地說。《接下頁》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