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擺渡人—專訪系友張國緯副機師 (1/3)
採訪撰文 張國儀
照片提供 張國緯
連續幾期的杜風都介紹了臺大土木在工程界表現優異且極有建樹的模範人物,而事實上,臺大土木也有許多系友在工程以外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人生,只要有心追求,絕對可以轉換跑道,昂首高飛。本期的杜風,就來介紹這一位放下土木工程師辛勤耕耘的地面,轉身向天空飛翔的民航機師—張國緯。
十年土木
對許多土木系友來說,張國緯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大學時曾是系學會的活動部長,碩士與博士的修業期間持續擔任助教一職,熱心活躍的他也因此讓許多學弟妹和師長們印象深刻。當年,博士已經念到了四年級,張國緯卻毅然決然放下只差一步就可取得的博士學位,一腳跨入了全然未知的航空領域。儘管身邊的人嘩然、扼腕,張國緯卻睜大眼睛反問:「為什麼要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
當初進入博士班,一部分是因為對教學非常有興趣,但是,觀察身邊較早取得博士學位的同學、學長,能夠進入大專院校擔任教職的卻寥寥可數。「怎麼說呢,就是『打擊率』很低啊。」張國緯笑著說。體認到臺灣『土博士』的就業困境,再加上自認並非研究人材,張國緯於是開始對繼續深造一途感到猶豫。其實,他的經歷也剛好刻畫出這一代學子所普遍面臨的處境。
建中畢業考大學,跟著大家填志願,分數到了土木系,於是就進入土木系就讀。張國緯說,當年並不清楚土木是做什麼的,就這樣被升學考試的浪潮打進了土木系來。「不過,這也是因為我平生無大志吧。」他笑說。念了土木系,過了非常愉快的四年大學生活,對於這個科系不能說沒有興趣,但卻也還不能下定決心來做一位工程師,於是,張國緯選擇繼續升上研究所,再給自己兩年的時間來思考土木這個行業,以及自己的未來路向。不過,愉快的兩年又過去了,未來方向呢,依然還在考慮、還在猶豫。那麼,就先去當兵吧。於是,又有兩年可以慢慢思索。從金門當完兵回來,同學報考博士班,也順便幫他報了名,就這樣,張國緯花了一些時間準備考試,順利進入博士班,再度回到臺大土木系來。
四年的時間,張國緯漸漸發現,外向的自己缺少做研究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獨處的能力。「要做研究,一定要能忍受孤獨。不管是要讀paper、跑程式,都一定要獨自關在房間裡才行。」喜歡熱鬧的他,承認自己無法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中。也正好在此時,他與一位當時的助理討論未來的工作,張國緯半開玩笑地建議這位視力2.0的年輕助理可以去報考機師。沒想到,這位助理小姐也真的去搜集資料,第二天一進辦公室,就興奮地說:「國緯,你也可以去考耶!」
航空之路,就此展開
曾有一段時間對模擬飛行、虛擬航空公司等電腦遊戲深感興趣,張國緯一開始最想從事的工作,其實是航管人員,而非機師。不過,民航特考規定中竟有三十歲以下的年齡限制,這讓當時剛好年滿三十歲的張國緯,因為超過年齡上限一個月而被拒於門外。這樣的狀況讓他深感不平,於是寫信至考試院抗議:「…我覺得這根本違反憲法的精神嘛!人民有工作的權利,你憑什麼認定三十歲以上的人就沒有當航管人員的能力?你大可以用考試成績優異與否來判定,但用這樣的規定來排拒人選,實在非常不合理。」張國緯忿忿不平地說。之後他才發現,原來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向考試院發出同樣的怒吼抗議,而現在,航管人員特考的年齡限制已經放寬到三十五歲了。
因為年齡限制問題被打了回票,張國緯這才認真開始思考機師一職。其實,航空公司招考培訓機師也是有年齡限制的。例如,當年長榮航空的年齡限制是28歲,華航的限制則是30歲以下。這對張國緯來說,同樣也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門檻。然而,人生際遇之奇妙,也許就正在於此:經過二十年的長期爭取,臺灣第一所航空訓練中心,TATC(Taiwan Aviation Training Center),終於在當時航發會董事長蔡兆陽的大力推動下,於2002年2月成立了。TATC開始大張旗鼓招收第一屆培訓機師,年齡限制是32歲。
考試,對身經百戰、攻無不克的張國緯來說,完全不是難事。喜歡凡事皆有標準答案的他,也總是將考試視為信心補給站。順利通過了TATC的各項考試之後,他,成為TATC的第一屆準培訓機師,然而,卻也是唯一的一屆…
|
|
機師的回饋之一,就是無盡的空中美景(攝影 張國緯) |
考驗與試煉,接踵而來
雖然不過六、七年前的事,但現在再想起來,卻也頗有驀然回首,竟已行過萬重山的怔忡感慨。張國緯說,在成為機師的這條路上,他總共遭遇了四段顛簸起伏。
-視力-
首先,是視力上的要求。當年成為民航機飛行員的資格之一是裸視必須達到0.2。然而,近視不淺的張國緯,之前便已先進行了雙眼的雷射手術。雖然當年的規定也接受視力矯正,卻嚴格要求必須進行四次的追蹤,而每一次的視力追蹤需間隔三個月,也就是說,光是視力這一關,就需要耗掉張國緯九個月的時間。再加上一般人前往進行視力追蹤檢查的馬偕醫院,預約相當困難,往往排隊就得等上兩個星期,而且,追蹤檢查一次的費用就高達三千多元,全額自費,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總共做了七次追蹤檢查,因為前幾次出來的結果不好,只好重做。」張國緯吐吐舌頭說。除了所費不貲之外,檢查過程也相當辛苦,光一隻眼睛就得做半小時的亮點測試,「到最後眼睛都花了,很累啊。」
視力這一關好不容易通過了,張國緯完全沒料到,接下來卻是驚濤駭浪在前方等待。2002年4月份通過TATC的筆試後,張國緯在5月24日接受面試。「妳知道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嗎?」因為,2002年5月25日,華航CI-611班機在澎湖上空解體失事,機上225人全數罹難。那一天,張國緯原本帶著愉快心情由北海岸潛水返家,打開電視一邊整理潛水裝備一邊看新聞,這才知道華航有班機失聯。當時,他不並知道這起重大空難事件將對他的生涯規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請接頁2)
1 / 2 / 3
|