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個人,來自團隊的支援—專訪宏璟建設公司曾元一董事長【上】 (3/3)
採訪‧撰文 張國儀
談起經國先生與退輔會
「說起經國先生,他真的是個非常偉大的人,他是真的全心全力投入來建設臺灣的。」曾元一很感念地說,當年經國先生不但提供工作給這些從軍隊退下來的榮民,而且還經常到工地來探望他們,「而且他從來都不通知的,自己就跑來了,我們都不知道他要來。他一下車來,大家看到他就會拍手歡迎,他就說:『你們做事、你們做事。』,而且他還幫忙搬石頭,一邊說:『辛苦啦、大家辛苦啦!』那時他很關心我們做曾文水庫,常常獎勵我們,所以大家真的都拼了命在做。」曾元一說,那時候請來的日本顧問,也都對這些榮民非常佩服。談起這些過往的工作下屬,曾元一不由得要為他們說幾句話:「他們那時候年輕力壯,做了很多事,現在老了,落得被人家趕來趕去,其實他們很多人對國家有很大的功勞。雖然他們是跟著部隊撤退才到了臺灣,算是臺灣收留了他們,但是他們還是為臺灣做了很多事,是很有貢獻的。」
此外,曾元一還特別提了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一個單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他說,臺灣的退輔會是非常特別的,雖然全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單位,但這些單位的功能大致上就是每年辦理餐會,讓退伍軍人聯誼吃飯罷了,不若我們臺灣的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全部一手包辦。「榮民裡資質好的、可以唸書的,就送去他們去唸書;需要工作的,就讓他就業。而且還特別設有榮民醫院,到老了,還提供養老金給他們,其實這個作法對對社會的安定發揮了很大的功用,因為如果放著他們不管,到了社會上勢必會成為亂源。」曾元一認為大家應該更去了解這個部分的事實,當時成立這樣一個退輔會,照顧榮民的工作、健康和養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說。不過他也提到,會造就出這樣一個的單位,也是因為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與領導人,「其他國家要學也學不來,當年是因為有這麼多軍人撤退來臺灣後沒有辦法安頓,才會有退輔會的出現,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在榮工處工作了長達三十二年,曾元一對這退輔會這個上級單位多所感念,他更希望有人能夠為這個造福臺灣社會的的特殊單位留下翔實的紀錄,讓後代的人都能知道曾經有過這一段歷史。
而等到曾文水庫完工後,榮工處就將曾元一送至亞洲理工學院進修。「榮工處處長嚴先生對人才培育很重視,員工待遇很好,當時送我去唸書是留職留薪,拿了碩士學位回來後再繼續到原單位工作。」而曾元一回國後,榮工處也漸漸開始轉往海外發展。
|
民國八十五年帶領榮工處共渡四十歲生日
榮工處營業額超過四百億,ENR列為全球營造界百大之一 |
向海外發展,前往沙烏地阿拉伯
「當年是因為國內幾乎所有工程都是榮工處在做,其他公司就說這樣他們會沒工作做,所以榮工處才開始向海外發展。」曾元一解釋。此外,榮工處的向外發展,有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國內市場需求減少的關係。「做工程往往都很難接續,像是曾文水庫之後,又隔了幾年才有十大建設,當時榮工處已經很大了,就決定去海外。」在十幾個國家中,榮工處挑中了沙烏地阿拉伯,這是因為,「因為沙烏地有油啊,能源危機之後,沙烏地變得很富有,就像現在的杜拜一樣,所以不管醫院、學校、道路都要做最好的,當時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很多。」當年臺灣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非常友好,榮工處前往當地做工程,並沒有遭遇太多的阻礙,不過曾元一也特別說明,雖然與沙烏地國王關係非常友好,而且榮工處是隸屬於臺灣政府的單外,但是到了海外發展,就完全是一家國際公司,要跟其他各國的公司競標工程來做。「那年我才三十三歲,當時接的第一個海外project就是兩億美金,等於是那時候的一百億台幣,非常龐大的金額。」曾元一補充道:「我們興建台中港才花十六億,曾文水庫也不過五十億台幣。」可見此工程的浩大。
在沙烏地阿拉伯接下的第一個工程是興建軍港,榮工處一共動員了四千多人。而由於此軍港工程委由美國陸軍擔任工程顧問,所以榮工處的營造工程是由美國人來監工,並且必需遵守美國在工程方面的最高標準。「因為要與美國人溝通需要英文,而當時我剛從AIT留學回來,所以公司就派我去了。」曾元一說,他是創紀錄最年輕、接下最大海外案子的工程師。「這都是機會,但一旦遇上了,就有這個責任去完成它。」想想看,光是要管理四千個人,本身就是一項大工程。「在海外帶四千個人跟在國內不一樣,他們的生活起居都要打理,出了什麼事我們都要幫忙照顧和解決,所以除了做工程以外,還要處理人的生活。」不過曾元一說,幸好當時四千人是集中居住在同一區,否則在管理上可能會更加困難。「光是吃飯,想起來都很可怕,同時有四千個人要吃飯啊,但這也是工地主任要處理的事。」曾元一說,即便如此,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的時光卻是非常愉快,「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程進行得很順利,而且美國人也很認同我們的能力。」他微笑著說。
聊到工作了十年的沙烏地阿拉伯,曾元一說:「沙烏地是個不能喝酒、沒有娛樂的地方,所以我們如果想要稍微享樂一下,就得去跟大使館借電影來看,那時候用的是很大的一台機器,看二十分鐘就要換一卷帶子。」不過因為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時,所有人都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所以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再加上高階主管可以攜帶眷屬,人數最多的時候一共有五十幾家人,「每家每晚都是高朋滿座啊,不是去你家就是到我家來打牙祭,加上軍港就在紅海旁邊,有人就去紅海抓魚來煮,大家生活都在一起,好像一個小國家一樣。」對曾元一來說,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的那段日子是非常快樂的,唯一的缺點是除了工作之外沒有其他的事可做,大家也就變相地開始加班起來。「有時候晚上大家吃飽了沒事做,就會有人跟我說:『主任,反正沒事做,我們就去做事好了,你們來看看這樣做可不可以吧。』真的是不分日夜在工作。」當時並沒有加班費的制度,而就算曾元一主動提起要發給加班費時,下屬也都說不用,每個人都說,等以後公司賺錢再發獎金給大家就好了。「那一段日子是我工作最辛苦,但是也最愉快的日子。」曾元一說。
至於工作上辛苦的地方是,「工作壓力很大,不但要符合美國人的要求,更要照合約如期完成,還有財務上的壓力,一切都務必要按照計畫完成才行。」儘管工作如此艱辛,曾元一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工程賺了很多錢,而我在完成這個使命後,就整個人脫胎換骨了,因為我等於是同時在做專業技術與管理的工作。」也因為實際上進行了人員與團隊的管理工作,所以在沙烏地阿伯的十年之間,曾元一也特別前往哈佛大學進修為期三個月的管理課程。
除了經費龐大的軍港工程之外,另外一個特別的工程便是曾經榮獲世界道路協會國際獎的夏爾降坡道。這個坡道工程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整條道路從高山上蜿蜒而下,直通海邊,全程都以高架橋與山洞連接完成,為了此工程,榮工處還特地找來臺灣山地同胞幫忙,爬上高山打橋墩基礎,名符其實是靠人力翻山越嶺來做工程。「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偉大的工程,尤其是在沙烏地這種資源缺乏的地方,很多地方都要靠人力來完成。」曾元一說,除了龐大的人力需求之外,夏爾降坡道的工程材料也大部分需要由歐洲進口,「因為沙烏地本地的混凝土強度不夠、品質也不好,但是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所以我們就算虧本,也還是不能妥協。」【下期待續】
|
陡峭的夏爾降坡道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